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车ABC

台湾公车ABC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公车”,并非大陆读者习惯上的、与“私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是“公共汽车”的简称。

客观地讲,台湾的公共交通是非常发达的,特别是各个城市的公车,更为老百姓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大陆游客到了台湾,在自由活动期间,特别是开放自由行之后,如果对台湾各地的公车有个大概的了解,进而也尽可能搭乘公车去景点,或者逛商场买东西、走亲戚看朋友,那将会是一种既省时又省钱的选择。

但是,限于篇幅,本文只能以台北为例,来介绍台湾的和公交和公车。

感受台北公车

有位叫任凤生的大陆同胞,曾以《我在台北乘公车》为题,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和观感。

那是头两年的炎夏8月,他在台北曾多次搭乘公共汽车(台湾人称之为公车)。{yt}晚上,他独自一人怀揣硬币,走向车站。站台并不豪华,但有一排整洁的靠背长椅。等车的人不多,不到二三分钟,前往新店的公车徐徐停下。上下车似乎只有一道门,先下后上;但没有人抢步,都依次上车。他到台北之前,妻已先他赴台探亲。一次,她见公车靠站,无意间习惯地趋前两步,超越人群,正欲上车,忽然身后一位先生轻声提示:“小姐,请按秩序上车。”妻怔了一下,回顾身后,只见人们平静地排队,顿感失礼,窘得满面飞红,连忙退至排尾。今他亲历,果然如妻所述。他所到的七张站有两段路,一段15元新台币,他投进30元新台币,找个座位坐下。走了好几站,也不知快到站了没有。因为车上没有报站的装置,要在哪站下车,全凭乘客自己认路。这对于外乡人多有不便。他开始惴惴不安,唯恐过站。于是离座走向司机:“师傅,我要在七张站下车,到时请指点,谢谢!”司机遂知道他不是台北人,忙说:“请坐请坐,到站叫你,不误事。”快到站的时候,司机又提醒他“准备下车”。

后来几天,他又频频乘车外出,每每坐在前排,注视每一位上车的男女老少。他们上车,侧身投币箱,咣当咣当投币,而后从从容容向后走。没有犹豫的神色,没有慌张的表情,上车投币,就像掏钱采购生活必需品一样,从未见逃票现象。他们的另一文明习尚是让座。每遇妇女幼童,立即有人站起来。在台北10日,每天乘公车,他真真切切地发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乘客,确乎都心怀感激地坐上了别人让出的座位,而且总不忘真诚地回报一声“谢谢”。

这位先生说,在台北乘公车很方便,不误时。公行驶在划定的公车道上,其他任何车辆不得抢道,以保证公车畅行无阻。而且公车线路多,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到哪里都可到达。所以公车很受台北民众欢迎,尤其是上学的学生和上班的公务员、职工、店员,为准时上学上班,大多乘坐公车。台北有许多私家小车,但日常外出,很多人宁弃小车而搭乘公车,因为小车时遇堵塞,误工误事急出一身汗。而且小车停靠的泊位收费通常每小时数百元,找朋友或办事,{yt}下来,付出一二千元停车费是常有的事。再加上台北地下停车场虽然不少,但远远满足不了停靠的需要。

还有一位大陆游客,感受到的是在台北乘公车的另一面。人一上车,还没站稳,车就开了,连老人家上车,也不见司机会慢慢启动。下车得按下车铃,或人提前站到门口,不然会错过站点。所以要时时盯着车外,否则就会坐过站。在台北,一方面公车耐心等人,但人上车后就加快出发。只有在进入社区车才慢下来。当然,也是路况变差之故。由于台湾基本是山区为主,居民区内一般道路狭小,七拐八弯,还有上下坡,周围商铺林立,机车停得又多又不规则,路况足以称差。有好些人告诫他,在台湾的日子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这位大陆游客还写下了一些硬件设施和相应的规矩。他{dy}次看到台湾公车,觉得外观老旧,广告印得粗糙,称不上美观,原来好处在车里面。车上配有出车祸时用有敲破车窗的小榔头,左右都有安全门,每个车窗都有下车铃,铃旁一般配有紫色灯,在非主干道,主要是一些社区街道里,要下车的乘客需提走到前门,顺便付钱。老年人、刷卡者大都会摁下车铃,这样司机才停这一站。同样,如果在中途上车,一定要让司机看得到,否则,如果那一站正好无人下车,车是不会停的。车里打扫得很干净,冷气开得舒服合适。车钱一般是下车时给,也就是服务结束时再付费。台湾的公车主要是前门上、前门下,上车的客人如果在后门附近,或前门人多的话,司机也会视情况打开后门。后门有左右两个,都可以作安全门用,但下车一定在前门。总之是先坐车,后付钱。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从起点站上车时,就发现司机左边车窗上方有一亮光字牌,上面会映出“上车付钱”字样。台北公车有实行三段付费法,因路程很长,实际上就是城际中长途汽车,过某一站点后就重新计费。

台北的公交系统

从台北中正国际机场到市中心的火车站每15分钟就有一趟车,50公里的路程125元新台币,大约行驶50分钟。到了火车站就到了台北陆路交通的心脏了,因为台北火车站不仅仅是台湾{zd0}的铁路枢纽,而且是台北市{zd0}的地铁中转站,也是台湾{zd0}的长途汽车站。这么多功能集中在一块,却又秩序井然。原来在地下挖出了好几层的平台,地面上走长途车,火车和地铁从地下几层走。由于要同时接纳两个方向的火车、四个方向的地铁,设计师在地下挖了四层的平台。在台北乘坐地铁和公车只要一张磁卡就可以了。

