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篇 红山文化初探_中国红山文化_新浪博客

    ◎文化特色

    「红山文化」是北方原始文化发展长河中的「高峰期」,它不仅有广阔的分布地域,有丰富的物质形态,包括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渔业、狩猎等经济门类,有较高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制作出一批形制多样,引人注目的石器生产工具、陶器(彩陶)、骨蚌器及玉器,其中石器和陶器表现出南、北两种文化共存的特点。另外出现了布局严谨、博大精深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巨型建筑群。这种非同寻常的建筑及大型玉雕龙的发现,反映了五千余年前西辽河上游先所处的时代特征、其社会组织、意识型态、神灵崇拜,已经进入了一个高一阶段的文明;它是凌驾于原始氏族公社之上的、具有国家雏型的社会组织,根据这些重大考古新发现,有理由将中华四千年文明史上溯到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时期。

    ◎年代

    目前对红山文化的分期尚在探索中,只能根据陶器的比较来推论,其早期接近仰韶文化的后冈类型,晚期则接近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且碳-14测定的红山文化晚期标本都在5000年前,由此可以推定主要年代应距今5000-6000年间。

    ◎地理区域

红山文化分布的四界尚不十分明确,从分布密度和特征的典型性来看,以西辽河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沐沦〉、土河〈今老拉河〉流域较集中,此区自古为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相互撞击的地带,应是红山文化的分布中心区。

◎器物

    石器。已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石器拥有量普遍较多,且特征十分突出,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点:

    一、用量大,数量甚至超过陶器。

    二、制石器、打制石器和细石器三者共存。

    三、大量石器多见,常见的器型有:石斧、石锄、石锛、石磨、石磨棒、石耜﹝石耜,这是红山文化{zj1}带表性的石制工具﹞。

    四、打、磨技术并重。

    五、石器选用燧石、玛瑙、水晶等硬度再七度左右的石料。红山文化以大型石器为主体的石器群,多与农业经济息息相关,大多为砍伐器和犁耜一类起土工具,缺少农用工具的铲类,此可说明大规模垦荒和耕作广而粗放的性质。部分刃部锋利、体薄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石任与切割皮肉有关,说明畜牧业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石箭头也多见,因此狩猎业人存在。此外,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牛、羊、猪等家畜骨头及野生的鹿、獐等动物骨骼。充分反映了综合的经济类型。

    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沙灰陶两大类:

    夹沙灰陶质地疏松粗糙而受热快,以筒型罐为主要器型,以压印之字纹为主要纹饰,这是中国北方地区及其北部和东部临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共同特点。

    泥质红陶质地细腻而坚硬,器型主要为钵盆类和瓮罐类。

    彩陶在泥质红陶中占有一定的数量,且特征突出。主要以黑陶为主,也有红彩紫,图案以鳞纹和勾连花卉纹{zj1}代表性。

    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系和彩陶表现出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共同性的一面,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

    红山文化遗址中还出现了泥质黑陶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外磨光,色漆黑,器型主要为钵类,甚为规整,且器必薄而匀,代表了制陶工业向另一新阶段的迈进。

    玉器。《三星他拉玉龙》发现于旗乌丹镇三星他拉乡的山坡地。对此玉龙的时代鉴定和文化归属,部分学者认为他是商代或西周的遗物,经多年研究比较,考源钩沉,认为它是早于夏商周时期的龙,应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理由有五:

    一、从龙的基本型态看,此玉龙无角、爪、鳞,独有长须卷扬,眼、嘴、鼻、吻俱与夏商周龙不同,且周身光素,无特别装饰,显的粗犷而独特。较之传统的有角、爪、鳞,且纹饰瑰丽的三代龙原始的多。

    二、从整体雕刻工艺来看,大玉龙的造型和加工方法比偃师二里头和安阳殷虚木葬出土的石器简朴粗率的多,雕琢技艺也较逊色,龙背的穿孔技艺则与新石器时代有孔石斧之类的对穿技术并无二致。

