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一. 课程定位二.确立教学思路三.教学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四. 教学方法设计五.考核方法设计六.教学设施及实验场景介绍七. 实验室建设方案八. 师资队伍现状九. 课程特色十. 课程教学效果十一.课程今后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程是由两部分构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诊治及预防;免疫学是研究免疫机制、免疫学应用;本课程是一门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慢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由该学科领域中的病原体引起,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已渗透到临床各科.因此本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
2.课程作用(结合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与机体相互作用关系 ,掌握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与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及明显促进作用,且为后续课程衔接做好铺垫.
二.确立教学思路
教学理念:形成贴近临床、服务临床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增强适应医学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1)掌握xx的结构与生理特性、xx的致病性、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正常菌群及其生理、病理意义、xx与xx、医院感染、xx耐药性等变异现象;(2)掌握重要的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HIV等)及本省常见的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诊断与防治.(3)掌握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特性、生物学作用;(4)掌握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疾病等,掌握免疫预防、免疫xx方法.(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诊断常见的疾病.(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解释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2. 内容选取:针对性、适用性和时代感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模块实用化: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使该课程更加贴近医学临床实际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1)根据目前世界、我国及本省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趋势2)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重新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对与专业有关的内容进行扩充,对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进行精简.如微生物各论内容庞杂,如面面俱到收效甚微,我们采取重要病原体精讲细讲,根据①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②是否对后续课程起衔接作用对知识点进行精选,重点讲解,横向比较.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3.内容组织:1)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调研活动,每位学生通过调研完成基层医院xxx使用现状、消毒灭菌现状及院内感染状况等调研报告.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于临床中.②学生通过调研,发现医院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加社会责任感,对职业道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③教学相长:通过对学生调研报告的整理、统计处理,使我们掌握了本地区基层医院xxx使用及消毒灭菌现状{dy}手资料,针对存在问题的共性与普遍性,提出整改建议,对有关部门和机构的监管干预提供依椐,并整理成文,已先后有四篇论文发表.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3.内容组织:2)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序化教学内容,尝试以病原体主要寄生部位和致病为主线进行教学,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生物学分类为主、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3.内容组织:理论讲授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为学生开设医学研究前沿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等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 近年开设学术讲座有:SARS专题(2003年)、医院感染专题(2004年)、幽门螺杆菌专题(2005年)、禽流感专题(2006年)、xx耐药专题(2007年)、手足口病(2008年)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4.理论课内容及课时分配 非临床专业 临床专业-绪论 1 2免疫学基础 16 20xx学 16 20病毒学 8 10其他病原微生物 2 2医学原虫学 3 4医学蠕虫学 3 4医学节肢动物学 1 1专题讲座 2 3考试22-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5.教材及相关资料的选用教材选用(先进、适用教材)1) 非临床专业:选用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 (参与副主编) ,配套教材《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学习指南》(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参与副主编)
5.教材及相关资料的选用2)临床专业:选用陈兴保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5版(供临床医学专业用,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相关资料的选用1)制作多套教学课件、2)自编习题集、3)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满足课堂教学及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三.教学内容设计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1.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常用的仪器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2)通过强化训练、考核验收使学生熟练掌握{dy}模块项目,实现人人达标.(3)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环保意识,在实验中注重减少试剂用量,尽量采用xx、无害的原料,严格控制废弃物的任意排放.(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和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教学设计
2.实验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强适应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学生多掌握一种实验技能,多一种本领,多一条就业路.增加实用、可行、先进的实验项目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3.内容选取:遵循针对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原则1)重新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删除过时.陈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先进.实用.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2)并将实验项目分为两个模块:{dy}模块为基本项目(必做),第二模块为专业相关项目(选做),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专业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又能满足专业要求.
(必做)
3
线虫.吸虫、绦虫实验
11
(必做与选作)
18
合计:
(选做)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0
(选做)
1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早早孕
9
(必做)
1
凝集反应
8
(必做)
1
病原性球菌、杆菌及其他微生物形态观察
7
(必做)
2
外界因素对xx的影响
6
(必做)
1
xx的分布
5
(必做)
1
xx的人工培养
4
(选做)
2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3
(必做)
1
xx的染色检查法
2
(必做)
2
xx形态结构观察
1
类型学时实验名称序号4.实验课内容及课时分配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一)教学方法设计1.理论教学模式的设计:形成贴近临床、服务临床的新型教学模式. A.实行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B.理论讲授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C.专业教育同职业道德教育及人文教育相结合,强化素质教育.
