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教练培训】(十八)野外生存技巧

      经常玩户外的人,学会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如何选择营地,怎样野炊,如何给伤员包扎,如何处理蛇伤等等。

一、户外食品的选择

(一)户外食品的热量来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取量》一书,一个健康的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摄取1800~1900千卡的热量,男性则需要1980~2340千卡的热量。其中,蛋白质摄取量应为人体每日所需热量的10%~15%;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不少于人体每日所需热量55%;脂肪的摄取量应不超过每日所需热量的30%。此外,每天摄取的盐不应超过6克,膳食纤维每天的摄取量应不少于16克。 

      住在城市里身体正常的人,{yt}消耗的热量约需要为1500-2000卡路里。春夏秋三季户外徒步,约需要消耗热量2500-3000卡路里,需要消耗食品 0.8-0.9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 冬季户外徒步(低强度),需要消耗热量3500-4000卡路里,需要消耗食品 0.9-1.0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冬季登山(低强度)需要消耗热量4500-6000卡路里,需要消耗食品1.0-1.1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如果是在冬季或者恶劣气候条件下活动,负重20公斤,上升海拔高度超过500米,需要消耗热量比冬季登山(低强度)最少需要多消耗10%以上,需要消耗食品大于1.1公斤才能产生满足身体活动的热量需要。 

      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蛋白质60-90克,我国膳食推荐供给量表中对碳水化合物未做明确规定,一般认为在总热能摄入量中占60%~70%为宜。我国关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的规定是,成人由脂肪提供的热能占每日摄入热能总量的比例为20%~25%,儿童、青少年为25%~30%,婴幼儿为40%左右。

(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1.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由碳、氢、氧、氮4种主要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还含有硫、磷等其他元素。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3%,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肠胃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吸收后的氨基酸只有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能满足人体需要身体才能利用它们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蛋白质主要来自于乳类、瘦肉类、豆制品、蛋类等。{zj0}的蛋白质来自火鸡、鸡、鱼、瘦肉、蛋白、蛋白质饮料粉剂和补充品。蛋白质摄入不足时,成年人表现为:肌肉消瘦、肌体xxx下降、贫血,严重者将产生水肿。未成年人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智力发育差,视觉差。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多了肌体无法吸收,过量摄入蛋白质,将会因代谢障碍产生蛋白质中毒。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为{zj0}的能量来源,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和氧之比为2:1,与水相同,故有此称。碳水化合物有三种类型:糖类、淀粉和纤维。糖类和淀粉中的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生4卡路里的热量。 纤维并不产生热量,也不能被吸收,然而它却可以帮助处于消化系统中的食物顺畅地移动及减慢其对热量的吸收。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是以糖为单位的。根据其的含量和它们之间复杂联接程度来决定碳水化合物的类型: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类)是由单或双糖单元组成的。牛奶,水果,和一些蔬菜中都含有简单碳水化合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纤维)是由糖单元链条结合构成的。与糖类相比,人体要用更多步骤才能分解淀粉。而纤维则更加复杂,以致人体根本不能吸收。糖类除部分来自xx食物外,大部分以制成品的形式(如葡萄糖与蔗糖)直接摄取。淀粉主要来自谷物类或由谷物类加工而成的食品、薯类、根茎类食物,如面包、意大利通心粉、土豆和一些蔬菜象玉米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当碳水化物摄入不足,表现出热能缺乏,出现消瘦、生长缓慢、低血糖、头晕、无力、甚至休克;当碳水化物摄入过量,长期如此可导致肥胖、血脂升高。  

3.脂肪。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磷脂、固醇等类脂因在体内相当稳定,不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是存在于细胞膜、神经组织等中的定脂。脂肪又称中性脂肪,是由膳食提供的最重要脂类。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因此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肪酸,自然界有40多种脂肪酸。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类是人体最主要的储能和供能方式。1克糖和1克蛋白质,在体内产生的热量都是4千卡,但1克脂肪却能产生9千卡的热量。膳食脂肪主要来自动物脂肪及油料作物和烹调用油。当脂类摄入不足,则表现出热能缺乏,出现消瘦、生长缓慢、皮肤无光泽、无力等;当脂类摄入过量,长期如此,可导致肥胖、血脂升高、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动脉硬化疾病、乳腺癌等。