    三、玉龙的出土现场,{wy}处单纯散布有属于红山文化类型遗存物的遗址。别无其它时代的的遗物。因此,大玉龙与红山文化遗存当有共存关系。

    四、联想到其它地方亦有类似此种神秘莫测的出土物。例如昭乌达盟敖汉旗羊场乡出土的一件首尾蟠曲、衔接如环的兽形玉器,身躯四龙首却如猪,但基本造型、模式、型态与此玉龙极为相似,应为同一文化的制品,故称之为「玉猪龙」。其中相传出自朝阳建平的一件白色玉猪龙,总观其形体,很像新石器时代最常见的环形石器。况且此类兽型玉器从未见于晚一些的文化存遗中。

    五、1981年辽宁省文物商店提供一件来自辽宁西部的小兽形玉,其体型洽处于上述羊场乡玉猪龙与此大玉龙之间的形态,是其中环节,从而显露出它们的演进序列。这三种类型龙形玉的出土地点均不超出红山文化的分部区域。

    基于上述五点,可以确定三星他拉玉龙属于红山文化,年代不晚于5000年前,是中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玉雕龙,而龙的最初起源必更古远。

    红山文化玉器中,确有一定数量、相当精致的玉制斧钺,它们并非单纯的生产工具,应是名副其实的玉兵,做兵器使用,有的或有某种xx、礼仪、祭祀等特殊功能。大量多样玉石兵器的发现表明了那个时代的冲突、掠夺、战争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分裂与变革。

    ◎居住址与聚落

    红山文化的居住址与聚落形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分布稀疏。〈二〉文化堆积薄。这些特点与它的经济生活多样性有关。关于房址的部分,较能掌握、了解的情况有:〈一〉为半地穴式,方形。〈二〉居住面经锤打,中央有瓢型灶坑,且有斜坡门道。〈三〉有些遗址内保有成套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体现出独立家庭的规模。

    ◎坛庙冢的划时代发现

    在牛河梁玉器墓发掘的前后,对这一地带红山文化遗址群的调查发掘范围不断扩大。透过发掘牛河梁石棺墓,以验证所出玉器确否属红山文化而引发出对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等更为重大的发现。

    积石冢。在1983年9、10月间,考古学者在发掘牛河梁墓地时,意外发现石棺墓并非一个个单独埋葬,更非单纯的石棺墓地,而是被一巨牛河梁大的积石冢封埋在冢内或冢下,考古学称之为「积石冢墓」。中国史前时代的积石冢,过去在辽东半岛多有发现,常常集中在一起,沿着山脊排列。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第二地点〉,乃是辽西首次明确发现的积石冢,这也是迄今东北亚发现最早的积石冢之例,自然格外引人瞩目。

    墓地被认为是反映历代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最理想、最典型的考古材料之一,而红山文化积石冢的特点表现在这方面更是优于一般氏族墓地。

    红山文化积石冢{zd0}的不同处,就是无论一地单冢、双冢或多冢,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于氏族公共墓地之外的情况,与氏族墓地内大小墓之间的差别,不仅分化程度要大的多,而且分化的性质也不相同。它们体现的是氏族成员间贫富、等级的差别,而红山文化积石冢则是在这些基础上,更加突出个人的地位。

    具中心大墓。红山文化积石冢的一大特征就是中心大募的构筑。积石冢的整个结构也都是为突出中心大墓而设,独处山岗又封土积石。这种思想意识表达了墓主人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中心大墓墓主人〈{wz}身分〉的充分体现。

    坛冢结合是红山文化积石冢群体组合的一个显著特点。可由积石冢本身有庞大而形状规整的地上建筑,或冢上及冢前〈南〉常发现有大面积红烧土及圆形石堆建筑构件,以及已发现明确的祭坛,其地位似在冢墓之上。

    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积石冢的中心墓有大型石棺,随葬九件玉器中以大型勾云形玉佩为主。充分说明,与原始氏族公社根本对立的社会关系已经制度化,这无疑是红山文化社会结构、社会型态发生巨大变动,跨进一个社会新阶级的主要标志。

