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 色即是空,食也是空_Lovely_新浪博客
   先从电影说起……
   2000年的法国电影《chocolate》,翻译成《浓情巧克力》。故事很美,或许因为和流浪有关;人很美,朱丽叶·比诺什 & 约翰尼·德普 ;巧克力也很美,它代表了内心最甜美的欲望……《浓情巧克力》基本上是可以当是法国宣传手工巧克力的“软文”。
   好多朋友都说,从那部电影开始,巧克力变成xx品,只在特别快乐或沮丧时,作奖励用。
   而时至今日,巧克力不再是“糖果、零食”,已经像葡萄酒一样,成为一门从口感到等级到产地到年份都可以动辄随意抖出一大篇讲究出来的学问,并且,是一种广博而深刻的{jz}享乐了。
   记得我做小朋友的时候,昆明市场最早出现的一种巧克力,唤做“红双喜”,售价0.25元。对于我当年每周0.50元的零花钱来说,真是天价,可……莫名奇妙,我就喜欢它,我居然能忍住对冰棍对棒棒糖对小花发夹的垂涎三尺,坚持每周向它进贡一半的零花钱,并在生病或得表扬或可以要求礼物的各种机会可怜兮兮地说,我要巧克力……然后,捧着那个红纸头,闻啊摸啊,隔一会才舔一下……
   现在想来,它应该是奶油的、代可可脂的,认真说起来不算是真正的巧克力。记得它,是因为那种心满意足的感觉一直刻骨铭心。
   后来,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没错,巧克力毕竟是泊来品),市场上开始有更多款式的巧克力了。不过,由于大家的见识和经济能力,真正{dj1}的巧克力品牌(就像时尚圈里的LV、香奈儿、迪奥那种地位的)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可有些见识的厂家们已经意识到了巧克力这种“好吃的糖果”,那时市场上{zlx}的就是用金粕纸包装的“金币”巧克力,别说是节令的礼盒里能看到它,就连某一年的春节,我收到的红包里都有它。
    顺便插一句,意大利{zh0}的巧克力品牌费列罗(FERRERO ROCHER)1984年在中国开始销售,它的榛果威化巧克力开创多层式用料,外面铺满巧克力碎果仁,里面有威化、软巧克力和一粒完整的榛子,每颗ROCHER都选用金箔纸独立包装,陈放在纸质或透明礼盒内,其特有的包装和明显的视觉效果广受追捧,其整体包装思想曾一度被某国产巧克力品牌盗用。
    费列罗不论从包装到价格都“金”光闪烁,但问题是,那是1984年啊,对于距离欧洲大陆数千公里以外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只是一个对日常生活全无关系和意义的陌生事实。0.25元和20元的差价只会招来不可置信的大笑和浪费的嘲讽;
   再接着说。那种“金币”巧克力好像是金帝的(没说对的话,先道歉啊),前段时间在一个偏远山区小镇的小卖铺里还赫然见到它,虽倍感亲切,但打死也不肯吃了。
   这类混进巧克力队伍的东东,都有着一种共同的口感——没有任何层次和回味,像是在啃塑料({jd1}没侮辱塑料的意思)。
   别以为是我描述得太玄,真的,多尝多试各种巧克力,不用大师指点你也能体会出巧克力是分阶层的。
   吃到真正的巧克力,要感谢我的表哥,王威,一个80年代的迷你暴发户兼雏形中的小资。他用他的外汇券替我买了个块德芙,从此开启了我的巧克力味蕾。
   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年了,反正是国产巧克力品牌金帝突然间大肆宣传的时候。那年的2月14日情人节{dy}次被媒体炒得火热,金帝反复强调“金帝巧克力,只给{za}的人”的宣传调调让我们所有人目瞪口呆:还可以这样?!