台北现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跟香港一样以捷运及公车为主,基本上公车遍布整个大台北地区,由台北可以乘坐公车前往基隆、野柳、金瓜石、桃园、富贵角等这些台北附近的地方。大台北的公车服务,是全台湾{zh0}的。

台北公车处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输入过两部利兰双层巴士服务,希望试验后可以使台北公车服务提高水平,但在试验不久后,虽然台北市民对双层巴士赞赏不已,然而由于台北市中心的环境不太适合双层车行走,例如高架道的高度不够,{zh1}试验失败,而原有的两部利兰双层巴士,一部运返香港城巴,一部则落得被运去拆车场的下场。从此,台北公车服务仍以单层车为主。

台北联营公交车是由台北市联营公交车管理中心管理路线编号,行驶于大台北地区的路线。主要为由交通局作为主管机关、一般称为联营路线的公交车路线组成,也包含由交通局作为主管机关、一般称为的一部分公交车路线。

台北市的公交线路呈棋盘状展开,而每个捷运站口都有多条公交车的车站,可以就近选择所需要的线路。为鼓励民众使用公共交通设备,台北市政府还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使用悠游卡的乘客,出站后两小时内可直接持此卡免费搭乘公车。

一种是以号码区分的路线,如休闲公交车路线为1字头,刚开始以二段票收费的路线为2字头,刚开始以三段票收费的路线为3字头,其他自5字头到9字头,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如9字头为快速公交。还有以颜色开头的捷运接驳公交车;以路名开头的干线公交车、新干线公交车;以“小”字开头的山区小型巴士;以“市民小巴”四字开头的市民小巴。

其中的干线公交车路线是直行于台北市区部分主要干道的路线,以“某某干线”命名。例如信义干线(信义路)、敦化干线(敦化南北路)等。

大陆游客最有可能搭乘的是休闲公交车路线。这是制度实施后,为了便利当民众前往休闲景点而开始提供的服务。目前为两种类型,一种固定于例假日行驶,例如108为阳明山游园公交车;109、110、111皆为连结阳明山与台北市区的路线。另一种只在阳明山花季期间或特殊节日行驶,例如阳明山花季、季期间行驶的126—131,以及、行驶的132。休闲公交车路线号码在站牌上的标示方式为绿底白字,与其它一般路线使用的站牌不同。

为方便游客,自起开行的还有主题专车路线,是以观光为主的公交车路线,路线性质介于市民小巴与休闲公交车。目前这类路线大多行驶于万华区、大同区等发展较早的台北市西区。但至今开辟2条路线,仅保留大同区大龙峒水岸公交车。

小型公交车路线,是为便利近郊山区居民进出市区自起开行的。路线大多行驶于山路及偏远狭窄路段,在山区与偏远地区路段招手即停,在市区路段则停靠固定站位。此种路线的号码都是以“小”字开头(英文则以“S”开头),例如小1、小15等。

无障碍路线是为了服务行动不便者,以及乘坐的身心障碍者,而特别开行的“博爱公交车”。

捷运接驳公交车路线也是台北公交的一大特色。自起开行,以服务乘客往返于捷运站与无捷运服务区域间为主要任务。路线必定行经捷运站或其周围,而且大多以捷运站作为路线的其中一个端点站。在编号前加上路线的中文、英文和颜色名称作为识别。例如:蓝7[BL7;捷运蓝线()—]、棕10[BR10;东湖—捷运棕线()]。

现行收费制度

收费方式:目前台北联营公交车的收费方式为悠游卡收费与投现收费并行。悠游卡是一种整合台北捷运系统、台北市/县联营公车、台北市公有路外停车场、路边停车计时收费器,以及部分小型民营停车场等缴费系统的IC电子票卡。投现收费不找零,因此须于乘车前自备足额零钱。

分段收费:车费以分段收费方式计算,所有路线分别归类为一段票、两段票或三段票路线。一段票路线:从路线上任何一站乘车,至任何一站下车,车费皆以一段票(单段票价,也就是大陆许多大城市部分公交线路实行的单一票价)计算。两段票、三段票路线:以路线上其中一站或两站作为分段点,或以路线上其中一站至另一站间的区段作为分段缓冲区。

随着台北市区的发展与扩张,公交车路线范围逐渐从以台北车站为主的市中心区,延长到市郊、台北县。因而出现了分段点,作为两段票、三段票路线的收费依据。常见的分段点位于士林、松山、公馆、永和、万华、三重等,或是台北县市交界的淡水河、新店溪桥梁附近。设置分段点的地方,往往成了转车的{zj0}地点,也发展出热闹的市街。不过,搭乘十几站而未经过分段点的乘客只要付一段票,可是从分段点前上车而只搭乘三站却得付两段票,所付的车资显然与搭乘距离不成比例,因此发展出缓冲区的设计。于是许多缓冲区的区间改为桥梁、隧道的前后一站,如此一来也增进转车的方便。捷运分段通车之后,愈来愈多公交车路线以捷运站作为缓冲区起点,使得缓冲区的设立愈来愈多,也愈来愈长。

票价:单段票价名义上虽为“单一票价”,但实际上仍施行差别票价规定(优惠票与全票间的差额由当局补贴)。现行单段票价为全票15元。一段票的(2位数公车)一般是下车付钱;二段票(3位数公车)前一段上车付钱,后一段下车付钱。

台湾其他城市的公车,也大体如台北。说方便也方便,说复杂也复杂。等到真正到了台湾,果真打算乘坐公车,事先可能还得再向朋友或导游咨询。不过,就台湾同胞的热心肠来说,上车之后再打听,大概也是不难的。

郑重声明:资讯 【台湾公车ABC】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