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xx,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控制措施
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机构的传播是本病社会传播的主要机制。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物资的抗病毒xx。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xx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本病不发生继发感染的有力措施。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对症xx外一般不需用xxxx,但要口腔内、手、足等处的疱疹破溃时,要防止xx的继发感染。卫生部门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预测工作,控制儿童集体机构的暴发,减少各种并发症。通过卫生宣传教育、早期就诊、早期诊断,减少传播。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坚持检诊制度,注意观察幼儿体温,口腔和手、足等处,同时做好日常用具的xx。手足口病患者应隔离xx至主要症状消失。密切接触病人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这样可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医疗单位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实行预诊,分诊或设专门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