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兴波澜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悬念、误会、巧合、抑扬、虚实、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突转、渲染、烘托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本次我们先介绍悬念、误会、巧合、抑扬四种方法。 1、悬念法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 1.抑制法,即有意识地控制住解开悬念的触发点,使读者期待的心情逐渐加深,{zh1}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 2.大小连环套,即开篇设置一个总悬念,在发展过程中派生各种小悬念,形成大小结合的环扣,一个悬念解决,另一个悬念又产生了,使情节波澜起伏,险象丛生,高潮迭起。 3.间隔法,也就是突然中断读者关心的正在发展的故事情节,转移话题,适当时候再接上原来的情节。 设置悬念时要注意: 1、.制造悬念的目的是有利于事件的展开、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自然合理,不可滥用。 2.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会弄巧成拙;要适时释“悬”,解开悬念既不能过于匆忙、简单,又不能枝蔓横生,致使读者眼花缭乱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误会法 例文二: 错 今天第五节是体育课。第四节一下课,我便把饭盒放进食堂,算计着体育课可以提前几分钟下课,以便买份好菜。 体育课果然提前了几分钟结束。刚解散,我便一溜烟跑到食堂,从成排的饭盒中拿出那个方形的,跑到窗口买了份排骨。 当我走出食堂时,才看到一群群学生冲向食堂,食堂里转眼便排起了xxxxx。我得意地大嚼着排骨,看着那排成的长龙,心中十分得意。 我坐在运动场上,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刚才那女孩。短头发、大眼睛,可我和她根本不认识,她怎么总看着我?我抬起头,却看见她也到运动场来了,就坐在对面的看台上,仍旧看着我笑。我越发不自在了,想不出她为什么总看着我。难道她……?这不可能,我又黑又瘦,一头鸡窝似的乱发,穿着一身旧运动衣,踩着一双已有一周没洗的脏球鞋。实在没有哪一点儿值得她看的。我赶紧几口扒完饭,站起身准备回教室。这时她也站起来,笑着跑了过来。 “哎!等一等!”她喊出声来。声音甜甜的,像一串银铃。啊!她找我讲话了,这可是条新闻,下午我又可以向同学吹牛了。我转过身,看着她白皙的脸,全身感到不自在,麻木地挺起一张笑脸问:“有什么事吗?”这一刻我觉得全身在发烧,猜想着她要说什么,但怎么也想不出。 「简评」 《错觉》是一篇典型靠误会制造喜剧效果的佳作。因为想买份好菜,“我”便把饭盒提前放进食堂;又因为急着打菜,“我”才没有仔细辨认饭盒的真正主人。这一连串原因导致了此后事件的发生,是整个误会的动因。当“我”吃完饭,想回教室时,女孩竟跑过来,主动与“我”搭话。至此,误会达到{jz}。当女孩揭穿误会,期盼与现实间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再现了青春少年的朦胧情感。 3、巧合法 巧合法是利用生活的偶然事件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正如鲁迅的《药》中,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恰好是蘸了革命者夏瑜的血,这就是巧合。作者利用了这种巧合有机地组织全篇材料,加强了故事情节的悲剧色彩,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沧州遇到李小二也是巧合。 天 林医生是在刚刚经历婚姻xx之后,报名奔赴抗“非典”{dy}线的。 然而,偏偏冤家路窄,她竟然遇上了她——那个夺走她丈夫的女xx——从病历卡上她印证了一个让她伤心的名字。此刻,女xx已被确诊为“非典”病人,正躺在床上,等候看做切喉插管手术。她稍一迟疑,几乎想夺路而逃,然而,现实却不容她犹豫逃避,护士已做好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她爱丈夫,就像电影里陆文婷那样爱得刻骨铭心;她爱事业,也像陆文婷那样一心扑在医学科研上。然而,男人的心,无底洞呀,丈夫在外贸部门工作,一年有一半时间出差在外。后来,丈夫又一次出差去了,她却与同事在影剧院找到了他。没想到丈夫索性摊牌了。那个女孩是城南玫瑰夜总会的女xx。 平心而论,女xx比她年轻漂亮,但她就永远不会老吗?她同丈夫曾谈过这样的话。此时,女xx即使穿着隔离手术服,也遮盖不了她的青春气息。再次见到她,是从法院办离婚手续回来的路上,心里有多少次咬牙切齿地恨过她,如果没有她勾引,丈夫全变心吗?多少次她这样问过自己。 上手术台前,她换上隔离服的时候,有一个念头涌在她发沉的心头不愿离去:不理她,多等些时间,她就会从这世界上消失……她狠心夺走心爱的丈夫,自己还要救护她?刀尖挨近女xx的喉管的刹那问,她几乎像触了电似的缩了回来,胸膛里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几乎要蹦了出来,她像做贼心虚一样,扫了一眼身边的护士,惧怕她们觉察到自己不纯的企图。 她定定神,停顿了一下,仰头深吸了一口气。心里颤了一阵,又抖一阵,没有人知道她的眼底里浮上了亮光…… 切喉插管手术获得成功,女xx被移入了隔离病区。 女xx能够说话的时候,就给家里打手机,说:“是一位姓林的医生及时给我做了切喉插管手术……她像电影《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你要来看我,不,你就把鲜花送给林医生吧。” 女护士打断她:“别送了,林医生因为抢救你,感染了…” “她还好吗?她叫什么名字?” 女护士没有回答她,倒是一个男医生说了:“林医生已离开了我们,但她祝福你……还有你丈夫!” “……”女xx一脸疑惑。 男医生说出了一个女xx熟悉的名字。 女xx的泪水夺眶而出。 4、抑扬法 杨朔的《荔枝蜜》也是运用先抑后扬手法的成功范例。 运用抑扬交错法,要注意抑扬不能超出客观事物真实范畴,既要服从于写作目的,又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尺水微澜意悠长——写出事件的波澜》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叙事要波澜起伏,再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初步获得对几种兴波澜的方法的认识。然后通过当场操练,让学生初步具备构思波澜的能力。 (课件展示)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学生笑】九天仙女下凡尘(满堂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人人惊怒),【学生大笑】偷得寿桃献至亲(个个叫好)。 【师】:这首诗题得如何?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学生1】:先设伏笔,然后揭示。 【学生2】:{dy}、三句分别与第二、四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里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波澜”,波澜使得事情一起一伏,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点评】(由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波澜”,品味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波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讲多少方法同样重要。兴趣是{zh0}的老师。) 【师】出示课题及要点:【板书:写出事件的波澜】 A.什么是事件的波澜? 【有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1】:事件的波澜就是事件的曲折变化。 【学生2】:前人对波澜的重要性早有精彩的论述。如《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若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 【师出示】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师述】: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给人以宁静柔和之美,但一望无际的大海,风急浪高,汹涌澎湃,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才能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 【学生3】1.善于选择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2.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师述】: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一些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师出示】指名一位学生读: 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一面品尝菜肴,一面即兴谈天。鱼端上来了 |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