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形象----展示中华智慧的中国馆_五岳独尊_新浪博客

国家的形象----展示中华智慧的中国馆  为了耸立的『中华之冠』 “东方之冠”——中国馆

“网上世博会”5月1日将同步开幕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内容

----------------------------------------------
国家的形象----展示中华智慧的中国馆 

“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联合国人居组织《伊斯坦布尔宣言》

    我们在接触一个陌生人的时候,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的外表形象;然后在面对面交流之后,他的谈吐使我们对他有进一步的印象;如果有更深入的接触,就会逐步了解他的修养、习惯爱好、内心世界等更加细致、全面的部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效果图

  国家也一样,国家的外部形象或多或少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间的认可程度。不少邻国由于处在同一地区,有着相似的文化,有互相影响的历史,在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和历史交往后,相互之间能有比较多的了解。而在地球的另一半或者另一极,还有很多我们接触不到,却散发着迷人光辉的国度。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我们提供了国际间交流的极好机会,其中的中国馆将是中国向世界各国介绍和展示中国的载体,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面对未来的挑战,也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效果图

  展示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2010年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示主题被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追根溯源,中国城市的发展的独特性扎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点,而中华智慧也在城市这个载体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选取“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中国馆的切入口,既为主题演绎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更能展示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联系。

  在选取哪些“中华智慧”方面,有三条原则。{dy}是“大智慧”,即体现中华民族行为本质的哲学智慧,而不仅仅是造桥建屋等的“工匠智慧”;第二是“当代性”,即所选取的智慧既扎根于古代,更能反映今日中国的发展方向,对现今的城市发展有指导意义;第三是“普世性”,即能够被其他文化和国家所借鉴。

  根据上述思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被界定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项。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这两个智慧是对人的品行的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中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关系的认识,同时它们也是对中国城市文化精髓和城市人精神的高度概括。

  “师法自然”源自老庄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源出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个智慧反映了中华文化如何辩证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城市形态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状态中有着直接的反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效果图

  设想通过4条线索展示中华智慧

  有了这样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宏观,又能细微刻画的命题,如何才能充分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呢?

  目前的设想是通过4条线索来反映。一是生命之光。通过中国城市的诞生、发展、困境、再生,展示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求新图变的创新精神。二是自然之美。通过中国城市中的规划与营建、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营造,展示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思想。三是生活之乐。通过中国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多彩生活,展示中国城市文化生活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展示中国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绵延动力。四是文明之脉。通过璀璨辉煌的城市文明成果,展现中华城市自由宽容、兼收并蓄的品质,反映“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

  具体展示将交由富有创意、专职于“以小见大”的策展公司来完成,让普通参观者在感受惊喜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智慧的博大精深,留有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全面立体展示各地各民族文化

  中国馆由国家馆,各省、市、自治区展馆、港澳台展馆共同组成。吴仪副总理指出,办好这届世博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中国馆,关键是理念。要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个平台,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zx1}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进一步推动各地的对外开放和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她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要紧扣主题,二要富有创意,三要创新形式。

  目前,甘肃、广东、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苏、西藏、福建等已与上海世博局就主题理解、展示策划进行了双向沟通。上海世博局也尽力介绍了世博会的筹备情况、主题演绎的曲折过程,提出了一些针对各省、市、自治区参展的初步建议。不少省、市、自治区领导十分重视,亲自挂帅,还有的省、市、自治区也已开始动员组织了社会专家、展览企业。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国馆一定如同百花园,中央花坛魅力xx,四周花草争奇斗艳、各不相同,而所有的奇异美丽又都表达同一个理念: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上海世博》

-------------------------------------------------------------------

为了耸立的『中华之冠』
为了灵感的迸发,他们思考着,
  为了智慧的定格,他们奔波着。
  为了经典的诞生,他们工作着。
  他们,为了永恒的感动,
  忙碌着……   