(三)户外食品的要求

遵循卫生、足量、营养、方便食用、方便运输与保存、少产生垃圾、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采购。 

1.户外运动的特性。户外运动的特性决定了高能量:淡化“垃圾食品”的概念,能量{dy}位,保障热量的前提下考虑口味。 

2.环保的要求。户外食品应有计划,计划粮、备用粮。包装简单、携带方便。 

(四)选择露营食品的几个原则
1、需要原则。户外露营毕竟不是纯粹的腐败活动,所以,食品的配备应该根据每次活动的需要来配备,尽量避免浪费。
2
、方便原则。户外条件有限,人也很累,没有多少精力去炊事,所以,露营食品应该开袋即食或只需要简单加工即可。
3
、营养均衡原则。要根据身体需要合理搭配露营食品。
4
、压箱底原则。虽然我们不主张多带食品造成浪费,但户外运动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每次活动都要准备压箱底的食品,以应付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压缩饼干、能量棒、巧克力等,预留多少要根据活动的时间长短和难易程度来决定。
5
、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原则。比如说炉头和套锅,不一定每个人都带,要合理分工,减少负重,提高效率。
6
、因地制宜原则。到一个地方爬山或徒步,尽量多使用当地食品,尽可能在当地购买食品,
7
、区别对待原则。主要两个方面意思:一是每次活动的特点不一样,要区别对待;二是每个人的口味爱好不一样,也要区别对待。

(五)露营食品的搭配

个人食品计划由三部分组成:行动粮、路餐粮、紧急备用粮。    
行动粮:在登山徒步过程中一点一点放入口中的食物,通常称为行动粮。行动粮以巧克力、果仁、奶糖、饼干,小包牛肉干等放在背包顶袋或者上衣口袋,方便用手取出就可以直接食用最合适。  
路餐粮:在登山徒步过程中,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时间较长的餐用食物,通常称为路餐粮。路餐粮以能方便食用与保存的烤馕、面包、火腿肠、榨菜等最为合适。通常路餐粮补充都会选择山顶、平地或风景优美的地点来进行,并可以用GAS炉进行适当加热食用。  
紧急备用粮:在登山徒步过程中,非紧急和意外情况下不取出来食用的食物,通常称为紧急备用粮。活动顺利正常,紧急备用粮通常都会被完整的带上山里又带回山下,如压缩饼干、能量棒等。

1.早餐。快餐面(粉丝)为主,每人一瓶开水; 

2.午餐。自带路粮,个人习惯性食品为主,建议:面包、饼干、巧克力、榨菜、牛肉干等; 

