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商报》3月29日报道,去年,武汉多所高校启用的反抄袭软件,遭遇了五花八门的“反反抄袭”,使软件行将失效。包括论文抄袭在内的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被称为论文“测谎仪”的反抄袭软件因此被寄予了很高期待。然而,除了遭遇“反反抄袭”外,其在实际中的使用也需要得到规范,这是笔者近日对40所高校有关论文“测谎仪”的“实施办法”进行比较分析后的发现。 从已经公布的40所高校的“实施办法”来看,目前高校在论文“测谎仪”的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简单化、粗暴化的倾向。据笔者统计和实地调查,有些学校明确要求对检测过程、检测内容和检测结果严格保密,没有有效地开展学术规范教育;虽然多数高校都规定了专家鉴定或学术委员会审核程序,但实践中却因操作程序不明确或时间有限而很少启用,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基本权益,也使该系统成为惩罚学生的“利器”。 其二,从适用对象看,多数高校将所有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纳入检测范围,部分高校尚未将硕士生全部纳入,这可能是考虑到两者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可能是基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性。但还有一些高校将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区别对待,让人有些费解。事实上,无论是《学位条例》还是《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在规定学位授予条件和授予程序时都没有对二者作出区分。当然,学猩以根据培养目标从不同角度对其学术能力进行考察,如更侧重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但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遵守上不应区别对待。 其三,从检测指标看,各高校的做法千差万别。从指标构成看,有的只采用单一指标,即文字重和百分比或文字复制比;有的采用双重指标,即重合字数和重合百分比。问题是多数高校在规定检测指标时并未区分不同学科,而只是在“实施办法”中规定统一的指标体系,并由研究生院在实施检测时统一适用于全校各院系的论文。这种无视学科差异、整齐化一的做法损害了学术的xx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四,从操作程序看,因为论文“测谎仪”只是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辅助工具,所以其操作程序必须服从服务于《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整个学位授予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不能妨碍或者越过法定的学位授予程序。但从统计结果看,多数高校的规定都比较简单粗糙,尤其是在事前告知、预留修改时间、专家鉴定等方面。 总之,基于既要保护学生基本权利又要尊重高校自主权的原则,笔者认为宜采用行政指导这一柔性管理方式对论文“测谎仪”的使用予以规范。具体地说,可参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做法,由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作为主导部门,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出台示范性的指导意见,对论文“测谎仪”的使用所涉及的基本方面作出原则性、灵活性的规定,各高猩参照该规定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至于这一管理方式能否产生效果,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所言,“尽管此种指导方式并没有拘束力和强制力,但由于行政机关在知识、资讯、资源、信用等方面的一贯优势,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行政相对人的行为选择”,从而避免各高校“自说自话”所带来的混乱局面,使论文“测谎仪”这一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论文检测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你论文有把握吗?”随着毕业论文交稿时间的临近,这句话已成为在校大四学生见面的问候语。湖南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曾同学最近很发愁,因为马上要上交的毕业论文还没有完成,尤其是得知毕业论文要经过学校引进的“论文测谎仪”的检测,让他在短时间内实在拿不出一篇原创的论文,他为此伤透了脑筋。 昨日记者了解到,为了在本科毕业生论文这一环节上把好关,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引进或开始投入使用“论文测谎仪”,用以检测本科毕业生的论文是否为抄袭。 A论文测谎引发高校热议 对于引进“论文测谎仪”,湖南大学周鸣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学四年,大家的精力,都用到各种考证、活动、实习、兼职上,实在拿不出研究的时间。而且,毕业前忙于找工作,没有时间来写出一篇原创论文。“对本科生‘论文测谎’,我倒认为是多此一举。” “测谎仪”的引进同时引发了大学生们对于到底有没有必要写论文的热烈讨论,湖南商学院一群大四学生就这一问题在班级qq群里展开了讨论,“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更别说要拿出一份有水准的原创学位论文,没有原创的能力和精力,只能投机取巧了。这样投机取巧地写了还不如不写。” “我倒觉得毕业论文是对我们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只要我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认真思考分析,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也可以为以后找工作加码。”武汉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的小范这样说道。小范目前有着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说起这份工作的得来,他认为这少不了毕业论文的功劳。