  浦江之畔,轻舟渐近,一个巨大的斗冠即将拔地而起。

  海外游子来了,建筑大师来了,媒体记者来了,普通市民来了。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他们忙碌着。

  多年以后,我们仍然会记得他们说过的话、忙过的事、做过的梦……


应征之漂洋过海   

  国家馆是各个参展国在世博会上代表本国参展的场馆,东道国的国家馆,历来备受关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呢?这个话题,从xx那一刻开始,就成为中国人关心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专家和设计者突破自我的难点。

  2007年4月25日,中国馆建筑方案开始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公告一出,即刻得到了世界各地华人的积极响应。截至6月15日24时(北京时间),共计收到344件有效应征方案。在这344件应征方案中,有许多是漂洋过海、带着参与世博满腔热情的海外应征方案,其中有一份来自于美国纽约,设计者是一位留学海外的学生,姓郑。

  接到记者上午十点打过去的电话,纽约那里是晚上九点。当得知是来自于《上海世博》杂志的电话时,小郑不禁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从网上得知的消息,所以在这里完成设计稿后,用电子邮件将作品传给国内的父母,再请他们转交的,还好赶上了截止日期!”

  小郑留学美国多年,曾经在上海学习过一段时间,知道2010年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对此非常关注,由于学的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专业,所以想小试身手。在他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传给父母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和父母沟通、问询情况。正如他所说:“贵在参与,关键是表达一份参与的热情。当然,也感谢此次征集给海外华人提供一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渠道。”

  小郑说,在他身边,想参与或者正在参与着的华人不止他一个,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以华人的共同智慧来体现中国馆,也期盼它能在2010年世博会“万国建筑”中出彩。而他觉得自己的优势是,相比较那些在海外多年的华人来说,他们可能需要通过对故土的怀念,在想象中完成设计方案,而中国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早已超出那些久居海外的华人的想象,可他则对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现代城市更加熟识和了解。

  还未等记者提问,小郑已经将话题转到此次获选的优胜方案,他觉得现在的方案很不错,“非常中国”!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馆就应该体现中国特色,而且也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设计建造。

张锦秋院士

  求贤之西顾长安   

  中国馆设计方案的最终出台可谓跌宕起伏,这其中不得不提及一个故事,那就是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专程赶赴西安,邀请我国xx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来沪主持专家研讨会,共商中国馆修改方案。

  说起这次西顾求贤,还要从当时中国馆的评审情况讲起。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共同完成的“东方之冠”方案,经建筑专家、相关领导的层层把关,于9月24日提交给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组委会对方案的总体布局、与周边建筑的协调、中国元素的表现、交通组织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建议在进一步听取中外专家的意见后进行优化。

  一同前往西安的中国馆项目部副总经理施建培说:“由于时间的紧迫,我们决定立即召开有中外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考虑到张锦秋院士参与了中国馆征集方案的评审,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的结合也有其独特理解,我们希望能由她出面主持召开这次研讨会。可是张锦秋院士非常谦虚,经过两次电话沟通,她仍表示愿意参加研讨会,但是主持工作可能还有更好的人选。出于对她的尊重再加上时间紧迫,我们决定去西安当面邀请她。”

  然而此行并非一帆风顺,回忆起当日的情景,施建培仍记忆犹新:“那是2007年10月8日,‘十一’长假后的{dy}个工作日。但这{yt}的特殊性并不在于此,而是由于台风的影响,我们原本乘坐的中午11点飞往西安的航班被取消。我和戴董只能在机场耐心等候,可是想到中国馆设计方案的修改工作迫在眉睫,我们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好在等待并没有白费,经过3个小时的漫长煎熬,下午2点,我们终于搭上飞往西安的航班。4点左右,张锦秋院士在她亲自设计的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里接待了我们。看到我们的到来,张院士非常感动,在我们的盛情邀请之下,她终于答应主持召开研讨会。晚上6点我和戴董告别张院士,坐上了返回上海的飞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一个星期后,也就是10月15日,张锦秋院士如约来到上海主持由20多位中外专家共同参与的专题研讨会。会上,专家们针对组委会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确立了“地区馆作为建筑基座,国家馆构造城市雕塑”的布局理念,用江南园林式的景观设计进一步柔化建筑风格。这次研讨会为中国馆设计方案的最终通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投标方案效果图

