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瓷器鉴定&收藏要点大公开
宋代哥窑瓷器鉴定&收藏要点大公开
对于一般的初学者来说,官窑、哥窑瓷器鉴定收藏分不清楚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有不少巳经入道的收藏者,仍然搞不清楚这两种瓷器的区别点,主要是这两种瓷器的釉面表现比较相似,都是以开片为基本特征的。哥窑的开片特征是典型的“金丝铁线”,片纹呈网状分布,碎密程度高,俗称“百圾碎”。如果对细碎的网纹进行细致的观察,可以发    现其中有主要的纹路走向,线纹走势贯通,粗而明显,颜色呈黑褐色,这就是“铁线”;在铁线的周围交织罗列着很多细小的纵横网纹,不少呈黄色,也有无色或黑色的,统称为“金丝”。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所谓“金丝铁线”本是釉面的烧成瑕疵,经过短暂的开裂期后,进行了浸色的处理,这就是金丝铁线的呈现,如果在此之后再开裂的釉面裂璺,就是没有颜色的线纹,这些线纹经过宋代至今长时间的摆置氧化,也会发生颜色上的变化,这就是哥窑片纹颜色的复杂之所在。 
与金丝铁线相提并论的是“紫口铁足”,这也层出现在官窑瓷器上的一种特征。由于胎土中的铁成分较多,深色的瓷胎透过器口的釉薄,能显现出紫色;而底足的护胎釉多呈黑褐色、黑紫色,共同构成了紫口铁足的特征。


宋代哥窑瓷器收藏&鉴定金律:
哥窑的釉质属于无光釉,具有典型的“酥油光泽”大概与和田玉的感觉有些相似,光泽浑厚内敛,主要有粉青、米黄、奶白、青黄等颜色,施釉肥厚但有不均匀的现象。
釉中的气泡在放大镜下观察,与官窑的“聚沫攒珠”特征基本相同,气泡小而排列聚集,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定特征,明清乃至今日的仿哥窑器很多,基本上可以做到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但是不能使釉中的气泡成为“聚沫攒珠”。


 哥窑的胎质因含铁较多,胎色亦呈黑色、深灰、浅灰和土黄等色。宋哥窑的工艺采用施釉裹足支钉烧,支烧的钉痕小若芝麻状,也有垫圈烧法。
 宋代哥窑的主要产品种类是陈设瓷,多为仿古铜器。如贯耳瓶、弦纹瓶、鼎式炉、葵口洗等,实用器比较少。


宋以后仿制宋代名窑最多的就是哥窑,这种仿制主要是继承哥窑的烧制技术与样式特征,都能体现出本朝的技术面貌,与赝品不同。在断代中,可以参照着当时瓷器制作的风格做出判断,比如明代哥窑与清代哥窑的不同主要还是时代风格的不同,至于赝品,则另当别论。
文章编辑: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众号gzxinchang),旨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艺术品收藏鉴定知识,每天更新。获取资讯登陆http://relx22.cn.qiyeku.com
郑重声明:资讯 【宋代哥窑瓷器鉴定&收藏要点大公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