3.晚餐。尽量丰富一些,可以几个人一起做饭,每餐3--4个菜,除了主食,在搭配一些老干妈、咸菜、双汇牛肉之类的。体力透支的时候喝点葡萄糖。

二、露营方法

(一)营地的选择。防洪、防兽、防火、防盗等。 

(二)营地功能区的划分。炊事区、住宿区、洗漱区、如厕区等。 

(三)营地生活的秩序。规定休息时间、安排人值班、宣布活动范围和营地纪律等。

三、户外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

      参加户外运动扭伤踝关节是经常发生的事故,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脚底动作变形或被绊倒时出现。扭伤时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一但踝关节出现伤情,首先要用弹性绷带(景点药店都有的卖)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块(可以找景点饭店的老板要一点,他们一般来说是不会吝啬的),在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固定几分钟后(约三分钟至五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肌肉痉挛也较轻,可先到景点附近的医疗部门进行检查。首先要是确认有无骨折或脱臼,以及韧带损伤的程度,以便决定是否退出旅行,一旦伤情严重,决定下一步的xx方案。如果周边没有医疗部门,也可进行自行检查。用手触摸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将踝关节内翻,检查外侧韧带损伤程度(足内翻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变大或松动)。再将踝关节外翻以检查内侧韧带损伤程度。用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是否活动范围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如只是轻度扭伤,可继续冰敷并施以压迫性包扎,抬高患肢。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则应送医xx。一般来说,踝关节受伤可以用碎冰或冰水装在塑胶袋里,每四小时敷盖在受伤部位二十分钟。在不活动时,就把受伤的踝关节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用弹性绷带包住受伤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紧,太松无效易脱落,太紧脚趾会肿麻,妨害血液循环。一旦踝关节受伤,要找一根树棍做拐杖,使受伤的脚可xx不着地,或在不痛的范围内略着地支撑体重。但不可以脚趾先着地,因为这样脚板朝下时容易再发生内翻性扭伤,必须像正常走路一样,让脚踵(即脚跟部)先着地,然后才整个脚掌着地。回到宿营地后,将患部浸在摄氏三十八至四十度,不痛的范围内活动四至六分钟。立刻改浸在摄氏十至十六度冷水中一至两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此冷热交替各做五次。{zh1}一次须浸在热水中。完毕后将患部抬高,活动五分钟,后绑上弹性绷带。以上一至六为一次完整的(冷热交替式水疗),每天做两至三次后,约一至两周可xx消肿。
     如果伤情不重,尽量作各方向的脚踝活动,譬如上下活动或左右活动。走路时脚踝护套来保护脚踝。不痛不跛时可稍微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脚踵先着地。
      驴友们一定要记住!扭伤现场如有条件应立即冰敷,视情况轻重送医院或回宿营地处理。如果没有来得及冰敷,当日或第二天可能会出现水肿,建议抬高受伤腿休息。在没有明显消肿前尽量不要让受伤脚着地,有条件就保持受伤脚抬高(一般高于心脏)。同时辅助以理疗,在宿营地用热水烫脚,有助于散淤。如果,宿营地附近有新力正骨喷雾剂出售,可以用它配合xx,效果很好。

四、户外防蛇及蛇伤的应急xx
      在野外,一般来说除眼睛蛇外,其他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在丛林或草丛中行走,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时,它会向人类发起攻击。遇到毒蛇时,如果它不主动攻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zh0}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蛇通常是在气温达到十八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沿江以南方地区,五月至十月份是蛇伤高发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喜欢出洞活动觅食。雨前、雨后、洪水过后,驴友在山野丛林中要特别注意防蛇。
      毒蛇的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眼镜蛇喜欢白天活动,银环蛇则喜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而蛇伤主要集中在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左右,晚上六点至十点左右。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在有蝮蛇分布的地区,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蝮毒蛇咬伤。
      毒蛇分布较多的丛林从事探险活动的驴友,必须穿高帮鞋(皮靴),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并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走或休息,如必须穿越草丛灌木林,要打草惊蛇(在眼镜蛇分布区,打草惊蛇可能会引起眼镜蛇的主动攻击。)
      在有毒蛇分布的丛林里旅行,不要抓着树枝借力,需要伐取灌木、采摘水果时一定要仔细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如果与毒蛇遭遇,一定要保持xx,不要突然移动,更不要主动发起攻击。如果手里有饮料瓶,可以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应选择绕行,若被蛇追逐,应向山坡上方跑,并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尤其是在草地上,蛇的窜行速度极快。如果不得已要杀死毒蛇(毒蛇大都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至七寸部位(俗话说得好,打折要打七寸)。
      需要在野外露营时,应避免在蛇鼠洞多、以及乱石堆或灌木从中筑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在帐篷四周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zh0}再在帐篷的边上挖一条浅沟,里面布撒雄黄和石灰的混合分粉、草木灰或水浸湿了的烟叶)。
      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xx爬上的昆虫。睡觉时应将帐篷拉链xx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并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在野外宿营要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都必须及时掩埋。因为油脂和事物的碎渣能把蚂蚁引来,蚂蚁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旅游如果准备前往有毒蛇分布的地方旅行,可以用雄黄(有毒,使用时切忌用火烧)二两、大蒜一头、纱布一块制作防蛇药。将大蒜捣烂,雄黄碾成粉末,两样充分拌匀后,用纱布包住,扎成一小球状,以不出水为宜。然后将小球挂在腰间,也可制作两个球,分别绑在左右脚脖子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蛇族一概退避三舍。制作一次可用一月。此外,蛇怕风油精,进入丛林是可以将风油精在身体上涂抹一遍。
      在野外一旦被蛇咬,应立即口服用蛇毒解药,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一般有毒蛇分布的地方,药店都会出售各类蛇伤药,可参照说明书使用。南通蛇药又叫季德胜蛇药(片剂)用于xx毒蛇、毒虫咬伤,有xx、止痛、消肿的功效。如果当地条件允许,可根据当地动物志,准备相对应的血清,冷藏携带至当地,存放在医院中以备急需。
 