  融合之天衣无缝   

  2007年年末,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生们忙碌非凡。所幸,历经多时的两项大工程尘埃落定了。其一,由何镜堂设计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竣工,其二便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开工。

  何镜堂院士坦言:“身兼这两项重大工程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与沉浸于扩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的灰调心情不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热烈欢腾、雍容大度,传达泱泱大国的气度……”这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振奋和鼓舞。

  辞旧迎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回忆从2007年4月25日起——中国馆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发布会开始的日日夜夜,何镜堂和他的团队就一直为中国馆忙碌着。

  因为,每个参与设计的精英都深知,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一方面要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又要表达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肩负诸多“使命”的中国馆,如何吸引世界的目光?如果展现中华智慧?又如何兼顾到国际性的审美?

  当时,可能堆积在何镜堂院士头脑中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很快,“如何展现中华智慧”及“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两大构思。何镜堂率领团队开始“解题”的过程,一场场头脑风暴也带他们走上有关中国馆的“切题”之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投标方案效果图

  何镜堂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他们的灵感是相互启发的,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他们首先想到了中国写意的国画、中国的京剧、中国的文字,其次又开始钻研起中国的文物,如宝鼎、斗冠,{zh1}还考虑到中国的传统园林。他们发扬着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又“兵分三路”,开始对以上三种方案进行演绎。以至后来,中国器、中国结和中国园林三个方案都参加了招标。其间,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炼,形成的“中国器”方案最为何镜堂和他的团队所满意,后将其更名为“东方之冠”,更体现出中国气度,最终也因其视觉冲击力成为优胜方案中的一件。

  与此同时,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也同样接到了捷报,他们所设计的“叠篆”方案也入选为优胜方案。

  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几个优胜方案融为一个凝结中华智慧结晶的中国馆方案?这可能对于讲求个性和风格的建筑师群体而言的确算是个难题,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的融合却出奇地顺利。

  首先是有融合的基础,“东方之冠”方案的国家馆和“叠篆”方案的地方馆,一个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形成开扬屹立之势,一个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泽被神州,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两个方案的融合没有难度,恰好各取所长,天衣无缝地组成了中国馆整体建筑群。这个“重量级”的中国馆,正是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



中国馆东南方向效果图

  有了融合的基础之外,双方的诚意也鼓舞着两支团队。何镜堂当时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中国馆要融合全球华人的智慧,而南北的合作力量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发挥团队智慧,南北结合、合作共事。更让他难忘的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特地打电话给他,期望由他牵头来组成团队,带领两支队伍共同负责好中国馆项目。之后,他们在各方领导和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下,双方的合作开展得非常融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的总建筑师张利,也开始了对方案的修改,将原建筑的上部削去,将颜色由红色改为白色,高度降为14米。

  最终,他们完成了优胜方案的深化工作,“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开始闪发出熠熠光彩!

上海建工集团工人

  奠基之遥念故乡  

  自2007年12月18日中国馆开工建设以来,建筑工地上一直活跃着一群人,他们为中国馆打下一根根坚实的地桩,这就是二百多位来自上海建工集团的工人。当2008年的{dy}道曙光洒向世博园区时,这群人又开始为2010年中国馆的精彩亮相而忙碌着了。

  新年的{dy}天,阳光明媚,但寒风凛冽,温度也降到了冰点。据工地负责人介绍,目前工地上的条件比较艰苦,晴天灰尘遍地,雨天泥泞不堪。然而,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环境挡不住工人们的工作热情。

