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报封面精选2

人民画报封面精选2

2010-04-29 00:46:55 阅读8 评论0 字号:

 

1961年特刊: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右一为乒乓球国手容国团。

 

1961年第8期:京剧大师梅兰芳——1961年8月,中国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他走完了他的一生。封面上的照片是梅兰芳在其代表作《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时的剧照。梅兰芳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文联副主席、剧协副主席、戏曲学院院长、京剧院院长等职位,为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他去世那一年,电影《洪湖赤卫队》和《红色娘子军》等“主旋律电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梅兰芳的国庆十周年献礼——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成为他留给人们的{zh1}的经典。

 

   1962年2月号:百花齐放——1962年,经中央批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又称《文艺八条》)由文化部党组下发全国各地文艺单位执行。这一年,中央开始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沉寂已久的“百花齐放,百家xx”的双百方针得到重新宣传。这一年1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呈现了各种文艺形式:用叶子演奏的白族姑娘;《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中国传统草木画等,整年的画报都有人感到轻松和活泼。不过,知识分子的这场短暂的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八届十中全会公告之后,知识分子又重新回到了阶级斗争的阴云下,等待着17年后真正的春天。

                                                        

                1963年第1期:xx水稻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

                     

   1963年第5期:竺可桢:“把天管起来”——竺可桢,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奠基人,早年留学哈佛,1928年创立{dy}个由中国人控制的气象台,随后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在1962年,竺可桢以72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的知识界引起强烈的轰动,很多知识分子随后纷纷入党。1963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气候的论文也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xxx阅读了此文后接见了他,他对竺可桢开玩笑的说“我们两个人,既管地又管天,就把天地管起来了。”

 

      1964年第1期:永远的阿诗玛——出生于云南普洱的彝族少女杨丽坤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的费雯丽。她在17岁时便主演了当时风靡全国的《五朵金花》,1964年又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dy}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并登上了人民画报当年1月的封面。但杨丽坤却因参演的这部爱情悲剧电影却使她后半生遭遇了巨大的不幸。杨丽坤被指责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宣扬“资产阶级恋爱观”,影片一拍完,她就陷入一连串的批斗中,后来导致了精神失常。杨丽坤也从未在神智清醒的状态下,看到过这部电影。后来,她和一个忠实影迷唐凤楼在1973年喜结良缘,后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在上海度过余生。

                                                                       

                                                1965年第1期:炼钢能手李绍奎。

 

 1965年第9期:红灯记——“...怀抱红灯心间暖,它使我浑身热血全沸腾划着火...亮晶晶光芒灿烂,胜比日月明,继续闹革命,驱走黑夜迎黎明!”这是京剧《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的唱词。这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军斗争的现代京剧,在xx期间被选为八大样板戏,唱遍了全中国,成为了当年的“流行歌曲”。而京剧中人物高举红灯英姿勃发的形象,也成了一代人审美的标准。

 

1965年第10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5年,一批青年告别亲人,登上开往边疆的列车。在那个年代,许多像这样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甚至生命都献给了共和国的边疆建设。他们脸上洋溢的纯真笑容,是对自己即将投入的劳动生活和共和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1965年12期:第三届全国运动会——1965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六周年的前夕,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这届全运会是中国刚刚摆脱三年困难时期后召开的,运动会被视为振奋人心、增进团结、显示力量的盛会。

 

1966年第2期封面:“xxx的农民”陈永贵——1966年第2期《人民画报》封面上这位总是以头包白毛巾、脸上布满皱纹形象出现的憨厚农民,就是山西晋阳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大寨位于太行山麓,“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恶劣自然环境,使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贫穷状态。凭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寨精神,陈永贵带领大寨人与自然博弈造地十年,把连一棵树都不长的荒坡硬是改造成稳产高产田。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大{dy}次会议期间,xxx号召“农业学大寨”,一个学大寨、赶大寨、超大寨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陈永贵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xxx的农民”。后来,他成为新中国{dy}位农民副总理。“他是世界上{wy}一位手上长满老茧、头包羊白肚手巾、半文盲、不拿工资只有部分生活补贴、从基层到中央层层有职位的政府副总理。”xx结束,大寨的道路虽之成了过去时。1980年3月,人大会议接受了陈永贵辞去副总理职务,他又回归了原本的位置

 

1966年第4期:“铁人”王进喜——《人民画报》1966年第4期的封面人物是大庆“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石油会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让大庆和王进喜闻名全国。“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的豪迈誓言。他带领钻井队仅用了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dy}口生产井。为了给国家打更多的油井出更多的油,王进喜付出的代价是腿被砸、严重的关节炎、胃癌。他的寿命真如他所言,因为工作而缩短了20年,1970年他因病逝世时,年仅47岁。这个朴实的工人至今仍受到大庆人的尊敬,他们对大庆的劳动模范最崇高的称呼就是“新铁人”。

 

      1966年第8期:读《xxx语录》——这本红宝书从这一年开始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颜色聚焦点。红色革命掀起的波澜席卷全国。“在中国,只有xxx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英雄。”这一年5月,xxx的亲密战友林彪的一席话,开始推动了全国学习xxx著作的热潮。各种版本的xxx著作,整箱整箱地从各地印刷厂被送到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最白最薄的字典纸,最灿然发亮的封塑书皮,最快的运输速度,最令人温暖的精神食粮。阅读这些著作已经成为一种庄严的政治仪式。《xxx语录》也顺利成章成为全球发行量{zd0}的书籍。  

   1966年第9期: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lx}、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xxx在天安门城楼向群众致意。

                                  

                                       1967年第1期:xxx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7年第2期:xxx检阅文化革命大军。右一为叶剑英。

 

1967年第11期:《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xxx和我们在一起》(国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人民画报封面精选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