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按照建设“京九大花园”的设想,以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为中心,高标准规划了半径35公里的牡丹产业区,选择10多个乡镇,分白、红、黄等9大色系,10大花型,栽种牡丹。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出台了土地返租倒包等政策,鼓励企业大户、种花能手等通过合理规范的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走区域化种植之路。2008年,全市各类花卉企业已达400多个,吸纳从业人员10万人,带动花农增收5000元。
菏泽牡丹已走向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球化营销的产业化经营之路。牡丹区农民实现了从本地种牡丹,到全球卖牡丹。以标准化生产保牡丹质量。菏泽市牡丹区制定了《牡丹苗木》、《牡丹苗木生产技术规程》等十多项生产标准,重点扶持了曹州牡丹园、百花园等多家xxxx,成立了牡丹专业合作社,推广
“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标准化组织模式。规范了牡丹商品苗的生产,基本做到了品种成片栽培,嫁接繁殖砧木、接穗规格一致。牡丹催花是牡丹产业的支柱,广泛应用四季开花技术,提高盆栽牡丹的储藏技术,促进了催花牡丹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盆栽牡丹苗冷库储藏可达11个月,盆栽牡丹鲜花储藏可达4个月,为催花牡丹进入全国市场提供了技术保证;催花技术广泛用于紫二乔、乌龙捧盛、鲁菏红、菱花湛露等名贵品种,提高了催花牡丹规格,数万盆催花牡丹进入全国各大城市。2008年冬季催花牡丹数量达到50多万盆,直接向国外销售或交换植株,占总销售量的20%。牡丹干花延长了牡丹鲜花的花期,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干花牡丹的空白,丰富了牡丹的深加工产品,拉长了牡丹产业链条,提高了牡丹产业的经济价值。牡丹根加工成丹皮作为药用,主要出口韩国和日本。菏泽牡丹凭借质量优势迅速拓展了国际市场,牡丹种苗和鲜花已出口到日本、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实现出口创汇50多万美元。
牡丹产业化具有先进的技术支撑。1989年,成立了牡丹研究所,经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zd0}的牡丹专业研究机构,在牡丹育种、植物保护、栽培、催化、切花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在{dy}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牡丹大田催花技术研究、牡丹新品种等三项科研成果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牡丹科研获奖数量之首。“太空牡丹”历经科研人员四年的精心培育,2006年存活30多颗。2000年,牡丹区规划建立了牡丹资源圃和牡丹基因库,先后完成了
“牡丹芍药鲜切花”、
“案头牡丹培养”、“牡丹冬季大田催花”、“牡丹不凋花”等50多项技术研究。牡丹催化和储藏技术日臻成熟,促进了牡丹盆花生产量的提高;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新技术的大力推广,降低了牡丹的种植成本,牡丹开花的时间、颜色、大小都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花随人意应时开”变成了现实。
牡丹区科研人员在不断完善催花、盆花、鲜切花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和探讨出了一系列牡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牡丹籽开发牡丹籽油;利用籽壳开发高级医疗用油;利用剩余的籽壳和牡丹枝条开发牡丹蘑菇;利用油粕提取芍药甙、多糖、二糖;利用剩余油粕开发高级饲料;利用花粉开发营养健康食品、饮料和酒类;利用牡丹叶提取没食子酰;利用牡丹根提取牡丹粉和芍药甙;利用花蕊开发牡丹茶;利用牡丹花开发牡丹“不凋花”工艺品和提取黄酮类及飞油;利用牡丹花、粉、蕊、芽、笋、根、籽、油开发牡丹(国花)宴;利用牡丹油生产高级化妆品等,最终将涉及到医药制品、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工艺美术、畜牧养殖、旅游观光等众多领域。“不凋花牡丹”已批量生产,牡丹油生产正式运行,牡丹酒、牡丹化妆品正在试产,牡丹菇菌种已培育成功,牡丹花深加工提取已掌握工艺技术流程,牡丹花粉营养食品生产正在合作洽谈。研制开发的产品大多数仅为食品添加剂和医药中间体,一旦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终端产品,其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受国家专业部门委托,编辑出版了《牡丹催化技术国家标准》、《中国牡丹》、《中国芍药》、《国花大典》等一系列牡丹种植技术、催花技术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和经典专著。收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牡丹传说》,被列入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