(一)教学方法设计2.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以启发式、学导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形式:A.启发式:免疫学理论抽象深奥,讲解时由浅入深,不时抛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思路,从而悟出答案使抽象的理论迎刃而解.
(一)教学方法设计
2.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B.学导式:讲授微生物学各论时常采用,在介绍每个病原体之前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临床病例作先导自然导入,并提出本次课教学目标及思考题,然后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讲解,学生带着思考题认真听讲,{zh1}进行归纳并提问.C.讨论式:对重要病原体采取典型病例讨论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施过程是:先集中上课,后分组讨论,每组讨论1-2个问题.
3.实验教学环节设计A.将实验内容与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如在实验教学中开展ELISA检测乙肝;B、重新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将实验项目分为两个模块并规定必须达标的实验项目;C.更新免疫学实验课内容:
D.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内综合,将单一独立的小实验综合为系统连贯的大实验,如开设"xx的培养与形态学鉴定"系统实验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微生物学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E.将大课讲授的部分内容(如培养基种类,xx的生长现象)移入实验课,边讲解边操作.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1. 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自行制作了全套多媒体课件,实现全程多媒体教学,将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体有机的结合,使静止的内容动态化 ,微观现象宏观化 ,抽象思维直观化 .多媒体教学内容精炼,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信息容量大,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环境)(1)大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本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2)教研室的计算机都已上校园网、Internet网,可直接从网上进行医学检索和查找相关资料.
(3)图书馆阅览室有较全面的国内外文献、专利等检索系统.(4)利用校园网建设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网,设有在线学习、多媒体课件库、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
五.考核方案设计
成绩评定是检验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采取综合考核办法,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平时考评三部分:理论考核:为闭卷笔试,占70%,命题时严格实行考教分离,采用流水方式阅卷;平时考评:占10%,包括课堂提问、到课情况、学习态度等.
五.考核方案设计
实验考核:占20%,实验考核成绩由下面几部分构成:①实验课当堂考核,评定成绩,如xx涂片、染色、镜检,就采取当堂验收评定等级;②在必做的实验项目中任抽一项,独立完成,根据操作熟练程度、结果正确与否给予评定等级;③考核镜下形态的辩认,如xx特殊结构.各种寄生虫虫卵标本;④根据实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等级;⑤实验态度考核,包括到课情况(考勤.) 由课程主讲教师期末综合评定.
六.教学设施及实验场景介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拥有专用实验室近800m2,其中实验准备室3间、学生实验室5间共250多个座位,可供250位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实验室拥有价值 100 多万元设备,其中尼康YS100显微镜120台、普通显微镜140台、三目显微镜1台、荧光显微镜1台、显微图象显示仪1台、体视显微镜1台、显微彩色摄像投放系统1套,
六.教学设施及实验场景介绍
超净工作台2台自动酶标仪1台、自动洗板机1台、离心机6台(其中高速低温离心机1台)、恒温培养箱6台、干烤箱4台、冰箱4台、电泳仪2台、水浴箱6台,教学经费2-3万元/学期,用于试剂及消耗品,能满足学生实验课教学要求.
七.实验室建设方案
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的建设构想做一简要的介绍:1.建设P2(国家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 建立 xx培养鉴定.三大功能模块 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 争取在分子流行病学方面,感染性xx的快速诊断,xx耐药性的调查及机制的探讨等方面有所作为,为我市的卫生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验室建设方案
2.建设设备齐全的学生专用实验室每间学生实验室均配备用于学生开展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等:4℃冰箱一台,热力恒温培养箱一台,手提式高压锅一个;供学生进行酶标法等免疫学方面的相关实验操作配备自动酶标仪一台,自动洗板机1台,低速离心机1-2台;实验的辅助设备每间实验室还配备蒸馏水装置一套,水浴锅一台
八.师资队伍现状
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副主任技师
1969
男
黄胜兴
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中级检验师
1971
男
苏密龙
中级实验师
1953
男
阮传平
教员
1982
男
陈文标
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助教
1983
女
许秀秀
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副教授
1968
女
邱丹缨
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高级讲师
1954
女
程君平
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副教授
1964
女
陈丽霞
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副教授
1960
女
陈淑增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术职务
出生年月
性别
姓名师资队伍现状
本团队是一支水平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充满朝气、爱岗敬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师资梯队. 专兼职教师比例:专职教师7人,占77.8%、兼职教师2人,占22.2%;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副教授2名,占22.2%,副主任技师2名,占22.2%,高级讲师2名,占22.2%,助教1名,教员1名, 中级实验师1名,高职称比例大,高达77.8%;"双师"结构:双师型教师3名;占教师总数33.3%;年龄结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