   那年,金帝针对情人节,以中国传统文化把巧克力包装成唤做“知音”、“知己”、“情缘”的礼盒,还特别推出一款叫做“相约玫瑰”的巧克力,这种巧克力不仅在命名策略上把巧克力和情人节另外一种重要礼品——玫瑰紧密联系起来,还把硕大的玫瑰花设计在包装上,“让{za}的人,收到巧克力和玫瑰的倍加深情”。
   那时,大家哪见过这种架式啊?纷纷成了粉丝,金帝成了巧克力的代名词。
   但我和我的表哥很冷静,因为我们吃过德芙啊!我记得表哥还送了好多给他当年心仪的女孩子们,这让他很拉风。
   现在知道了金帝的宣传也是摹仿。在欧美形成的巧克力文化,让它并不是一种xx靠味道取胜的零食,而是代表着一份好心情,或者是美好的回忆,是浪漫的憧憬,总之是一种充满气氛的情调,是一种感觉。在最近的法国食品节调查中还显示,82%的法国人认为,巧克力是一种“幸福食品”。
   德芙也开始宣传自己了,它强调的“丝滑”让现在的其它巧克力无论怎么吹但只要说到味道就逃不出替德芙的“丝滑”做注脚的命运。而我这人是品牌主义者:看到人家广告做得对味,便以为它家的东西一定{zh0},起码是有些来头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世间只有德芙。
   某年有机会到比利时旅行,在最xx的撒尿孩子旁的街上,满街的巧克力店售卖着当地最xx的花色巧克力与华夫饼干,连空气中都很“巧克力”。见到了比利时巧克力牌子Pierre Marcolini,我先是被那些造型充满想象力的花式巧克力给蒙了,后来则xx屈服于果仁糖(pralines),一盒7粒装的巧克力160元左右。主体是巧克力,也可以不限于巧克力,添加各种形式的榛子,浆果,坚果等果仁或水果成分——内外兼有无数的艺术幻化的巧克力让我{dy}次意识到:巧克力还是一种艺术形式。
    再尝试比利时吉利莲(GuyLian,{wy}被比利时王室授予金质奖章的巧克力品牌,有“巧克力王国中的{zz1}”之称),还有迪克多(DucD’o)巧克力……我尝到甜头失去自制,吃得喉咙沙哑,实在不能再吃了,照样捧着盒子不放,自欺欺人:回去买不到,肯定戒掉它。
    一次又一次,我在比利时的巧克力店尝鲜,比利时香浓河(Godiva )的经理诚心教导我,“一定要多尝多品味,最美的,就是你舍不得一口吞下,含在嘴里反复回味的那粒。”——这位经理的不耻下教,让我在知道Godiva也不是巧克力之神时依然对它死忠。
    2009年10月,我在上海的新天地里看见香浓河(Godiva )的大型专卖店OPENING SOON,我黯然惆怅:这下……钱又保不住了。
    后来读到大地地理出版、谢忠道撰写的《巧克力千年xx》、墨特*羅森布朗的《時尚巧克力之旅》 及旅游指南《巴黎》二书,因为里头有关巧克力学问、门道、品牌与名店都介绍得十分详尽,参考价值极高,我开始像个巧克力爱好者了。
     顺便再推荐一本大境文化出版社的《法国蓝带巧克力xx》,是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总厨教育与发展部门国际副主席Patrick Martin亲自指导。让你见识最xx的欧洲巧克力文化和变幻莫测的巧克力世界。
    比利时巧克力被广泛认为是标准的花式巧克力世界,一般评论家也认为来自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阿美得依(Amedei)的Chauo是世界上{zh0}的巧克力,但法国巧克力的整体水平是世界上{zh0}的,主要是因为法国是以“政府的荣誉”来严格制造巧克力的。在法国,利用动物或植物脂肪制造巧克力,是被禁止的,只有纯可可脂才可以使用。此外,法国巧克力一般含有至少26种纯可可脂,至少有43种可可液。
     目前比较牛叉的(多半也是比较小众的)巧克力品牌,法国最多。
     比如说,法国梅森(La Maison du Chocolate )。巴黎重量级巧克力名店,由当代{zj1}盛名的巧克力调制师Robert Linxe一手创立,目前在纽约、东京都有分店。Robert Linxe是xx将黑巧克力以及可可产地与品质观念带入主流市场的大师,从此扭转了巧克力的历史。
    至今,梅森所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几乎都足以牵动法国巧克力的下一波流行风向。 近两年颇受瞩目的新品则是仅有夏季才推出的“Les Conservation”果香系列,以及百里香、迷迭香及茉莉口味。