哲学专业的他毕业时用全英文写了一篇毕业论文,没想到这篇论文在他的求职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业后,他去一家英语教育机构应聘,单位负责人对他的这篇论文大加赞赏,从而得到了现在这份高薪工作。 B学生练就“反反抄袭”功夫 高校对“论文测谎仪”的推广使用,的确引起不少学生的震动。但学校有反抄袭的“论文测谎仪”的“政策”,下面便有学生种种“反反抄袭”的“对策”。 和发愁的曾同学相比,有的学生就显得淡定很多。他们向记者透露,“网上已经有好多前辈发帖子,传授xx之法,毕竟从小就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大家早就练就了一身超强的反侦查功夫。”湖南师范大学的谢同学算是“反反抄袭”一族中的高手,她综合网上的各种招数,形成了一套躲避 “论文测谎仪”的方法。“我在网上搜索的都是外文资料,搜出来后再挑出可以为我所用的部分,按照一定框架合在一起,拼凑成一篇英文论文。再把它通过谷歌翻译成中文,再把语句理通顺了,一篇毕业论文就搞定了。那个测谎仪软件查得出来吗?” 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反反抄袭”对策,果然出现了大量的应对招数,大体上有改写法、翻译法、谷歌法等。记者还发现在淘宝网上甚至有许多卖家提供论文检测服务,帮助学生提前检测论文是否过关,生意相当火爆。 C测谎仪根治不了学术xx 湖南师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认为,大学要求毕业生写毕业论文的初衷是好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看来,许多同学都把这个当成了一种负担,所以大家才会只想着完成任务,而不考虑质量。“对于使用‘论文测谎仪’,是治标不治本,我个人觉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而且还增大了老师的工作量。”他说。 在人心浮躁的社会,能够沉下心来研究学术的人实在太少了。由于缺乏创造力、思考力,大学生们把这种对论文的“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当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由此看来,培养学术道德素养,要堵更要疏,要正本清源。这不仅需要学生沉下心来读书,更需要学校为学生们提供有创造力、思辨力、新鲜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论文测谎仪”只能沦落为电子道具,终究成不了学术研究真正的救赎。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培养好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的能力,再厉害的“测谎仪”也拦不住复制、粘贴键。 相关链接 论文测谎仪为何物 论文测谎仪,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这种学术测谎仪会将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正常引用部分自动剔除,剩余部分只要有10%至30%相似(各校设置的比例不同),就将视为抄袭。该软件2008年年底登陆中国高校之后得到了广泛应用,一直用于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检测,目前,也被许多高校用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上。 据资料显示,在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涉嫌抄袭者过半:全文剽窃的论文大约占20.4%;段落剽窃占33.2%。而自认为“经常”剽窃的学生占32.84%,“较多”剽窃的学生占46.15%。 本月初,不少高校都为今年毕业的研究生举行了学位授予仪式。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xxxx,因为有人被有学术测谎仪之称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绊住了脚步。不过,也有学生“动脑筋”绕开了这层“屏障”。校方 抄袭现象并不多 今年上半年,武汉大学、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高校首次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拟通过该软件对本届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本报曾专版报道) 如今到了毕业时节,检测结果如何?记者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学位办公室询问,相关负责人表示,“抄袭现象并不多,不过检测具体数据不便透露。” 到目前为止,各校尚未曝出因论文不合格将被取消学位的个案,不过,有少数学生因为修改论文推迟答辩。 学生 拼凑论文的仍不少 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对所有博士论文全部检测,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抽检比例也超过了学校规定的10%。院长罗以澄教授认为:“检测不是{wn}的,但可以对于当下学术腐败现象起到心理威慑作用。” 不过,“论文测谎仪”的威慑作用在温和处理措施的“配合”下大打折扣。度过最初的紧张之后,少数学生开始寻找反“反剽窃”的办法。某部属院校一名研究生说:“同学当中论文xx‘原创’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抄企业内部知识库的文章或者翻译外国的文章,换个词、把段落换个顺序,就不会被检测出来。”另一所重点大学的07级研究生世云(化名)也说,“就算论文被检测为抄袭,学校也会退回论文让学生修改。因此学生们往往换汤不换药,把语句修改一下就交上去,没听说有人因此重新选题、重写论文。” 专家 反剽窃重在事先预防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持有多项反剽窃专利技术并从事相关制度的研究,也是“ROST反剽窃软件”的开发者。对于“抄袭现象不多”的检测结果,他觉得“不真实”。“在{dy}轮的反剽窃软件使用之后,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反映和感受,在此基础上改进反剽窃软件。”沈阳认为,基于剽窃问题十分复杂,目前已需要制定新的规定,“各个大学应当抓紧制定标准和细则。” 沈阳还认为,学校应当加强事先的预防措施,给学生留一定的缓冲时间,加强学生论文撰写技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反剽窃软件的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