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仓储配送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来,我国仓储配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促进我国仓储配送业的发展,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存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仓储 配送 规模 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仓储配送业发展现状 从2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现代仓储配送业度过了艰难的起步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仓储配送业延续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良好势头,我国的物流市场已成长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并成为国际资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1.我国仓储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联合对60个大中型仓储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东部企业24个,占40%;中部企业75个,占25%;西部企业21个,占35%。调查统计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xx性,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反映出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情况:(1)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货物平均库存量增长,周转速度明显提高;(3)仓储设施作为物流节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专业仓储技术获得较快发展;(5)依托于仓储企业的质押监管xx业务迅速增长。 2.我国配送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呈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构造多层次、多类型的仓储配送格局。随着大型跨国零售连锁集团和物流服务商纷纷抢滩我国,配送行业和配送中心建设得到迅速发展,配送业务运作和配送中心建设日趋规范化、现代化和专业化。我国配送行业发展情况客归结为以下5个方面:(1)配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3)配送技术和装备水平有所提高;(4)基础设施有所改善;(5)配送行业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二、我国仓储配送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仓储配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仓储配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仓储配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相当多的问题。 1.配送中心规模小,配送效率低 配送中心的优越性只有当它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形成规模经济以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我国一些企业的配送资源丰富,但各企业间配送资源相互独立而没有共享,仓储配送的运作能力参差不齐,缺少现代化的大型配送中心,难以发挥仓储配送规模化、集成化的优势。我国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小、散、差的状态普遍存在,配送中心分布零散且布局不合理,无法实现大批量、低价格的规模效益。美国沃尔玛连锁集团拥有2600多家分店,法国家乐福拥有2000多家大型超市,香港的连锁企业拥有店铺平均在200家以上,规模经济水平都相当可观。而我国现有的连锁企业平均拥有店铺仅16家,刚达到国际上通行的连锁企业赢利点14家以上的最小保本规模,因此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难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中约有80%流程不合理,仍采用单店经营时的仓库作业流程,配送成本较高,影响作业的效率。在我国,每平方米仓库储存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5%,平均库存周转时间约为发达国家的33倍,{zh0}的配送中心每天仅能配送货物2万件。据统计,全国的仓储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还不到40%。另一方面,配送中心60%左右的人员、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这种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批发企业储运企业、企业集团等建设的配送中心。 2.仓储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仓储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缺乏市场的进入与退出和竞争规则。现行工商行政管理制度中缺乏明确标准,对于仓储配送业难以进行明确界定。税收征管中仓储配送企业营业税应征基数偏高,所发生的运输费用不能相应抵扣,大型仓储配送企业异地分支机构还不能统一缴纳所得税等,这些严重阻碍了仓储配送企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经营。 长期以来,行业部门管理制度形成严重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了我国仓储配送的发展。仓储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的按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仓储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经贸委、交通局、铁路局、外经贸等都各自承担了一部分仓储配送管理职能,各部门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管理中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等问题,统一、竞争和有序的仓储配送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仓储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是仓储配送很难达到规模静静和预期回报。 仓储配送企业普遍反映,许多地方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存在地方保护问题,企业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承揽业务和车辆通行等遇到许多困难。 3.技术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较低 (1)我国仓储配送技术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仓储普遍使用的是普通平房仓库,搬运工具大量使用低效率的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运输工具大多是用普通车辆。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配送中心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设施,POS系统、EOS系统及EDI系统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企业在设施设备的选择上,没有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适宜”为标准,因此往往造成设备能力的空置和浪费。 (2)我国仓储配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各种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另外,我国仓储配送企业不同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落后,信息之间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 (3)物流功能不健全。现代物流企业集诸多功能于一体,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我国仓储配送业务在功能上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在很多企业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二是信息处理与信息反馈功能,物流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起到导向作用。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就不能xx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使配送中心达不到经济配送规模而造成资源浪费。 4.基础设设建设还不能适应仓储配送发展的需要 我国仓储配送基础设施的投资滞后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和系统功能不强。近年来,虽然基础社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存在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 现代化仓储配送设施不足,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配送中心建设更是明显滞后,设施的标准化程度低,仓储配送设备标准没有全面统一,从而影响了各种业务功能和要素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以及仓储配送效率的提高。 5.仓储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仓储配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仓储配送发展滞后,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但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也还不多。长期以来,企业仓储配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和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业务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6.仓储配送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传统储运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素质难以满足现代仓储配送企业的需要,主要是能够进行业务方案设计的专业人员和精通具体业务的客户经理和项目经理等实际操作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现代配送中心的发展,这与以现代化、规范化为特征的配送中心是不相称的。 三、我国仓储配送的发展对策 对于我国仓储配送而言,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但是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差异,应结合中国实际确定仓储配送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仓储配送行业的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口岸地区大型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加大对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尽快形成配套的物流配送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仓储配送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政府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前期投资,通过市场招标的形式交给企业经营管理。 2.明确市场定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仓储配送企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入WTO后,跨国仓储配送企业纷纷加入国内市场竞争,我国企业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应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兼并和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各类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特长,进一步扬长避短和明确市场定位,做专做精自己的核心业务。 3.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配送市场体系 在立法和政策制定上明确放松管制只是一个开端,打破长期的行政垄断必须减少过于繁琐的行政审批和干预,排除地方保护和国企行政隶属障碍,使非公有制企业能够在“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下从事仓储配送业务。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仓储配送企业,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用,提高仓储配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4.加强基础性工作,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和障碍 (1)建立和完善仓储配送的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和推进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和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仓储配送设备和条形码、信息交换等技术,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技术标准化体系,使各种相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2)推广先进适用的专用车辆和设备。大力发展集装箱设备,广泛采用厢式货车、专用车辆和配送专用设备,积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仓储和配送等标准化专用设备。 (3)提高仓储配送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和仓储配送企业采用因特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和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仓储配送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 5.建立和完善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应当允许和鼓励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的人才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选派具有一定物流基础知识的人员出国学习,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 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国仓储配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仓储配送的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发展环境更加宽松,企业技术和服务逐步走向现代化,仓储配送技术将逐步实现信息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彦平. 仓储和配送管理.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年鉴.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3.李永生,郑文岭. 仓储与配送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