    Christian Constant。位于在巴黎马黑区。由名列法国xx巧克力师之一的Christian Constant所创立,在巧克力创作上始终展现出不断求新求变的过人活力。最xx的作品是茶香口味的Truffe松露巧克力,其他如茉莉花香、伯爵茶、番红花以及姜味巧克力,都令人印象深刻。
    Jean-Paul Hevin。也是新派法国巧克力的佼佼者,对于创新始终有着极炽热的野心且充满想像力;1998年甚至大胆推出了cheese口味的巧克力,结果毁誉参半。知名的作品是姜糖口味,以及结合了蜂蜜、肉桂和茶香的mendiant。
    它在香港時代广场分店开幕时是请冯德伦剪彩,八卦者都说,吔,食色,性也。
    Valrhona 。名闻遐迩的量产巧克力品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目前在法国,有超过80%以上的{dj0}手工巧克力,都使用Valrhona所产的巧克力原料为基底。而Valrhona的每一次动作在巧克力界也是动见观瞻,特别是前阵子推出的2000年份Grand Couva,首度将巧克力版图进一步从产区拓展至年份,蔚为一时话题。
    Grand Couva。尝来口感极精致绵细,苦甜酸香各味均衡,品质直逼手工巧克力。只可惜由于是单一年份巧克力,产量不多,仅有当地少数高级食品店如巴黎拉法叶百货的美食超市才买得到。
   波娜特(Bonnat)。历史悠久的法国量产巧克力品牌,最近因为推出了多种产地巧克力而备受瞩目。产地包括有巧克力中的蓝山之称的Chuao,以及Ceylan、 C’te d’Ivore、 Madagascar、 Trinte……等地,一一品尝,可以领略到不同地区截然互异的巧克力风貌。
   这些如雷贯耳的巧克力其实也展示了巧克力这几年来最重要的两个转折性的潮流产品——黑巧克力和单源巧克力。
   先说黑巧克力。
   理性地说,黑巧克力的走红,是建立在全世界人民以糖为敌、集体仇恨脂肪时的健康需求基础上的。无数的营养学家跳出来证实,(一)巧克力中含有红酒的健康成分,抗氧化,改善血管,能抵抗脂肪沉积和炎症、及心脏病等:(二)每天吃25至50克巧克力者xxx强,不易患癌症和溃疡病;(三)适量吃些黑巧克力有xx的效果(最多{yt}不超过50克),黑巧克力里面含有大量的苯乙胺,使身体产生欣快感,减少压力;还能控制食欲,促进新陈代谢。
    火上加油的是,美国合众社援引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萨莉·斯克罗格斯的话说,黑巧克力降低癌症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它含有较多的可可成分,而可可富含抗氧化剂。此外,黑巧克力是低糖低脂肪食品,有助于降低血压。斯克罗格斯,这位深得大众认可的学者说,黑巧克力中的可可含量不等,人们{zh0}选择可可含量在65%或以上的黑巧克力,可可粉也是很棒的情人节礼物……这几乎就是点燃了黑巧克力风潮的导火索。
   而感性的解释,借用嗜巧者们最推崇的巧克力制作大师皮埃尔那段xx的话:“这似乎是所有巧克力爱好者的归宿:一开始,是牛奶巧克力作启蒙,这是每个人都热爱的,然后改变渐渐发生,你会越来越爱纯度更高的;就像葡萄酒,勃艮第是葡萄酒爱好者的{zh1}选择。”
    我也是。一开始是倾向于奶油,天鹅绒和银河系,可后来喜欢高可可脂巧克力的丰富,黑暗和痛苦。可可脂在70%以上的巧克力,有的人入嘴就往外吐,因为苦味重,在我,却是格外欣赏苦后面醇厚xx的回味。这种差异甚至令我联想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这样的句子。
    所以到瑞士旅行时,按照《巧克力千年xx》的指示,特地去尝日内瓦老店MICHELI——瑞士xx的黑巧克力店。这家老店定位于“{dj0}质量&街坊生意”,所有的巧克力都精美细致,芳醇浓郁,其超级{wd}本事是:
    1)能做含量{zg}达{bfb}的黑巧克力;
    2)能把{bfb}的黑巧克力做得很好吃。
   要知道,黑巧克力,一般店家只做在65-72%可可含量的(直接吃的那种),这个浓度容易让嗜巧者接受;超过80%甚至85%,通常就是做点心的材料用了,因为味若中药极难下咽;MICHELI家的绝活,则是将可可含量85%-{bfb}的黑巧克力也做得柔滑适口,美味xx。英国一位xx的巧克力大师兼食评家曾说:“日内瓦的米歇利公司应该获得一枚奖项,因为它是瑞士{wy}一家专门生产黑巧克力的——注意:是纯粹的100%可可!”
