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漫长而寒冷的12月,我正垂涎于橱窗里的XTR。门外的雪寂静地下,这寂静突然被一声笛响打破-一个朋友开车来了。他给我带了几张44T的山地盘片,Cannondale的,他说,大C太霸道,他们的牙盘只能用在他们自己的架子上,库房没地方,他们都给拆下来,曲柄扔了,盘片留下。当时我不用大C的产品,也就没多想,只是觉得大C兼容没做好,没想到这会关系到自行车行业的新标准。 谁知,时光流逝,当年所说的的曲柄组竟是时下大热的BB30系统——一个准备再次颠覆五通世界的新标准。先说我山地骑得的最多的架子是XTC TEAM,要说最不满意的地方就属它的五通了,软软的,好有弹性啊...........想必其他不少用户也有同样的感觉。五通刚性对踩踏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于是,众车架、曲柄生产商就开始围绕着这单车的角落玩儿起了各式各样的花活儿。从车架五通的各种造型,或强壮、或彪悍;到各种曲柄组规格,GXP、Octalink,一路进化过来,到了今天的类BB30系统,还真有点要直立行走的意思。终于,连CAAD9这个级别的架子都开始兼容BB30了,看来类GXP系统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BB30是这场革命的始作俑者,所以我也先谈它。首先,正如我前面所说,BB30也是为提升五通刚性而开发的。所以我们要主要围绕“刚性”这个主题。BB30系统的这个“30”指的是曲柄轴直径为30mm。而GXP系统的轴杆直径是24mm,轴杆变粗了,刚性的提升立竿见影。再有就要涉及到一个名词儿:Q-Factor——Q因素①。这里,你可以把曲柄组-五通这个系统抽象为一个杠杆系统模型,五通为支点,曲柄左、右腿为两侧的动力臂,理论上,这个Q因素越小,也就是两腿间距越小,力臂越小,就越不容易使五通变形,踩踏感觉上就越硬朗。可我想,这里边有个问题,事实上是藏着个问题,这个Q因素越小越好是存在限制条件的。着个陷阱是人体结构:反正我是无法想象把脚并拢去摇车.......所以,大厂近年来的曲柄产品的Q因素几乎是不变的—SHIMANO的147mm,Campy的145mm。而且我查资料发现BB30标准的曲柄组的Q因素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觉得馒头兄的Q因素论是不成立的。BB30通过内藏Bearings,减小Q因素只在理论上存在可行性,在实际中,实在没有必要破坏已经很xx的Q因素。而且我隐约感到,BB30还有一先天不足,听起来挺玄乎的:在不增加五通宽度的条件下,把Bearings内藏,还要保持当下的Q因素,那么必然要通过增加曲柄组腿的横向跨度来实现(相对GXP而言,总跨度要增加20mm以上)。这样我所说的问题就出现了:因为Bearings内藏,就要势必增加20+mm这么多的曲柄腿横向跨度来的积分=使踩踏变形的不利力矩,为xx这一影响,BB30系统就需要更强壮的曲柄臂,FSA、SRAM、Cannondale你们做好准备了么?呵呵。当然,BB30除了粗大的轴杆还有别的优点,零件数减少、重量轻、抗污染能力增强,等等。但BB30也有他的致命伤——兼容性,Campy和SHIMANO两位不跟进,还是成不了气候。 于是BB90出现了,想增加五通的结构刚性,非要改变当今的标准?SHIMANO告诉我们,其实没必要非钻这个牛角尖。在我看来BB90更好的诠释了压入式BB系统(但他确实有抄袭之嫌)。这里要扯到TREK了,五通宽度的行业标准是68毫米,大部分零件厂目前使用置于68毫米轴壳外部的外置轴承。如果Mandone要做到不一样,那么68毫米则会严重限制他们“先进零件团队”(ACG)设计。本着创新无止境的精神,TREK决定不在新的Madone上使用传统的中轴轴壳,取而代之的是Trek新的xx适配槽(Precision Fit Sockets),和BB30类似的压入式Bearings,不再使用现有外置轴承。最终新的结构宽90毫米,对Q因数没有影响。而且兼容现在规格的一体盘。我想,90mm的BB设计不仅在于兼容性,而且从力学角度讲也更加合理。还是上段的那个杠杆,现在我们在支点附近加上个更宽的阻止5通变形的变形-阻力臂(也就是比原68mm更宽的90mm五通),这样无痛的刚性得到了巧妙地提升。而且和BB30一样,也减少了零件数、减轻了重量(40g左右)、抗污染能力得到增强。 所以我觉得类BB30系统里,BB90还是更具优势的,但显然这次DURA-ACE在他“决不妥协的性能”上妥协了,妥协于兼容性。看来真正彪悍的无纹BB系统,它具有BB30的粗壮轴杆和BB90的宽五通。他还没有出现。或许是重量问题,或许是制造成本,或许是兼容压力....我不知道...... ①Q-Factor——Q因素:反映曲柄总宽的数据,即从左腿边缘到右腿边缘的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