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验:自家的“姑娘”看紧些

中国的经验:自家的“姑娘”看紧些

2010-04-28 15:50:15 阅读7 评论0 字号:

      

      欧美国家对中国又有意见了。不过这回不是嫌中国产品卖得太多,而是嫌中国限制资源出口了。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2日报道,欧盟和美国计划本月联合向世贸组织上诉,指控中国对出口原材料征税、“囤积资源”,“并给其他资源出口国造成先例”。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西方政府指责中国对原材料出口征税,从而使中国的化工和钢铁等企业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      

贱卖资源之痛:国内超采,国外受压      

据CCIN记者了解,欧美此次指责针对的是中国商务部2007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此后国家一系列旨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的关税政策。这个目录对包括xx、焦炭、硅等在内的稀有矿产由“限制外商开采”改为“禁止外商进入”。

  欧洲化工部门对于中国去年对xx出口征收120%关税的决定表示不满。一名欧洲化工管理官员抱怨说:“这项关税等于在扼杀我们,因为欧洲人每买1吨xx要比中国的制造商多花大约2500美元。”不知道这位官员在抱怨的同时,是否还记得欧盟在1999年1月对中国云南省出口的xx矿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如果说 10年的时间有些久远,那么,总该记得2008年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焦炭确立了5年的反倾销税。这是欧盟自2000年以来第二次对中国焦炭挥舞起反倾销的大棒。

  多年来,中国的资源一直都是大量低价贱卖到国际市场。西方国家在近乎白用中国的资源的同时还对中国反倾销。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据了解,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而这些遭反倾销的产品中不少是资源型产品,甚至干脆就是矿产品。

  遭遇反倾销丢的是市场份额,可低价出口资源产品殃及的是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默许甚至鼓励多开矿,矿产资源被一些企业滥采乱挖、疯狂出口,并由此产生了两种无法挽回的结果。一是我国资源储量消耗过快。如广西南丹有色金属矿原来规划开采20年,实际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开采和破坏完了。二是大量出口使国内资源几近枯竭。

以钨矿资源最为典型。钨矿曾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企业竞相低价出口,不仅使国际市场钨矿价格一直处于谷底,也使我国钨矿资源迅速枯竭,目前剩下的不到 200万吨还可开采20年左右。

我国的稀土资源出口也曾面临同样的情况。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一落再落,被压低到最初价格的64%。“稀土卖出土价”一直为有识之士所诟病。

据了解,目前中国稀土储量为5200万吨,从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现在的 58%。而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协会给出的数据更惊人,按现在的开采速度预计,钼还可以开采16年,锌10年,锑4年。

同时,据国家发改委调查,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经济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和就业日益困难。      

控制出口之举: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贱卖资源,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中国政府采取措施防止资源流失,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

  一方面,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不惜任何代价“创汇”的中国。据CCIN了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我国物资紧缺、外汇短缺的年代。1978 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那时候,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鼓励出口创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资源型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主导地位,其中石油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等资源也都在出口排行榜上xxxx。这种低层次的出口结构仅仅是不惜血本换汇而已。但是,“创汇”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8088亿美元,超过了世界124个国家GDP的总和。可见,一味扩大出口赚取外汇的时代已经终结,中国再也不会不惜血本用低价贱卖资源换取外汇了。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储备支撑,我们的资源需要留给自己用。其实,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45种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铝和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9.7%和25.5%。

  资源短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国土资源部曾有报告称,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矿产资源里,到2020年,45种主要矿产能保证需求的只有6种。因此,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表示:“中国现在的资源状况很紧张。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矿产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国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必要。”

  2007年,稀有矿产由“限制外商开采”到“禁止外商进入”的改变让中国人长舒一口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认为,这一转变在生产源头上保护了稀有矿产资源。赵玉敏表示,稀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现在我国的新兴产业增多,产业链加长,对这些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我们正在实现由出口原料到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再不控制资源出口将危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还应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敞开资源出口的大门吗?     

 国际通行之法:看紧自家的资源     

 就在欧美嚷嚷着要告中国的状时,本来已经答应接受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收购的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力拓集团,不惜以近2亿美元的赔偿金及诚信受损的代价毁约。表面上看是出于经济原因,而实际上是不想自己的资源受人所控。

  实际上,这个案例不过是发达国家看紧自家资源一贯做法的一个体现。

  周世俭说:“美国和欧洲指责中国没有道理。美国不许出口本国野生西洋参,加拿大不许出口祖母绿宝石,日本连可再生的木材都不能出口……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资源,中国怎么就不能呢?”周世俭认为,WTO强调的是不能限制进口,让市场放开,而没有具体规定出口应该如何,更没有要求让资源放开卖。

  有业内专家透露,美国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储量都位居全球xx,但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这样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激增的时候,美国就抛出储备,打压价格。

  据CCIN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在前些年纷纷大量进口中国稀土进行囤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国家,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中国进口进行战略储备。日本也宣布将铟、铂及稀土3种资源列入储备对象,扩大了稀有金属品种的储备范围。

  其实,资源贫乏的日本从很久前就不开采本国的资源了,对资源只进不出,并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目前,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 92天。另外,日本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拥有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由于日本拥有充分的石油储备,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打响之后,日本上下对石油供应问题都没有表现出多少担忧,石油制品的价格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很多国家都把提高资源税作为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资源出口的手段。如印尼3月实施的2009年第1号贸易部长条例规定,基于xx资源的出口产品,以及矿物出口必须使用信用证出口,以保护印尼的xx资源;俄罗斯从5月1日起将石油出口税调高到每吨138美元,上调幅度高达约25%,而且近期还可能再次上调关税……   

  中国通过关税及相关政策限制资源出口不过是循国际惯例罢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的经验:自家的“姑娘”看紧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