    从辽西古文化的认识出发,考古界提出了〈古文化古国古城〉的观点,古文化古国古城的具体涵义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古文化主要指原始文化或史前文化,古城主要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并非指通常所理解的城市或都市,古国指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

    女神庙。1983年10月,在一处遥对猪山经人工修整的崇高山顶平台南端西侧,发现一座结构复杂的建筑址。该只曾被火焚,埋存地下。内出大型裸体塑像残块。经建别皆为女性,故称此建筑为「女神庙」。

    【女神庙的形制与结构】庙为狭长形状。半地穴居。平面形似一个「亚」字。庙为土木结构,全部用石料。

    【女神庙址内的遗存】主要有人物塑像和动物塑像蚕茧及陶祭器。

    陶祭器主要有三类:

    一、镂孔彩陶器:形制特殊,规格特大,堪称「彩陶王」。

    二、镂孔器盖:是件制作精良、形状及违规整的如熏炉一类器物的器盖。

    三、小型圆器盖﹝用途尚待研究﹞

    泥塑动物形象可辨认的有猪龙和大鸟残件。这些泥塑动物,无论形象和装饰都以神话,应为寺庙内的动物神。

    人物塑像是庙内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女神头像为代表的人物塑像群体是女神庙的主要内容。

    【女神崇拜与史前宗教说】对女神的崇拜,在中国史前宗教意识形态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在群像中,有主神和围绕主神的群像的主次之别,它们都应是与祖先崇拜有关的偶像。

    【祭祀地位突显的涵义】在女神庙北侧有一占地于40.000平方公尺的大平台,平台另一端也有一庙宇。

    庙宇总是与社稷息息相关,在广阔的平台两端同时建有两庙,足以反映当时社会生产的高度发达与进步。庙宇的存在,意味着天地山川、对祖先的崇拜,祭司、巫觋较上层人物的出现,献祭、祈祭、娱神等场面的出现,甚至在庙前举行有关节目、丰收、战事的种种仪式活动。

    金字塔 金字塔就在女神庙发现一年以后,在由建平通往凌源县城的一条山间公路旁边,又发现一处更为高大的积石丘冢,当地称为转山子。依据近年累积的考古经验,这无疑又是一座属于红山文化的高大坛状积石冢,而在汉代便被利用改筑为长城在线的烽燧-墩台。冢基下的夯土异常坚密,总占地约一万平方公尺,工程浩大,看来它已非单纯原先认为的一般积石冢墓了。基本探明这的确是一座金字塔式的巨型建筑物,从保存比较好的一圈石墙基址看,其直径约六十公尺,若从再更外的夯基及堆石基址看,则直径达百公尺,另外建筑所用的石材全部由外地采运,不能不说是红山文化时期又一重大建筑工程发现。由此可知,当年施工规模之艰巨,所用劳力之繁重,若无强而有力的社会统治力量予以组织、指挥、施工,断难建成。说明了高于氏族部落的政治实体存在之可能性。

    ◎传说

    猪龙变化说:原始农业社会素以养猪著称,猪在古代曾被称为『水畜』,也就是雷水之神,再各种祭祀活动中,特别是祈天、求雨、祈防洪涝等,用猪作为沟通人神之间的信物是很自然的。猪首之变为龙首,猪之变为龙,自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神话产物。

    ◎结语

    19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提出了中国古文化划分区系类型的理论,中原地区及周围古文化各有其渊源和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大致同步又相互渗透,最终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而绵延不断。每一位有识者都在思考:中国文明起源不可能限于4000年前的夏代,应向前追溯;文明起源的地区也不一定是中原一个中心,然后向四周扩展,对中原以外地区再这一起源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应给予正式及足够的估计;文明起源的标志除了文字、金属、城市这三个要素之外,从中国史前考古的特点看也应该还有更为丰富的内容。(来源:雅昌艺术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第五百九十四篇 红山文化初探_中国红山文化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