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

    

报告名称:2008-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
出版单位:中国报告咨询网
联系人:陈晨
电话:400-666-5107(免长途),0755-28275109
工作Q Q :875882700
MSN:sales-chen@china-baogao.com
信息来源:

  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有人预言,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油,21世纪可能争水。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个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
  “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截至2006年底,中国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万吨,比上一年翻一番。中国在反渗透法、蒸馏法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3.1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进入万立方米/小时级产业化示范阶段。中国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已接近5元/立方米。
  中国海水淡化虽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但研究水平及创新能力、装备的开发制造能力、系统设计和集成等方面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务之急是尽快形成中国海水淡化设备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围绕制约海水淡化成本降低的关键问题,发展膜与膜材料、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增强自主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
  未来20年内国际海水淡化市场将有近700亿美元的商机,中国应占有充分份额。根据全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到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每日80万至100万吨,2020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每日250万至300万吨,尤其是国家积极支持海水淡化产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的海水淡化工程所得将免征所得税。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008-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海水淡化的定义、意义及生产工艺等,接着分析了海水利用行业和国际国内海水淡化产业的现状。随后,报告对海水淡化产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技术分析、装置分析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zh1}分析了海水淡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您若想对海水淡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海水淡化,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报告目录

{dy}章 海水淡化概述
   1.1 海水淡化的概念及意义
     1.1.1 海水淡化的定义
     1.1.2 将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的原因
     1.1.3 海水淡化意义重大
   1.2 海水淡化工艺分析
     1.2.1 海水淡化的方法
     1.2.2 影响海水淡化工艺选择的因素
     1.2.3 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及后处理工艺
第二章 海水利用概述
   2.1 海水利用的范围
     2.1.1 开发海底淡水资源
     2.1.2 海水直接作为工业用水
     2.1.3 海水淡化利用
   2.2 中国海水利用行业的发展分析
     2.2.1 中国海水综合利用的状况
     2.2.2 中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迅速
     2.2.3 中国海水利用面临的局势
     2.2.4 中国海水利用技术发展综述
     2.2.5 中国海水利用发展空间大
   2.3 海水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2.3.1 中国海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2 解除制度和技术障碍促进海水利用
     2.3.3 海水利用应xx环境影响
     2.3.4 加快中国海水利用产业化的策略
     2.3.5 国家推进海水利用的政策与措施
第三章 世界海水淡化产业分析
   3.1 世界海水淡化产业概况
     3.1.1 世界海水淡化发展回顾
     3.1.2 国外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状况
     3.1.3 国外海水淡化产业主要发展措施
   3.2 沙特
     3.2.1 沙特水资源及海水淡化概况
     3.2.2 沙特海水淡化业的发展历程
     3.2.3 沙特水电资源利用集团投巨资建设海水淡化电厂
     3.2.4 沙特欲建世界{zd0}海水淡化工厂
   3.3 以色列
     3.3.1 以色列水资源概况
     3.3.2 以色列的非常规水资源开发状况
