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西施和“联络”老汉_本桑植林_百度空间

米粉是我们两广人尤为喜爱的食料,如今大多数人要以它为早餐。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米粉要吃掉半个月的盐巴,吃米粉对一般人来说纯属xx行为。小镇十字街附近的那间国营饭店和两家“合作饭店”(集体经营),其实纯粹是米粉店,它们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食客,就是那些“领工资的”(机关干部、教师等)和“有收入的”(少量不被下放到农村去的街道居民)。其余的人那是偶尔才能光顾那米粉店,比如谁生了病食欲不振啦,服了药就前去打它一碗米粉;有的人有点头疼脑热的根本不去吃药,搞它一碗热腾腾的米粉下去就什么事也没有。有的是俩亲家赶街偶然相遇,一方就热情邀请另一方去吃一碗米粉。要是你看到有一对男女在埋头吃粉,那肯定是谈恋爱的角色,若是年纪大些的没准就是婚外恋(当然那时这类情况是很少很少)。更有趣的是,有时几条汉子在挑来的柴火卖掉之后,就去打来一碗米粉充当共用的菜肴,好“送”下各自带来的那大蕉叶包就的“冻玉米粥”。他们往往不好意思占用店里的桌椅,只把那碗米粉放在外面屋檐下的地上,几个人捧着“蕉叶玉米粥”蹲下围着它就狼吞虎咽起来。

小镇的米粉素享盛名,“xx”前省报名记就专门发表文章称赞过首先是它的汤水用料相当考究,除了传统的香料比如枣果陈皮什么的之外,还有川芎白芷这类中药材,当然也是少不了猪筒骨汤啦鸡汤啦这些,重要的是香料要搭配相宜和用量得当;其次是要用好米,而小镇的稻米当然也有着在外的名声;还有就是磨米浆时的“下媒”和蒸米粉时的火候了,那就非得有高手指点然后自家慢慢积累经验,才练就真功夫的。你说有这样的讲究,那小镇的米粉,它能不闻之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吃之让人大快朵颐么?

那年月吃米粉的状况把人们分成两个差别老大的阶层。我当年考上大学后,在诸多涌上心头的喜悦中就有——咱以后可以天天早上有一碗米粉吃啦!

米粉西施指的是我的一个表妹,她人生得眉清目秀,手脚麻利,我想起鲁迅笔下有豆腐西施,在她经营起米粉生意后就私下笑着这样叫她。这表妹小时候和小朋友过家家就喜欢“卖米粉”,学着大人怎么磨米浆啦,怎么蒸米粉啦,怎么下配料啦,学得有滋有味。稍长大些后她家里有一对蒸米粉用的铁皮托盘,这里的人们有农闲时自己制作米粉给一家人解馋的习惯,她家的托盘就常常被左邻右舍借了去,而人们每当奉还托盘时则按惯例送来两条“卷粉”,她就有机会吃到了出自许多巧手的产品,并听惯了大人们对各家技艺的品评。197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的前夜,刚成家的表妹看的报纸不多听的广播也少,但她却敏锐地感觉到市场可能将要解冻的气息。那是她看到“割资本主义尾巴”搞得没以往那么凶了,人们多了些弄钱的机会,光顾米粉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那些“国营”的米粉又实在不敢恭维,于是她决定搞个“地下粉店”。她家公是镇中心小学的资深教师,过惯了四平八稳的日子不想让她冒什么风险,她想了想便提出分家,老人也乐得清净便让她分了出来。

“联络”是个老头,略胖而一般高矮,头有些往脖子里缩背有些驮,眯缝的眼睛里藏着贼亮的眼珠,是很容易在人群中消失而让你再难找出的那种类型。起初我以为他本名就是X联络,后来才懂得那是他前些年挨批斗时主持人给他下的定义,说他这个人专门搞那种见不得人的勾当,算得上是非法活动的联络人。比如那些地下酒坊、地下屠宰场、地下粉店的买卖,他负责到处联络买家,把他们一一带来面见卖家。当然他就从中得到适当的“抽水”而乐此不疲。

表妹分家后便在一块她可以用的空地上起了简陋的房子,她的地下粉店便开在那陋屋后面的茅棚里。她信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信条,一心一意把打造米粉的各个环节做好。他婆婆说真的很难见到这样皮实的媳妇,天没亮眼睛一睁开就忙个不停,{yt}到晚没见她歇过手脚。扫完地挑水,挑好水磨浆,磨罢浆蒸米粉,边蒸米粉就又调配料煮汤水……那表妹夫晚上爱喝两口,早上起得迟不说,做什么也是慢腾腾的好象给地主打工。好在有婆婆过来相帮,地下粉店的开张也就还算顺利。隔壁邻舍头天就知晓的一个相跟一个赶来,素来不爱破费的也来了,目的就是一个帮衬,半天工夫就把试业所准备的材料用光卖光。尝过这“地下米粉”的人都说好,味道好那是没得说,而且份量也足,比“国营米粉”强得多了。这米粉西施就不禁笑在眉头喜在心,盘算着怎样把往后的生意做下去。

谁知第二天却让她卡了壳,准备了多一倍的材料加工后卖出去的却比昨天的还少!婆婆就分析说头{yt}左邻右舍们是为了帮衬而来,但人们总不会天天能来帮衬的呀,况且这条小巷就这么几十户人家,“市场份额”毕竟太小了呀。这米粉西施刚施展了{yt}的眉头就又蹙紧起来。

当天晚上“联络”老汉不请自来了,一来到就开门见山地说,他可以负责到街上去搞“联络”,保证能把不少顾客拉过来,既然做得出这么好的米粉,他保证这以后的生意越做越大。米粉西施两口子合计一下觉得这办法不错,但谈下去后又觉得“联络”老汉想要的报酬太高了,无法接受,你怎么在街上走几圈动几下嘴皮子就跟我们算要半个人手的钱,离谱了吧?他走后一会赶过来的婆婆却说,这不算离谱,你们现在这个情况离开他这种人真的不行,你们该懂得“薄利多销”的道理了吧?做什么生意都好,多销才会有利,只要多销就有办法,答应他吧。

第二天“联络”老汉按约定正式上岗。这“联络”真的名不虚传,真的把他那一套搞得驾轻就熟,大街小巷中的,认识和不认识的,食客们络绎不绝地来到了,生意果然出奇地好,到晚上一结帐,皆大欢喜。他们也就合作得愉快,生意也就真的越做越大,但却有个问题出现了,因为生意忙,要频繁在砧板上剁肉末,响声就大而急,米粉西施就有点担心市场管理的干部会循声过来“取缔”。“联络”老汉就说无妨,他去找来两个破麻袋折叠好垫在砧板下,果然有效地消了声。生意就照旧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半年后客源稳定了,“联络”老汉就主动中断这合伙关系,另辟蹊径。再半年后,各种个体户不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米粉西施从地下转入地上,这个雅号开始被人们在大范围内叫开。



郑重声明:资讯 【米粉西施和“联络”老汉_本桑植林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