  王和德,今年43岁,到上海已经11个年头了。谈到刚来时的情景,这位四川汉子自豪地说:“1997年我刚来的时候,正好碰到建造八万人体育场,这是上海的一项大工程。如今,又让我赶上了世博会中国馆的建设,这项工程可是咱们中国人的面子,马虎不得。平时打电话回家,村里人都知道我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工地上,他们羡慕得不得了。”当问及新年有什么愿望时,王和德憨厚地笑了笑,眼神望向远方:“现在正在打桩,工期很紧张,春节也不一定能回家过年了。我就希望全家老小都平平安安的,等中国馆造好了,也能带上他们一起来看世博会,看看我们亲手建造的中国馆。”

  王和德、路纲兰、饶德兵……这些普通的名字背后是一群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而默默奉献的建筑工人。当我们提出要为他们拍一张合影留个纪念时,平日豪爽的他们竟然都羞涩起来,你推我让,露出腼腆的笑容。在我们的一再组织下,他们轻轻抖落身上的灰尘,拂去发梢的泥土,在新年伊始的中国馆建设工地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市民竺蓥森

  捐赠之爱心涌动   

  谈起2007年12月18日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揭晓晚会,市民竺蓥森的心至今还久久不能平静。就在这台晚会上,竺蓥森作为{dy}批向世博会中国馆捐赠的市民代表,在全世界的聚焦中上台接受了上海世博局颁发的纪念证书。

  2007年9月15日这天,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普通的{yt}。然而,对竺蓥森而言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yt},竺蓥森在浏览网站时无意间看到一条新闻,得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定向捐赠的消息。“为中国馆捐赠的念头立刻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当天我就写了一封信寄给世博局。在信中我对此次捐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在各大公共场所设立捐赠箱,号召大家一起为上海世博会出力。当然,我知道我们中国xx有能力也有财力举办上海世博会,此次捐赠的主要意义在于全球华人的共同关注。”关于捐多少,竺蓥森想了很久,“考虑到这次捐赠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填补资金缺口,而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决定随信捐出1元钱。我想让大家知道这个数字虽然很小,但是如果每人1元钱,我们13亿中国人所捐出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信寄出去的第二天,竺蓥森在他的网易博客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大家快来参与捐赠,共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说到作为代表上台领取纪念证书,竺蓥森表示:“没有想到有这个机会,心情非常激动。领了这个证书,就像接到了一个更艰巨的任务。今后,我要发动我身边的人一起为中国馆的建设出力。过几天就是同学聚会,我要去向他们宣传世博会。”采访结束时,竺蓥森还向我们打听如何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虽然下岗在家,但凭借专业知识,我现在在居委会承担义务的法律咨询工作,希望也有机会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毕竟这是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世博会,一定要做好东道主。”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定向捐赠活动正受到广大民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世博会捐赠事务办公室每天都要接到市民通过电话、信件、汇款以及现场咨询等形式表达出的多个捐赠意向,这些还只是捐赠的辅助渠道。捐赠事务办公室的罗杰说:“我们的捐赠设计是以网上捐赠为主,现场捐赠为辅,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关心和支持上海世博会的建设。在捐赠活动正式启动的短短几天内就已经有一百多位通过网络进行捐赠的热心市民为中国馆奉献出了他们的爱心。”

  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特地从浦西江湾五角场坐公交车来到浦东的世博大厦,向中国国家馆捐赠人民币100元,同时又代表其在匈牙利的2个外孙、在上海的3个孙子各捐20元。“这次捐赠,目的不在资金多少,而在人心汇聚。”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表示。 

---------------------------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内容

{dy}展区:探寻“东方足迹”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

  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zg}、{zd0}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

  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

  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团队,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zg}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面对“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zd0}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即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早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

“东方之冠”——中国馆 "东方之冠" 年会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东方之冠"通过公开征集,从344份应征方案中遴选得出,于12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

