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场馆设计发展趋势初探——来自几项国际设计竞赛的启迪

大型体育场馆设计发展趋势初探——来自几项国际设计竞赛的启迪

2010-04-26 17:14:42 阅读16 评论0 字号:

胡 斌 

  • 简介:通过对近年来国内举行的几项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竞赛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外事务所作品分析,力求探索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的国际发展趋势,而复合化、生态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颖的建筑形象是这些作品映射出的共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提出了进行大型体育场馆设计所应把握的几个要素。
  • 关键字:大型,体育场馆,设计,发展,趋势,初探,国际设计,竞赛,启迪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相继立项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如广州新体育馆(1.3万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8万人)、深圳游泳跳水馆(5500人)等。为集思广益,引入先进理念,大部分项目的方案设计都采用了国际竞赛方式,其中不乏许多世界知名的设计事务所参与投标,如广州新体育馆方案设计就云集了法国机场设计公司、美国HOK设计公司、日本矶崎新师事务所等多家公司;而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及深圳宝安体育中心方案投标中也有美国尼克松事务所、日本山下设计事务所等参与角逐。这些事务所实力雄厚,知名度较高,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前先进的国际设计水平,反映出体育场馆设计的国际发展趋势。从这种运作方式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有利于拓宽我们国内同行的视野与设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应理性地认识到,建设大型体育设施应该有较为完善、系统的理论指导,寻求具有原创意义的创作,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分析、比较竞赛方案中出现的创意与手法,探讨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思想。本文通过对参赛方案的研究,认为在这些设计理念中存在以下几点共识,似可反映出现代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 复合化

 

  为满足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参赛方案在总平面布局、比赛场地与附属用房设计等方面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呈现出复合化的特点。

 1从总平面布局来看,设计内容已经超越了单纯容纳体育运动场馆的范畴,将休闲、餐饮、购物、娱乐同时包容进去,形成复合化的功能布局。如深圳宝安体育中心,某一方案的设计主题就是:城市中心的体育、文化和娱乐场所,体育比赛、文化活动、政治会议、商业活动可同时在这里举行。另一方案则表达了面向市民生活的复合化设计思想:城市中心的体育设施兼具文化和娱乐功能,除举办大型比赛外,其他时间{zd0}限度地将可利用的各种设施提供给社区使用。总平面融进了都市广场与咖啡厅广场。都市广场是一个结合了硬绿化和软绿化特点的都市活动场所,并拥有供公众观赏的艺术作品,绿化的主题是显示亚热带沿海环境的独特风格;咖啡厅广场向顾客提供点心与饮料,广场上的树木、铺地、桌子和遮阳伞形成一个个有趣的街边环境。这些设施不但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吸引观众提早到场,从而解决了人流集中拥挤的问题。同时还起到了弥补周边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不足的作用。

 2比赛场地的多功能设计是复合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使用活动坐椅和移动看台实现对比赛场地的变换,使体育馆既能进行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室内网球、体操、举重等运动项目,又能开展艺术表演、娱乐活动、音乐会、展览会及大型集会等活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这一点已经为国内近期设计、修建的某些场馆所采用,从使用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提高设施利用率、创造经济效益、以馆养馆的作用。

 3复合化还体现在附属用房空间多元化。例如,大部分方案都在体育场看台下空间布置了酒店、夜总会、餐厅、健身房等附属设施,可独立使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为体育场馆走自主经营、以副养主的产业化道路创造了物质条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生活服务设施的开放式设计,如广州新体育馆某方案中的运动员宿舍,只需将其中的厨房设施挂在背靠厕所的墙上,再在预定位置装几扇门,便可划分为单元式住宅,解决了以往赛后人去楼空、资源闲置的问题。

  国家“九五”计划战略性地指明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消耗性事业转变为国家、社会相结合,甚至xx由社会经办的体育产业。体育设施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硬件,是否在设计中融入市场、效益观念,综合考虑供求、运营、管理等相关因素并以此作为功能的设计依据,将直接影响方案是否具有可实施性及发展前景。复合化的设计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

二 生态化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领域发展的主题,受到越来越多的xx与重视。在投标方案中,也对如何处理建筑与生态的关系问题表现出专业角度的xx。

 1尽量使用自然通风系统,减少机械通风。深圳宝安体育中心某投标方案在体育馆屋顶锥体内设置悬垂的黑钢。阳光照射下黑钢温度升高,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变暖,向上流动,从有叶片的通风口排出。以锥形体作为空气流通的气泵,其加热部件与建筑内的热水系统联为一体,可在煤气加热之前将水预热,以此节约能源。

 2体育馆使用便于自然采光的屋顶设计,减少人工照明时间。如锯齿形与可开启式屋顶结构的运用及可打开的幕墙构件,便于空气流通、自然采光;保证建筑能够对各种天气条件做出反应,降低技术的运行成本。

3通过设在地下的水力贮存箱收集从顶部流入的雨水,再经过大楼循环系统处理,用来冲洗洗手间、灌溉草地。起到了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出的作用。

 4减少建筑占地面积,提高绿化率,改善微气候。如有方案设置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系统,屋顶绿化与广场绿化相呼应,绿化小品与休闲空间相互渗透,草地树木与停车场有机融合,不但极大丰富了建筑外部空间层次,使之更具亲切感与趣味性,还有助于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体育建筑生态化无疑是今后每一个从事体育建筑者都要面临和考虑的课题,仅着手于以上几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至少可从中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在其他如建筑选址、平面布局、建筑、材料、外表面的技术处理、高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建筑生态化的巨大潜力,有待于发掘。