   怎么实现的呢?MICHELI的现任老板迪狄尔开心地说:“这是我们研究了30多年得来的秘密配方,我们用不同的可可豆拼配,找到了{zj0}口感。”
   最让人惊喜的是这样{dj0}出品、上了世界{yl}巧克力榜的高纯度黑巧克力,不过是人民币30多一块。比红酒厚道多了。不是骂红酒啊,我是想说从均价来看,嗜巧比起时下流行的嗜红酒来说,对钱包的伤害小多了。
   中国巧克力市场上,德芙、吉百利、好时、金帝四个品牌已经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仅“德芙”和“吉百利”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60.2%和28.8%,合起来几近90%……这些都是不入嗜巧者的法眼的,如今我的嗜巧终于走上了老路以及正路——再不胡乱出手,把钱省下来,买好的。诚如多年前恍然大悟:想xx?只吃好的。
   以前,为了追求口味与品质的均衡一致,制作黑巧克力时常以数种不同来源的可可豆互相混合调配。而近些年,不少{dj0}名厂名店开始生产以单一产地如马达加斯加、厄瓜多的可可豆制成的{dj0}巧克力,成为一股时尚。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单源巧克力。
    法国巧克力名店Valrhona在2000年推出的Grand Couva年份巧克力,这种强调一个{dj0}产地一种{dj0}可可豆的“更黑更纯”的巧克力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举,一时震惊四方,也正式开创了巧克力从讲究口感到等级到如今讲究产地年份的“新贵”时代。
    对我这样的低层消费者来说,这样好消息的负作用是巧克力的价钱又要涨了——特别是法国商家,最擅长讲奢华故事的人,也不知会找个什么样的高明编剧哄我们转让薪水。
    看看他们的时装、皮具、xx品的价钱吧,前车之鉴啊。
    还好,这世界上还有个厚道的瑞士。瑞士还有个巧克力名店DURIG,他们使用的可可豆,有80%是南美的Criollo——这是世界{dj0}可可,有“巧克力中的鱼子酱”之称。他们还用昂贵珍稀秘鲁{dj0}可可豆,整个瑞士每年只有1吨的进口量。他们家种小小一盒得奖的手工巧克力,6颗72克,折人民币70元。
    还有Sprungli,苏黎世173岁的巧克力老店,其单源巧克力Truffe精选(Grand Cru Selection De Truffes)属于贵族线产品,价钱是折人民币200元165克。
    看上去贵,其实比起好多巧克力商已经是实惠了。
    比如说,世界上最贵的巧克力可尼普诗妮特(Chocopologie by Knipschildt),每磅售价2600美元,240美元一颗。
    它出现时间其实仅10年,但深谙“出奇制胜”的道理。从巧克力的形状到口味,从名字到外包装设计,都非常私人、特别和有趣,品尝的人不仅感受到美味,而且还有爱、关心,甚至是幽默和激情。这个牌子比较特别的一点是,最近几年每年都会举行一场巧克力时装秀。模特穿着镶嵌着各色巧克力的服装在天桥上小心翼翼地移动,台下的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秀色可餐……以我对市场推广的经验来看,这些宣传都是要花大价钱的,我宁愿它默默无闻让售价能少一个零,好有机会尝试一下。
    我对做太花太滥宣传的xx或xx巧克力都有保留意见,因为从某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dj0}之物,一定有某种坚持,有某些放弃,不会满世界铺开追求市场覆盖。所以要获取真正的巧克力经验,别只看广告要用舌头去专卖店扩大自己的味觉和经验。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瑞士,德国,日本,西班牙等都有上好的巧克力,特别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巧克力小店,一定会有让巧克力迷们发疯的好货。
    好的巧克力就像高级时装一样,不具备收藏价值,需要常换常新。巧克力之于我,xx是研究课题。论卖相,颗颗xx{wd},粒粒风情无限。论滋味——就没什么可论的了,全是“有一杀一、有百杀百”的级别,统统吃掉!
