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餐桌不需要被推广“营养强化大米”_此情可待成追忆_新浪博客


据《广州日报》报道: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的“营养强化大米”上市仪式日前举行。仪式上传来消息说,有关方面将逐步推广“营养强化大米”,替代当前营养物不足的普通大米的市场主导地位。据悉,“营养强化大米”将划分为高中低档,低档每斤4至5元,中档每斤5至6元,xx每斤8至10元!

从新闻来看,多数中国人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大米即将面临一场革命。“营养强化大米”横空出世,虽然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就已经直接被赋予了相当高远和强大的目标,承担起中国有史以来规模{zd0}的粮食更新和营养改善工程。从数量上看,占据中国粮食主导地位的大米即将实现更新换代;从价格上看,这样的工程,还将使1块多钱1斤的普通大米逐渐退出市场,被6倍于普通大米的“营养强化米”所取代。

面对这样的工程,很多人未必高兴得起来。虽然“营养强化大米”的上市,由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这样的“国”字头部门和机构主办,但所谓“逐步推广”和“替代”却不免令人疑虑。10元1斤的营养米要替代1块多钱1斤的普通大米的市场位置,怎么个推广法,怎么个替代法,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配套跟进。如果是政策性推广,那就要有相应的政府补贴,如果是要靠市场推广,那就要考虑一般公众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将一下子价格跳涨6倍的成本直接推给社会,那这样的公共营养改善对于公众来说,就未必是一件幸事。

营养强化大米是指添加了维生素B1、B2、烟酸、叶酸和铁、锌等的大米。从购买者的角度上讲,以中国国民目前整体的收入水平,吃10元1斤的大米无疑是一件相当xx的事情。而从生产者来讲,我们知道较之其他行业,大米产业是一项利润率极低的产业,但营养强化大米附加值很高,如何避免生产厂家利用政策谋取暴利,甚至如何避免政策制定者与生产企业结成利益同盟,都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我们当然要承认政府干预公共营养的必要性。世界很多国家的经验都在告诉我们,在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科学合理的改进国民的营养状况、膳食结构和膳食习惯是政府一项当然的责任。我们对美国“学生奶”计划和日本的“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并不陌生,很多中国人也都是在这样的政策参照之下,开始认识到奶制品对于健康和强壮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公共营养的改善必须要作为一项公共性政策来看待。这种公共性,首先要体现在政府作为政策的主导者,不只是政策的制定者,推广者,还必须担负起相应的成本,剔除其中可能的暴利和权力寻租空间,保证公民能够真正从中收益。其次还应当体现在这种公共营养知识要充分普及,成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观念和知识,而不是硬性推进,不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没有这两个前提,公共营养改善就很难避免两种结果,要么民怨沸腾,社会代价高昂,要么被市场冷落,改善的目标落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人的餐桌不需要被推广“营养强化大米”_此情可待成追忆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