2010-04-30 10:46:35 阅读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扎匠”老胡
每逢春节,享有“龙灯镇”盛誉的铜陵县钟鸣镇农民都要以舞龙灯的方式来庆贺新年,祈祷来年五谷丰登。说起这飞舞在大街小巷栩栩如生的板龙、滚龙和竹马灯,离不开民间工艺巧手——职业“扎灯者”,也就是俗称“扎匠”的胡绍璜。
胡绍璜家住钟鸣镇水村,今年虽57岁,扎灯却有30多年的历史。因为手艺精湛,方圆几十里,“扎匠”老胡的名气响得很。
胡绍煌酷爱画画,20岁时被村里一位姓刘的老扎匠看上,收作徒弟。说起刘老扎匠的手艺,没有人不翘大拇哥的。刘老扎匠扎啥像啥,扎出来的荷花、秋菊、腊梅就像从水里、树上刚采摘下来的,分不出真假,他还特别擅长扎戏曲人物。
胡绍煌一学就是六七年,在刘老扎匠去世的时候,胡师傅的手艺已经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无论是绘画还是刻工、扎工都非常过硬。
刘老扎匠撒手前,把所有的工具和戏剧脸谱传给了他,胡绍煌撑起门户,干起职业“扎匠”。农村玩灯一般都在正月里,所以胡绍煌扎灯也是在春节前一个月。每到春节边上,胡绍煌走南闯北,去南陵、青阳、安庆等地帮助人家扎龙灯、竹马灯以及八角灯、沙灯、彩灯、24角走马灯和排灯等。
平时,胡绍煌从不放下这门手艺,见到有点样子的材料就琢磨上了,不是用尺比划比划,就是拿笔描个模型。绘画和雕刻是扎匠的基本功。绘画是制作各种灯笼和戏曲人物的基础,为了做好这门功,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练习。经常是晚上家人睡了以后,他独自一人临摹或创作,每妙手偶得,必兴奋达旦。
胡师傅多扎唐宋戏剧人物,尤为擅长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封神榜里的剧本人物。别人把戏曲拿来在舞台一出一出地演,胡师傅却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把这些戏曲一出一出地扎出来。胡师傅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过去扎匠用纸和竹篾,扎出的灯笼和人物没有弹性,色彩也不亮丽。胡师傅在实践中增加了布料绸缎等。
“扎匠”在民间是个冷淡职业,学起来难,市场也在逐年萎缩。尽管昔日的风光不再,每年两个来月七、八千元的收入,胡师傅也觉得很满足。现在胡师傅最担心这门手艺不能就这样断在自己手里,他想先传给他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