    我刚刚对黑巧克力着迷时,每进一店,先是按含量选,但很快发现,巧克力这东西太复杂了,一个可可含量能帮我搞定啥?按照“越黑越好”的定势,我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东西呢。然后还试过看销售排行来选,但也不行,欧洲人口味太甜,不能跟着他们吃。后来终于明白,色即是空,食也是空,不懂的事情,交给时间和经历吧,太急于懂反而不能懂呢,巧克力也如此。
    回到Godiva的箴言——最美的,就是你舍不得一口吞下,含在嘴里反复回味的那粒。
    和巧克力有关的故事还有那些个最快乐的夏天,啊,写不完啊,但向这些好巧克力们致敬:比利时列奥尼达斯(LEONIDAS )、德国rittersport巧克力、瑞士瑞士莲巧克力(Lindt)、法国德菲丝巧克力、英国梅费尔的本狄克斯(BendicksofMayfair)、瑞典Marabou巧克力、意大利巴拉荻和米兰诺(Baratti&Milano)、西班牙帕斯卡布丁巧克力(Pascualchocolatepudding)、奥地利莫扎特手工(mozart)巧克力、澳大利亚PATON’S巧克力……等等等等等
    都是我的理想啊。就算再恶劣的金融风暴、减薪消息,能咬着它们听起来也如沐春风。
    再八卦一下,我那不与时俱进的表哥,那天很惊奇地问我:“世界{yl}巧克力榜,怎么没有德芙?”
 
嗜巧的私人心得:
   1)品尝巧克力的{zj0}伴侣是白水。要搭葡萄酒的话,{zh0}是选和巧克力一样甜的“干红”,甜度较低的酒,除非可以靠圆润度来补足,否则很难成功。搭咖啡?建议放弃;
   2)巧克力{zh0}储存在温度12~18℃,湿度65%以下的环境里,才能保持美味,比方葡萄酒专用的储酒柜,就是{jj1}的巧克力储存地点;
   3)量产巧克力有效期限通常在一年左右,手工巧克力则只有1~3星期时间。严格照它的保质期享用,才尝得到真味道;
   4)碰到xx陌生的巧克力时,有一个鉴定小秘诀:拿一小块放在耳边并折断,注意巧克力断裂时发出的声响,其声音有可能很清脆也有可能很钝。高质量的无夹心的巧克力往往在断裂时发出清脆的声音,断裂的边缘一般比较光滑而且断面没有碎屑;
   5)巧克力的含金量是由可可脂的含量决定的,购买巧克力认准可可脂含量cocoa butter,而不是可可含量cocoa mass,这只和苦度有关。对包装上没有标明可可脂含量的巧克力,看都不用看;
   6)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为懂巧克力而吃巧克力,这个世界好东西很多,没必要人云亦云,钟情的东西就是要讲究“邂逅”与“缘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巧克力 色即是空,食也是空_Lovely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