中国馆鸟瞰图

中国馆正南方向效果图

中国馆正北方向效果图

中国馆西南方向效果图

中国馆西北方向效果图

中国馆东南方向效果图

    中国馆由馆、省区市馆、香港馆、澳门馆、台湾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

中国国家馆是园区内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本届主办国设计建造并将{yj}保留的国家。


中国馆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办好世博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中国馆,关键是理念。中国馆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城市产业等内容,充分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中国馆建筑特点:

    1、建筑结构合理
国家馆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方馆高14米,水平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国馆建筑总体采用不对称平衡结构,体现和谐、稳定之意。

    2、建筑功能完善
国家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三个层次,33米标高处为国家馆门厅和服务区等,39米标高以上为国家馆展厅,以平面展馆(1.3万平方米)为主,辅以坡道和连接踏步,能满足多种手段展示中华文明的布展需要。省区市联合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2.4万平方米,净高10.5米,满足31个省、区、市各6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需要。除展览空间外,中国馆还配置了入口大厅、多功能厅,及会议室、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

    3、交通组织便捷
中国馆四面均有出入口。多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通达国家馆展厅及屋顶公共活动平台。地方馆周边设置货运通道,四边开门,便于布展时集中货流的出入。地方馆顶部平台通过台阶通道与北面贯穿世博园的高架步道相连,便于人流疏散。

    4、景观设计典雅
中国馆的景观设计采用中国江南园林风格,建筑周边营造数个景观园林。地方馆屋顶公共活动平台采用九宫格和江南园林相结合的景观设计,上承国家馆斗冠顶部九宫格布局,下接景观园林典雅风韵,使中国馆景观设计更具层次丰富的立体感。地面景观园林通过南北广场分别延伸到基地南北面的公共绿地,融入世博园整体景观之中。

    5、中国元素丰富
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运用叠篆手法,以地名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设计亦体现中国文化意境。

    6、节能环保技术
中国馆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多种节能环保技术,结合被动式节能措施,如自遮阳体形、自然通风、采光等,和主动式生态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屋面、冰蓄冷技术等,全面提高中国馆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含量。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牵头负责中国馆筹备工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依据世博会组委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要求建立,由外交部、科技部、建设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务院港澳办、台办、贸促会以及上海市等9家组委会成员单位组成。贸促会万季飞会长担任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组长,上海市副市长杨雄、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担任副组长。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处于世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

  中国馆极富中国建筑文化特色。“斗冠”造型以及外立面覆以“叠篆文字”的构思,将无数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寄托在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中。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其一高一低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群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镌刻着以二十四节气为内容的古代叠篆文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馆共有三层展区,从上到下分别为49米层核心展区《东方足迹》,41米层体验展区《寻觅之旅》,以及33米层功能展区《低碳未来》。

--------------------------

“网上世博会”5月1日将同步开幕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网上世博会”将于5月1日同步开幕。

  2009年11月12日开通的“网上世博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亮点之一,主办方充分运用互联网、WEB3D、富媒体等技术,将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内容搬到网上,使全世界的网民通过浏览三维园区和三维展馆,如临其境的体验世博会盛况。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朱咏雷介绍,网上世博会将于明日晚上11时后全面上线,届时网民登录www.expo.cn就可以提前十几个小时,一睹都世博会的风采:“全面上线的网上世博会包括了园区内152个独立建筑的外观,200多个由组织方收集素材制作的浏览型展馆,近100个由参展方自行开发建设的体验型展馆,“一轴四馆”等13个组织方展馆,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

  截至目前,已经有2500万人次的网民进入网上世博会参观,随着5月1号世博园正式开园,网上世博会也同样会举行一个开园仪式。主办方表示,即使实体世博会结束后,网上世博会也{yj}存在。栾坤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国家的形象----展示中华智慧的中国馆_五岳独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