     3.3.3 以色列的咸水、海水淡化行业发展历程
     3.3.4 以色列政府上调海水淡化量指标
     3.3.5 以色列将加大海水淡化力度缓解供水压力
   3.4 新加坡
     3.4.1 新加坡水资源概况
     3.4.2 新加坡水资源开发现状及计划
     3.4.3 新加坡圣诺哥海水淡化厂投产
     3.4.4 新加坡新泉海水淡化项目投产
     3.4.5 新加坡建设双用海水淡化厂
   3.5 西班牙
     3.5.1 西班牙海水淡化产业概况
     3.5.2 西班牙用海水淡化代替调水工程
     3.5.3 西班牙将新建三个海水淡化厂
   3.6 其他国家及地区
     3.6.1 海湾国家斥巨资淡化海水解决缺水问题
     3.6.2 美国主要海水淡化厂简况
     3.6.3 日本海水淡化简况
     3.6.4 澳大利亚建淡化海水厂缓解干旱
第四章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分析
   4.1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概况
     4.1.1 中国发展海水淡化的好处
     4.1.2 中国投巨资淡化海水解决水危机
     4.1.3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状况
     4.1.4 中国海水淡化技术攻关提速
     4.1.5 国家将减免税收支持海水淡化工业
   4.2 海水淡化成本分析
     4.2.1 主要取用淡水方式的成本比较
     4.2.2 影响海水淡化成本的主要因素
     4.2.3 经济体制对中国海水淡化成本的影响
   4.3 海水淡化问题分析
     4.3.1 国内海水淡化市场进步缓慢的部分原因
     4.3.2 海水淡化产业亟待国家扶持
     4.3.3 海水淡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4.4 海水淡化发展策略
     4.4.1 加速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化的策略
     4.4.2 推进海水淡化产业的措施
     4.4.3 国外海水淡化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4.4.4 防止海水淡化对环境污染的策略
第五章 中国主要地区海水淡化状况
   5.1 浙江
     5.1.1 浙江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背景及状况
     5.1.2 浙江岱山海水淡化工程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5.1.3 浙江华能电厂首建国内“双膜法”海水淡化工程
   5.2 山东
     5.2.1 山东海水利用状况
     5.2.2 山东海水淡化产业{lx1}全国
     5.2.3 青岛市水资源及海水淡化的基本状况
     5.2.4 青岛成为国内海水淡化产业化基地
     5.2.5 青岛淡化海水并入城市供水管网的探讨
   5.3 天津
     5.3.1 天津海水淡化产业成绩显著
     5.3.2 天津海水淡化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5.3.3 天津海水淡化产业链不断完善
     5.3.4 天津海水淡化应尽快完成产业升级
     5.3.5 2010年天津海水淡化工业发展目标
   5.4 深圳
     5.4.1 深圳面临缺水危机
     5.4.2 深圳海水利用的规划
     5.4.3 深圳建设海水淡化厂的选址及项目可行性分析
     5.4.4 “十一五”深圳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计划
   5.5 其他地区
     5.5.1 福建海水淡化工程解决台山岛饮水问题
     5.5.2 2007年底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开工建设
     5.5.3 江苏常州成功研制船用日产80吨海水淡化装置
第六章 海水淡化技术
   6.1 海水淡化技术概况
     6.1.1 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进展
     6.1.2 美国研制薄膜蒸馏法淡化海水技术
     6.1.3 德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新成就
     6.1.4 海水淡化技术在废水、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6.1.5 中国海水淡化零排放技术有望推动产业变革
   6.2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
     6.2.1 关于渗透、反渗透的相关概念
     6.2.2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6.2.3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创新进展
     6.2.4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2.5 膜性能的优化对海水淡化系统的影响
   6.3 其他海水淡化技术
     6.3.1 核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进展
     6.3.2 CECO水电联产海水淡化处理技术
     6.3.3 CDI海水淡化技术简析
第七章 海水淡化装置
   7.1 海水淡化装置发展概况
     7.1.1 海水淡化装置的发展状况
     7.1.2 中国鼓励海水淡化装置制造业发展
     7.1.3 首台百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研制成功
     7.1.4 新类型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研制成功
     7.1.5 中国新材料制成海水淡化装置问世
   7.2 船用海水淡化装置
     7.2.1 船舶对海水淡化设备的要求
     7.2.2 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7.2.3 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的维护