三 先进的技术手段

  技术是联结建筑硬件(场地、服务空间与其他附属设施)与软件(管理、运转、经营策略)的纽带,是建筑功能得以高效运转的保证,场馆的经济效益与使用的舒适、方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

 1为提高电视转播的画面质量,保证其生动性,应选择摄像机的{zj0}拍摄位置,便于近距离追踪、远摄、采访及获取生动画面;使用先进合理的照明设计(如高效、高彩度的金属卤化物光源)、半透明膜材作遮阳棚,避免转播时产生阴影及观众闪光灯对摄影的干扰。

 2运用信息技术和运动记分系统及通道监控系统,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及赛事安全。使用这种技术的综合验票及自动门监控系统可鉴别各种门票,同时便于数据的采集、整理,通过软件的处理为以后的比赛做出相关预测。

 3媒体区域如记者间、会议室、转播中心配备因特网接口和闭路电视,更快、更准确地将比赛信息传送至外界;运用数学方法模拟推算不同人群规模及非赛时使用的人流集散及空间使用情况,作为设计的依据。

 4大多采用平面,如法国机场公司的广州新体育馆方案就是简单的桁架梁结构,但由此塑造的建筑形象却颇具艺术感染力;德国方案使用鱼腹桁架结构,形体简洁、大气而独具个性。二者都是基于普通结构形式的再创造。由此可见,创新并非定要以新技术、新材料为代价,与国内某些场馆生硬套用斜拉索、张拉膜,生产形象极不自然的劣质“高技派”作品相比,后者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与前者简单易行的结构方案所带来的省工、省料、省钱形成强烈反差。

四 新颖的建筑形象

  投标方案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共同点是设计者以空间、技术、经济及体育建筑的运动美学特性为依据,构思各异的建筑形象,表达对体育建筑的不同理解。

  法国设计的广州新体育馆方案,从所处的白云山脚下环境出发,将体育馆、训练房、俱乐部做成三个渐变的椭圆形平面沿一条曲线排列,形似散落于大自然怀抱中的几片树叶,悠然、浪漫,而在竖向构图上,三个单体起伏有致,同白云山遥相呼应;德国的参赛方案使用的是规则格式鱼腹桁架构成的球面穹顶,其结构形式较为简单,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将穹顶外壳主梁上弦延伸至地面,使庞大的场馆与大地相依偎,轻盈、潇洒;美国尼克松事务所提供的方案则是突破常规的对称式平面布局,雨篷和火炬台设计自由、活泼,重在表达动态美,与体育运动的特性相呼应,亦自成一家;相比之下,美国NBBJ设计事务所与香港合作的方案则以较深的下沉式布局、集中在两侧布置的观众席及简洁洗炼的雨篷创造出开敞、大气的空间形象而独树一帜。

对竞赛评选出的优秀方案做进一步分析,可借鉴的建筑形象的处理手法有:

 1采用下沉式布局,或用台地将场馆掩藏大半,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与亲切的空间尺度;

 2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建筑语言与环境对话,取得整体协调,不一味地强调个体、追求气派、雄伟;

 3设计者虽来自发达国家,但使用的材料与结构形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方案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且具备技术与经济上的可行性。

五 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的理论思考

  从长远看,我国举办国内外大型赛事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也越来越表现出复杂性与多学科性,而其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又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民用建筑,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综合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结合

  大型体育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它涉及到城市的市政设施、旅游业设施、商业娱乐设施等,对城市建设有较大影响,因此,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审视大型体育设施的建设,重视与城市整体的关系,与城市经济发展计划、人口规模、分布密度、规划分区、地理特征相适应,起到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2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大型体育设施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应从两方面理解:首先是环境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即通常谈及的节约能源和材料、保护环境、建造绿色建筑;其次是功能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在共时性上,以空间的灵活性满足比赛、展览、集会等多种需要,附属用房实现多种经营;在历时性上,当前与长远使用结合,具备适应需求增长及使用功能变化的潜力。

  3考虑经济效益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设施的建设、运营都要注重经济效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已经证实了产业化、社会化是兴办体育事业的成功之路。体育设施的规划应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比赛厅多功能设计、附属用房比重增大、体育设施功能多元化等方面。同时应该看到,大型体育设施的设计、、运营等各个环节都与经济效益紧密关联,只有系统研究每个环节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使体育设施的建设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4重视新技术、新、新材料的运用

  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将会推动建筑的更新与发展,古今中外的建筑发展史已经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这一发展规律。目前我国大跨度建筑常用的屋盖多为空间钢网架结构,固然这种现状的存在有其技术、经济、社会基础,但若长久徘徊于此,体育建筑形象的创新很难有大的突破。膜结构的出现为大跨度建筑的创作开辟了新领域,其自重轻、透光性好、跨度大的特性为新建筑形式的出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视角,如何充分利用其自身优良特性,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体育建筑形象是一个有待建筑师去开辟的广阔领域。

  上述仅是从几项国际设计竞赛中得到的启迪。应该看到,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扩展,设计者所要面临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以至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如公共体育建筑与高校体育建筑,竞技性体育设施与群众性体育设施)在建设规模、资金投入、功能结构与服务对象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多样化、开放性的设计模式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需要。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大型体育场馆设计发展趋势初探——来自几项国际设计竞赛的启迪】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