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重力势能次恢复与亚循环分析

    重力之父的过山车,则使我们得到更宝贵的重要启示,其对重力的巧妙利用灵活运用使人们叹服。今天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与分析时,竟然发现实际上过山车是重力循环利用的萌芽与先驱,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重力势能次恢复亚循环的趋势。这是我通过对过山车运动大量分析所提出的一个观点。

    过山车重力势能次恢复亚循环逻辑方框图示


    从过山车重力势能次恢复亚循环逻辑方框图,可以看到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是采取一顺溜下滑,无论什么坡度,势能转为动能一路减少,无论滑行远近,其重力势能的能量,按照重力做功特点,只能以垂直落差计算,滑行较远也不过是原有势能的充分利用。其势能值没有变化。

    2好的过山车是多翻了几个跟斗或者是左右波浪式的,一环低一环或者一波低一波,其势能从1009590依次降低而得到部分恢复,虽不可能恢复{zg}点,却可以恢复次高点。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重力势能的次恢复。

    设过山车被牵引至100米高空,100牛力。

    从图中可见95、90、85、80牛力等,都是双势能点(本图所标都是动力势,即往一个方向施力之势,阻力势未标)。

    设{dy}环的能量功是100牛力,第二环是95牛力、第三环是90牛力等依次递减,列表计算,由于有重力次恢复势,重力势能总值有很大变化。

    因为重力势能也就是位能,有多大高位及重力质量,就有多大重力势能。

    过山车设计充分利用了重力在无阻状态时可自复位、在有摩擦时又不可能自复位的性质,必须一环低一环,否则过山车会因冲不过顶而倒退下来。计算好轨道的摩擦系数,在{dy}环的能量未用完之前迅速爬上次高峰蓄势,每一个循环的顶端,都可视作蓄势而发的起点。

 

循环式过山车重力势能做功测算表

      单位:牛力

 

循环(波浪)圈

高位势能功

利用系数

实用效能功

累计效能功

{dy}环

100

0.8 

80

80

第二环

 95

0.8 

76

156

第三环

 90

0.8 

72

228

第四环

 85

0.8  

68

296

第五环

 80

0.8 

64

360

第六环

 75

0.8 

60

420

第七环

 70

0.8 

56

476

第八环

 65

0.8 

52

528

第九环

 60

0.8 

48

576    

 

    从表上和图上,都可以清楚看到重力内涵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从100米高处下冲时,必经过95米次高点,循环后再次冲上95米次高点,重力经过一个起落后,开始蓄势,并以95牛力重新向下冲,进入下一个次循环,依次类推。当以100牛力把过山车牵引{zg}点后,由于重力势能的次恢复而以一环低一环的形式运动,除掉摩擦等相关系数,{zh1}净得功可达576牛力。这一物理现象,可称之为重力势能的次恢复亚循环运动。

    重力在保守力状态下是没有有效功的,或称做功为零,线积分为零。这个线积分为零,不过是个逻辑推算值,只有力学的理论公式计算意义,在物理实践和试验意义上是不存在的。一个单质点重力,根本不可能完成闭合线路运动,我们的单重力质点沿圆环运动的试验,从高处往下冲,会沿环运动320度左右,开始回落,左右两边晃荡直至重心降至{zd1}点。

这同时说明,重力在无特殊技术措施帮助的情况下,重力不能够自我恢复,仅仅依靠重力自身是不能循环做功的。过山车翻滚了几圈后,势能会不断衰减。
   
水力发电实际上就是重力发电,水是重力的特殊载体、流动的液体载体。没有垂直落差的由高点至低点的冲击力,再高的位能也是不做功的位能。但水力能量的大小又必须与高位有关,高位越高流量越大,则水头越大,发电越多。

    在一条河流中的上游筑坝发电后,中上游继续筑坝则可继续发电,如果落差流量一样,发电量也会一样。这一现象说明,重力可以蓄势。重力载体可重复利用。

    过山车运动、水力发电及各种下坡的机械运动、各种变相的下坡大于上坡的重力运动,重力不再是xx的保守力,而具有非保守力特征,因为这些情况下的重力,都有确定的运动方向、只有正功或者正功大于负功,不存在闭合运动线积分零的现象。有些人一听说重力做功或者重力节能,立马就想到了守恒,想到了线积分为零,不加任何实际分析,一口咬定保守力不能做功、做功必为零。这不能不说是全面彻底守恒观的悲剧性胜利。

    我们做了多种试验证明,重力只要失衡,只要在失衡状态下做功,就会产生有效功,就不再具有保守力做功为零的特征。

    重力失衡是有条件的,局部的失衡、阶段的失衡、间断的失衡是到处可见的。

    而在刚体运动中,几乎无法实现全局失衡势、不断失衡势的。古往今来,所有的魔轮都失败了。他们的失败是悲壮的,他们的研究是高尚的,他们为后来者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他们利用重力的初衷与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他们的错误在于,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在没有技术措施改变重力保守力性质的情况下,企图xx依靠重力自身在单极单支点杠杆状态下永动循环,非但不是明智之举,而且永远不能成功。魔轮的失败是技术失败,与能量守恒无关。

    其实好的魔轮,都有节能效果,因为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重力的失衡,所以魔轮旋转起来,比一般的等衡圆轮转的时间要长。后来许多发明人都是利用重力借势造势。青山先生原来也是想搞重力车,自供电式电动车,{zh1}的技术还是以利用重力而实现节能的技术,青山电动无论行驶里程还是吨公里能耗,其水平都是超国际的{sjlx}水平。青山先生也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xx科技经济人物。青山先生是我的{dy}个民科老师,接触重力节能技术研究由与他相识开始,至今十年,我也算重力节能技术研究者之一,为解决某个技术难关,我发明了一个高弹回力车轮,其中一个电动自行车的加力轮,你轻轻一转,就象上了发条一样,旋转时间大大延长。在同一辆电动滑板车上,只换上一个轮子,普通车轮续行20公里,加力轮续行38公里

    我所发明的多维复合高节能传动技术,有效利用卫星式集群式重力杠杆的重力机构系统,支撑与保障重力势能恢复,继而促使重力循环。这几项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杠杆失衡技术,是多杠杆多支点运动的失衡技术,解决了依靠重力自身在单极单支点杠杆状态下无法不断失衡、自动循环的技术难题。形象地说,如同千手观音,一只手的法力是不行的,一千只手则从量变到质变,法力无边了。多维复合传动有两个以上的传动系和动力失衡传动系,有多极多支点杠杆。

    我们的科技千手杠杆观音,是如何在卫星环轨上,实现重力循环的,且听下回分解。《三环能源金字塔----重力循环技术的创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过山车重力势能次恢复与亚循环分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