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工回太行_河边君_新浪博客

“小八路”赵勇田和太行农民的故事

 

早就听说闻名遐迩的革命圣地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军寨村原义昌、张计明们两家,从1993年开始,每年都收到一笔从北京寄来汇款,他们在北京并没有亲戚,缘何有人不断地给他们汇款呢?日前,在抗战胜利55周念的时候,笔者走访了这两家,从汇款中引出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遗产背后的秘密


      1962年,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军寨村老主任张玉昌因为集体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将要离开人世。临终前他将儿子计明叫到跟前反反复复地交待:“爹快不行了,咱家穷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柜中包里的那几件衣服和‘文件’,是一位抗日八路军留在这里的,这些东西不寻常,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会来取这些东西”。就这样,父子两代人,严守着这个秘密,整整等了四十多年。
   1992年,原总参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赵勇田重返太行山,寻找他当年留在这里的物品时,这份“特殊的遗产”之迷才得以解开:
      赵勇田,河北人,1925年出生,15岁参加八路军。在艰苦的抗战期间,他先后跟随八路军前方总部首长在太行根据地工作,那时太行根据地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八路军前方总部机关的照明大都使用豆油灯,驻地房东,村治保主任张玉昌为了让八路军总部情报处会计赵勇田记帐方便,把家中{wy}的一盏煤油灯拿来供用。自此,在这盏煤油灯下,赵勇田记帐,写日记,张玉昌一家缝制军鞋垫,缝补军装等。赵勇田还在灯下教玉昌读书识字一起学习政治,讨论抗战形势,帮他安排生产计划拉家常等,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5年4月,当“小八路”赵勇田在被派往八路军驻北平的情报站工作时,把xxx像章、“八路”臂章、棉袄等衣物和1939至1945年初所记的日记,特意交给房东张玉昌保存。
      玉昌深感这些东西的重要和珍贵,便找来另一名治安员原义昌商量如何保证安全,他们先后三次将其埋藏于山洞珍藏。玉昌死后,又把这些“宝贝”留给儿子保存,就这样父子俩天天等、日日盼,一等就是四十多年。这中间饱含了多少人民对xxx、共产党和子弟兵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啊!

真情连着两代人


      九十年代初赵勇田重返革命老区左权麻田,有幸寻找到了当年留下的宝贵物品。但令他遗憾的是张玉昌为革命积劳成疾,已不在人世了!在乡干部的引荐下,他又找到当年和张玉昌一起保存物品的原义昌。原义昌一听说是当年的“小八路”赵勇田非常感慨地说:“40多年啦,当年的‘小八路’已经变老了!你留下的东西玉昌的儿子还继续保存着呢!”赵勇田兴奋地说:“太好啦,太好啦!谢谢您们,谢谢老区人民!”老原动情地说:“谢什么,咱军民本是一家人吗!为了保存你这些珍贵东西,玉昌和我想了个好办法,就在村后把埋死人的坟墓掘开,把物品和‘文件’包了好几层藏进去,隔几年怕腐烂了,就偷偷取出来,凉晒干就放进去,直到解放后,我们才敢拿回家保存!玉昌临死时千叮咛、万嘱咐我和他儿子要把这些东西亲手交给那位八路军!”话别,他们到张计明家取出了被保存40多年的衣物和已发黄的日记时,老赵感慨万端,老泪纵横。此情此景是一种难以用金钱买来的真情,使在场的人都颇受感动。老赵在张玉昌儿子的搀扶下,怀着悲痛的心情去凭吊了张玉昌的坟墓。
      无巧不成书,赵勇田在他当年住过的院子里,意外地找到五十年前曾和房东张玉昌共用过的那盏油灯,睹物思人,老赵理智的闸门再也拦不住感情的思绪,脑海里又浮现出当年在八路军前总部情报站和张玉昌生活在一起的情景:
      {yt}晚上,玉昌看见勇田用的油灯是自制的,碗里放些豆油,伸出一根棉花拧成的捻子,光线很不好,就对他说:“我屋里有一盏煤油灯,给你拿来用吧!”推辞再三,第二天张玉昌还要把那盏灯盘的煤油灯拿了过来,赵勇田表示过意不去,玉昌说:“把这盏油灯放在你屋,咱俩共同使用不就可以了吗?”
      鱼水深情就是这小小一盏灯,它为晚上工作的赵勇田提供了方便、记帐、写日记伴着他和玉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以至在他晚年出版的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书名《小八路日记》时,其人其事就源于这些战争时期老乡们用生命保留下来的日记本。
太行之行,赵勇田一直为老区人民的诚挚、热情和纯真所感动。每年他都寄一笔钱给原义昌和张计明以示报答,同时也经常给计明的女儿海霞寄些读物,还不断写信嘱托鼓励他:“求索添智慧,勤奋增知识”。这种深情似漳河源源流长,这种厚谊重似太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小特工回太行_河边君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