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之行(二)

    2009年1月2日,寻访古迹,拜访同学,吃地道赣州菜。

    九点半,吃完早餐,驾车开往八镜台,途径郁孤台,下车参观。

    郁孤台为赣州一大名胜,由于郁孤台建在山上,地势较高,塔身显得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台。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 其中尤以南宋爱国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最为xx。“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慷慨激昂,正是稼轩词中力作之一。郁孤台大门外青铜雕塑正是辛弃疾手握长剑,英姿勃发。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对于这个予文予武都出类拔萃的人,肃然起敬之余,忘记了脚底下一大滩水,只见水花四溅,我一只脚狠狠地踩在水中央,所幸,都溅到别人身上了(私下偷笑)。郁孤台大门里面的主台是三层高的塔,能远望赣江水,青山隐隐,绿水悠悠。

    在郁孤台停留时间不多,我们转往赣州古城墙。古长城遗迹是宋代古城墙,抵达目的地后,但见一色的青砖,城墙不算雄伟壮观,但很有古典韵味。昨夜的雨早就把空气洗涤一新,青色的砖瓦形成的建筑在清新的空气中分外的精神,踩在城墙的青砖上,历史的沧桑感与厚重感扑面而来。俯首便是赣江,滔滔江水东逝,岸边杨柳依依,长长的堤岸,间或有几棵古树,翠竹加映其中,水面辽阔,一座船只浮桥横在江水之上,很有种水上江南的味道。

    不算长的城墙十分钟就能走完,下了城墙从涌金门进入赣江堤岸。赣州曾被誉为“铁城赣州”,因为其地理条件,三面临江,是典型的易守难攻的城池。涌金门的城楼飞檐翘角,正中间城门的闸口还在,深深的槽印,仰头还能看见城门依稀的痕迹,隐约之间似乎还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声音。这样的一幕,使人遥想起战马嘶叫、烽火连天的景象。为这个婉约的江南小城凭添了几许豪迈之情。悠悠赣江水,碧波之上的浮桥行人如织,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经踩在这个浮桥之上,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

    下午,其他人都回宾馆休息了,我和老公约了同学。同学家住在附近的郊区,如今待产在家。一路前往,这两日老公似乎善感了很多,车里电台的歌曲缓缓飘在空气中,我与老公在车上有些沉默,他问起我东河大桥的位置(由于吃午饭返回学校附近的餐馆,远离了东河大桥),我不太会记路,大学的时候都不熟悉路线,况且如今离开这座城市已经六年时间了,随口回答:“几乎把这个城市遗忘了。”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果然他颇有微词。毕竟这座城市见证了我们的感情。

    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我同学,她如今是名副其实的大腹便便,一个小的生命使女人似乎也变得温柔了很多,一条九曲十八弯的道路(应该是村子里面自己修建的)通道她家庭院,站在她家自建的楼房的阳台上,看见不远处的山头上绿油油一片,间或有一两颗霜红的树。她很热情的给我介绍着各种蔬菜的名字,只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的日子让我煞是艳羡!只是接下来,我就不得面对现实问题了,好几只狗朝我蹭来,我是很怕动物的,甚至连宠物狗都怕,马上就尖叫四起,拉着同学挡在我前面,再拉着老公挡在后面,有只狗阴魂不散地缠着我,我只好不停地尖叫不停的躲,汗!

    与同学一起吃晚餐,餐厅是在八镜台附近的,是xxx店铺,虽然餐桌简陋,人气还是很旺。念念不忘的生焖鸭,入口即化的炸南瓜条,锡箔纸包着蒸出来的鱼也是非常鲜美的,人人吃的酣畅淋漓,我也是超水平发挥。

    八镜台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位于章江与贡江合流处。沿用前人评价“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夜晚的八镜台在明亮的灯下辉煌璀璨,高高伫立在上,两江水就在这里汇合,江边风很急。城墙下面不远处,一个几人高的大铜鼎被安置在旁,周围的石阶不高,铜鼎四周和台阶上布满了灯,明晃晃地托着一个鼎,耀眼非常。不知道是灯光的刺眼还是强劲的江风,我的眼睛居然莫名的酸涩非常,迎风流泪了,但是{jd1}和心情无关,我笑着说,真是老泪纵横啊!

    返回宾馆在车上,我看见老公专心致志的开着车,想到出发的路上,看见他头上竟然有一根白发,当时我心中有些吃惊,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的头发乌黑亮泽,这两年他的头发才不明亮,如今,甚至有了白发,想到那根白发,仿佛它就像一根刺一样长在了某个地方,我的心有些疼。

郑重声明:资讯 【赣州之行(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