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9 | 移动互联网设备应具备的八项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下什么叫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几个含义:
1、网络方面:应该是无线的网络。这样,接入网络的设备无需通过物理的网线和网络进行连接。
2、移动的范围:如果无线可接入的范围在数十米之内,这样的无线网络不足以表征移动互联网的魅力。它应该是远距离的无线,或者说是任意距离和位置。
3、网络数据传输的速度:应该是高速的,是和固网可以匹配的、并可以自由调节的。如果仅仅是每秒数k、数十K的数据传输速度,这样的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也不够大,或者说对用户还缺乏吸引力。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首先认为,以wifi为基础的无线连接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局部应用,而3G网络以前的移动接入固然也是移动互联网,但是还无法让用户满意。即时是3G网络,也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带宽还要加大。
因此,当我们说从2009年开始,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始时,我们说的是:远距离无线的、高速的(每秒高于100k)的互联网接入的时代,这个时代既区别于ADSL的固网时代20世纪90年代,也区别于2G/2.5通讯的21世纪00时代。它使得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高效地访问互联网成为可能。
在这样的网络基础上,就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终端时代”的概念,它将是未来10年IT世界的核心。本文所说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就是指:为了适应高速的、任意距离的、无线互联网的通路而提供的设备。
这样的设备基于如下的一些应用场景: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方便而高效地获取网络内容和服务:电子邮件、搜索、办公系统、业务系统、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社交交流等等,而其前提是高速无线网络的可接入性。
高速无线网络是另外的话题,笔者以前多篇文章涉及,以后还将继续论述。本文限制在这种网络理论上已经提供了的情况下,相应的设备应该具有什么特征。
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处于任何状态(状态很重要:工作、休闲),这就是移动性的一个界定。在这样的界定中,所携带设备具有消费品的特征,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而才为人们所携带;同时又是商务的,因为商务和生活的界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很难分清了。
1、移动互联网设备首先必须是轻的,不超过500克。如果超过500克,单手就无法长时间地拿着。iPad重量是680克,一般成年人手持它超过10分钟就感觉很累,因此它需要xx。
2、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屏幕和体积都必须是合适的,介于5-10英寸之间。当小于5英寸时,它的屏幕看视频、玩游戏、看网页、写邮件等都不够爽,也浪费了高速网络带来的大量信息。大于10英寸,则便携性就不够,无法装进女生的坤包中,男士们的包也不好放。
3、移动互联网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必须是优异的,连续使用的续航时间应不小于10小时。这么长的时间够人们开{yt}会,或在非固定场所盘桓,能够在返回到合适的充电场所之前,随时使用。所以,kindle能够普及就跟它超长的连续使用时间相关,而iPad则以10小时作为一个承诺。
4、移动互联网设备必须是精致的,工业设计要非常精良、优美,让人们愿意随身带着它、在各种场合下那出来使用。如果它像一个粗制滥造的黑砖头,就会让旁观者觉得奇怪,让使用者自己感到自卑。
5、移动互联网设备必须是全功能的,能够满足人们在碎片时间下的娱乐、休闲的要求,也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专业的工作,这样,它才能够成为人们愿意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
6、移动互联网设备必须是安全的。因为人们既然随身携带,也就增加了遗失的可能性。如果其中的资料、联系信息、照片、视频等轻易丢失、乃至被别人传播,将是很遗憾的。因此,移动互联网设备要有多重的数据安全保障。
7、移动互联网设备必须是易用的、方便的。它必须是即开即用、即关即离的设备,用不着像启动PC那样等很久。同时,它的应用必须是整合的,因而实用而易用的,让用户不需要复杂的操作,但是能够享受到尽可能多的功能和服务。
8、移动互联网设备必须是网络的,能够以任意方式最便捷、xxx地接入到互联网上,并能够提供像固网互联网那样的应用体验。这一点是基础,但是也很有难度。攻克这个难度并提供给用户各种网络接入的方式的选择、使得“采用了移动互联网设备,互联网就无所不在”将是根本的设计理念。
此前,微软和英特尔提出的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概念之所以失败,就是违背上述几个关键的原则:续航能力太短、网络化不够、易用和方便性不够等等。
满足这八项要素的设备就是能够适应高速的无线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本人一年前预计,这样的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市场规模将在2014年左右超过笔记本/PC市场的总容量,仅仅在中国,它的市场容量就将在5000万到8000万之间。而预言后的今天,随着iPad、平板电脑等等推出,我更加相信这个判断。
(文:方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