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筹钱还发朋友圈吗?与其含泪筹款,不如“e”起互助

经过10几年的推进,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国首部《慈善法》。《慈善法》中{zd0}的看点,就是明确“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  ,也就是说,朋友圈筹款理论上已经行不通了。面对大病致贫、医保尚未完善,商业保险也未覆盖大部分家庭,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

因病致贫一直是近年热议的话题。由于重大疾病不断高发,大病医保尚未完善,商业保险尚未普及,对老板姓而言,网络时代还多了一条求助路径——在朋友圈发起求助,众筹治病。

《耿直boy患癌小伙发朋友圈调侃死亡,数千人为其筹款》、《少女患癌父母举债医治医xx朋友圈筹款》、《救13岁白血病女孩朋友圈一周筹款15万元》…近来,这种“朋友圈筹款”治病的新闻不绝于耳。 当中,有成功筹款10几万的,也有几万的,更有大部分朋友圈的筹款数字寥寥可数。

知乎上网友提问:如何看待现在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说家人生病需要筹款这种现象?回答的网友基本分为这几类:

道德绑架论:这种捐款很多都是有道德绑架的成分存在的。当校友、朋友、一面之缘的学弟学妹,碍于情面,不得不捐,八杆子打不到的关系,个人也是无能为力。也有网友直接了当反问,当我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谁又会救助我?

半信半疑论:有网友指出,就安全性而言,朋友圈募捐本来就有很大的弊端。单纯的写一段文字还有发表几张照片和病单对于骗子来说根本不是难事。,谁又能辨认出真假。如果这些募捐没有一个真实xx的机构保证那么以后肯定会有骗子借此骗财。

怀疑论者:当募捐越来越频繁出现在朋友圈,而且诉说的故事越来越惨。如果都是真的,两三天捐一次,学生党怎么伤得起,就算是有钱人谁会这么平白无故因为同情两三天给人捐几百。这种频繁地募捐对每个人的负担也很重,也会让人们越来越淡漠,但也无可厚非。

围观者:抱着不怀疑(事件真实)也不捐钱的心态。

现实主义者:问问亲戚朋友,有几个人能给你借钱?能借多少?

以上网友的疑问,关心的是案件真实性、助人成本,自我保障的问题。

近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首部《慈善发》中明确“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   。比如,身边有朋友家庭困难,或者重病再生,我们帮助他们在互联网进行募捐,这是个人募捐行为,因为涉及到资金监管、去向和信息公开问题,被严令禁止。

爱心接力变成有心无力,朋友圈筹款越来越多审美疲劳,个人公开募捐也被禁止,究竟有没有更好的捐助方式?

其实,目前已有互联网互助的平台来很好解决这些“痛点”。

今年31岁的e互助会员卢桂研,2014年7月加入e互助,曾参与互助50次。2015年9月,卢小姐确诊罹患鼻咽癌,所需xx费用近10万元,而她并无任何医保和商业保险。没有通过朋友圈筹款,经过e互助平台核实情况、公示案件后,全体近30万名计划会员为她募集24.8万元互助保障金。

至今,e互助xx无忧计划已为52名患癌会员募集逾千万元互助保障金。在“大病救助”方面,e互助xx无忧计划无疑给大众提供除了医保、商业保险、朋友圈筹款之外的一个新方式。

e互助官网介绍,xx无忧计划专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癌症风险互助保障,参与会员一

旦不幸患癌,将可获得全体会员的互助,每人每次均摊最多3元,募集{zg}30万元的互助保障金。

对于求助事件真实性的调查,e互助委托第三方泛华公估进行勘察和核实,平台坚持定期公示,尤其在每个互助事件的发起、互助金划拨等公示环节,向平台会员进行定向通知及告知,确保每位会员{dy}时间知晓互助事件的情况。

对于会员互助金的监管,e互助平台委托招商银行全程托管,互助资金直达申请人账户,确保资金信息有据可查,透明可监督。

这种“关爱他人,保障自己”的模式也吸引了很多网民参与。据了解,e互助已吸引超过70万会员加入,其中参与计划会员人数就达40万人,每次互助行动几乎都有30万人参与。这也让e互助成为目前国内{wy}有持续实质性运营的互联网互助平台。

郑重声明:资讯 【 大病筹钱还发朋友圈吗?与其含泪筹款,不如“e”起互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