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还是文化的膨化食品? - Windows Live

文化城还是文化的膨化食品?

???? “文化”这东西,是人类技术与思想成就的集合与总结。要讲得深可以讲得很深,而且越深越好。所以本来想在几个钟头里就读清楚“文化”,本来就是一件很没文化的想法。你想饱尝中华美食,是打算吃几包不同口味Made in China的方便面就罢,还是想吃各大菜系,然后再吃吃各地风味小吃?然而就是这么没文化的想法,如今在礼仪之邦故地的山东就要付诸于实施,300亿。
????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了,劳民伤财,侵占耕地,都是理由,然而似乎还没有人从“文化”去考虑这种做法。
???? 我不想说建文化城有什么坏处。因为我知道,建城本身有一些吸引人的亮点。也因为我知道,和谐与建设性的意见才是王道。
???? 先说说亮点是什么。投一大堆的钱,占地万里,做成一个超豪华的中华文明成就展,看起来倍儿有面子,还能收一收入场费,发展一下文化旅游。有xx没文化的半文盲们就是靠这些亮点吸引了执权者。
???? 然而这种做法的坏处不在于投了多少钱,占了多少地,能往里面放多少料,而在于,这东西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能有什么促进?
???? 文化不在于一城一地,而在典籍之中。我们国家相当不重视大众图书馆的建设。放眼全国,上到国家图书馆,下到地方公立图书馆,有多少个图书馆是真的对人民开放的?工作单位证,教育层次证,干部级别证,{zh1}才换得一张借书证。许多想要读到一些冷门资料的人,就这么被这些证件拒之门外。然而真的有齐了这些证的,又有几个处级以上干部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在发达国家,所有公共图书馆,就连大学图书馆都能给全社会的人随便进去看书,只是没有证的不能借而已,但没人不许你在馆里泡上一整个工作日。网络不能取代图书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版权书是不能放到网上的,境外版权书在网上更没有。冷门的书籍书商又不愿多出。如果再没有图书馆存放,或者民众再没有机会去阅读,还谈什么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教育。我们国家曾经出过的很多冷门经典,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的中文版《古事记》,吴晗编辑的《李朝实录》,现在都是在书店里已经找不到的东西,在学校里也没多少人借(图书馆不是租书铺!),却是对某些领域十分重要的资料,可是在外国大学的图书馆里却还保存着。看到这些书我很感慨,假如不是身在异国,我又何时才得知中国有过这些书籍呢?
???? 所以说,文化城到底有没有文化,这不是文化城本身的问题,而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教育方针的问题。难道我要了解中华文化,还得到山东去?山东的孟子不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吗?

Comments (1)

Picture of Anonymous
I totaly agree to what u have said. I'm sometimes disappointed for those who trying to mimic others cultural and forget about something good about ourself. For example, China use to be a country being consider as place with peacful and polite people. However, Chinese is sometimes not welcomed in some place nowadays. Even, many people try avoid doing direct business with Chinese. All these told us well and truely that we really need to look ourself carefully and think carefully what and who we are.
郑重声明:资讯 【文化城还是文化的膨化食品? - Windows Live】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