五、野外行进中方向的判定 

1、用指北针判定方向

      指北针是登山徒步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指北针配合地图使用还可以明确自己身处的位置。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指北针务必水平地拿着,而且要远离铁丝网、高压线、汽车、飞机以及含有磁铁的磁性容器等,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

      指北针可以用来标定地图、测量方位角和定位。确定站立点,就是在现地用图中,把自己站立的实地位置,准确地在地形图上找到。确定站立点的位置十分重要。不能准确地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就不能正确地使用地图,甚至说就根本不会现地使用地图。手里拿着地图,也等于一张废纸。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的方法虽多,但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主要有明显地形点确定法、截线法、垂线法、后方交会法和磁方位角交会法等。 

2、通过天象来辨认方向

1)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2)风向。内蒙古高原上,冬季大多是西北风,山的西北坡积雪较少,东南坡积雪较多;树干多数略向东南倾斜;蒙古包的门一般朝东南;新月形沙丘,朝东南方向伸展,坡度缓的一端朝西北,坡度陡的一端朝东南。

3)积雪的融化。冬天,在突出地面的土堆、土堤、建筑物旁,你会看到积雪溶化的现象。朝阳一侧积雪溶化快是南方,背阳一侧积雪溶化慢就是北方。但对土坑、沟渠和森林中的空地来说,则相反,南面背阳积雪溶化慢,北面向阳积雪溶化快。 

3、通过植物来辨认方向

1)树木、树桩。独立大树,靠南面,因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所以枝叶繁茂,树皮光滑;而靠北面,因背向太阳,则枝叶稀疏,树皮也较粗糙。锯断的树桩,树桩上有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很象地图上的等高线,这是它的年龄标志,叫年轮。年轮的间隔宽窄很不一样,根据年轮的宽窄,也能判定南北方向,如年轮间隔宽的一面,因为阳光的照射充分,表明它生长的快,说明是朝南方向;窄的一面,因为阳光照射不充分,证明长的慢,说明是朝北面。

2)苔藓。苔藓的道理与之相同。青苔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如果你在大岩石旁边、大树的一侧、房屋的一侧发现长有青苔,那么你就找到了北方。 

4、通过动物来辨认方向

秋天,大雁往南飞;春天,大雁往北飞。 

5、通过太阳来辨认方向

1)立竿见影。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必须在晴朗的白天,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dy}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2)手表的使用。如果你带着手表,可以根据太阳利用手表判定方位。一般地说,当地时间早晨六时左右,太阳在东方,中午十二时在正南方,下午十八时左右在西方。如果想更准确一点判定方位,方法是:先把手表放平,以时针所指时数(以每天二十四小时计算)的折半位置对向太阳,表盘上“12”这个数的指向,就是北方。比如,下午二时四十分(即十四时四十分)判定,应以“7:20”对向太阳。为了记忆方便,我们编了个顺口溜:“时数折半对太阳,12所指是北方。”但是要注意,手表上的时间,必须换算成当地时间。

    

郑重声明:资讯 【【户外教练培训】(十八)野外生存技巧】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