   7.3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7.3.1 太阳能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原理
     7.3.2 外国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发展状况
     7.3.3 中国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研发进展
     7.3.4 新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CPC优化设计
     7.3.5 冲绳濑户太阳能海水淡化案例简介
     7.3.6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海水淡化实例
第八章 海水淡化重点企业
   8.1 以色列IDE技术有限公司
     8.1.1 公司简介
     8.1.2 IDE公司海水淡化发展状况
     8.1.3 IDE公司拟在天津建中国{zd0}海水淡化厂
   8.2 法国威立雅
     8.2.1 威立雅集团简介
     8.2.2 威立雅启动世界{zd0}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
     8.2.3 威立雅成功与澳大利亚签署海水淡化合同
   8.3 德国普罗名特
     8.3.1 公司简介
     8.3.2 普罗名特海水淡化系统及技术介绍
     8.3.3 普罗名特在外国的主要海水淡化工程
     8.3.4 普罗名特在中国的主要海水淡化工程
   8.4 新加坡凯发
     8.4.1 公司简介
     8.4.2 凯发水处理业务领域及主要技术
     8.4.3 凯发主要海水淡化工程
     8.4.4 凯发在津兴建日产10万吨海水淡化工程
   8.5 河北国华沧电
     8.5.1 公司简介
     8.5.2 国华沧电海水淡化取得重大突破
     8.5.3 国华沧电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创新
   8.6 其他海水淡化公司
     8.6.1 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
     8.6.2 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
     8.6.3 广州市晶源海水淡化与水处理有限公司
     8.6.4 珠海市格凌实业有限公司
     8.6.5 佛山市顺德德力海水淡化设备有限公司
第九章 海水淡化的前景展望
   9.1 中国海水利用发展规划
     9.1.1 海水利用的指导思路及原则
     9.1.2 中国主要区域海水利用规划
     9.1.3 加快中国海水利用的xx重点工程
     9.1.4 中国海水利用的远景目标
     9.1.5 实现海水利用规划的投资融资分析
     9.1.6 海水利用规划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9.2 海水淡化发展前景
     9.2.1 投资海水淡化产业正当时
     9.2.2 海水淡化产业前景广阔
     9.2.3 海水淡化市场潜力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1 反渗透操作压力、多极闪蒸气压与进料海水盐浓度的关系
图表2 主要海水淡化方法能耗与投资比较
图表3 三种海水淡化工艺关键技术参数对比
图表4 2010-2020年以色列水资源供需预测
图表5 Mekorot公司下属的海水咸水淡化厂分布
图表6 西班牙在地中海的三座海水淡化厂情况
图表7 2020年海合会成员国水资源消耗情况
图表8 美国已兴建与规划兴建的代表性海水淡化厂
图表9 主要淡水获取方式的成本比较
图表10 渗透及反渗透过程的图示
图表11 1968年研制的CA-CTA膜的性能
图表12 2006年通用的CA反渗透膜的性能
图表13 复合膜的典型性能
图表14 二段RO系统中的压力与膜元件位置的关系
图表15 在平均产水通量为15和20gfd时不同RO系统中的能耗
图表16 ESPA膜元件排列方式与给水压力关系
图表17 ESPA膜元件排列方式与水流量关系
图表18 浓差极化因子与水回收率的关系
图表19 脱盐率与浓差极化因子的关系
图表20 产水量与浓差极化因子的关系
图表21 超电容静电海水淡化技术与传统几种海水淡化工艺比较表
图表22 真空蒸发式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图
图表23 真空闪发式制淡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表24 海水淡化装置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图表25 太阳能海水淡化与组合式空调系统
图表26 海水喷淋量对淡水产量的影响
图表27 海水喷淋温度对淡水产量的影响
图表28 冲绳市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太阳能电池
图表29 冲绳市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图表30 冲绳市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流程
图表31 冲绳市濑户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年度生产运行性能
图表32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流程
图表33 普罗名特海水淡化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图表34 普罗名特集装箱式海水淡化SWRO系统技术参数
图表35 普罗名特海水淡化系统海外部分工程
图表36 普罗名特海水淡化系统国内部分工程
图表37 “十一五”期间中国以提供城市(海岛)居民用水为主要目标的海水淡化重点项目规划
图表38 2010-2020年中国海水利用发展目标
图表39 2010-2020年中国海水利用分地区发展目标

郑重声明:资讯 【2008-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