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莨的主要工艺流程
绸缎准备→浸莨水1次→洒莨水6次→封莨水6次→煮绸1次→封莨水12次→煮绸1次→封莨水1次→卷绸→过河泥→水洗→封莨水1次→摊雾→卷绸→检整码尺→成品入库。
上述流程中的浸洒封煮水洗等各个过程操作十分繁复,特别重要的是每经一次都要平摊在草地上晒干.其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⑴ 绸缎准备.和一般真丝绸染色准备一样,首先,绸缎进厂后要开剪成20米左右一段,因莨纱疋长通常要求18.5米,以便晒莨工人一人操作,又便于成品裁剪.每段绸疋两头缝制棉织品的穿棒套,便于操作时穿入竹竿,拉动绸疋;绸身两边要缝钉攀线,便于绸疋平摊在草地上晒莨时,钉攀线可以套入已按幅宽要求钉入草地的竹钉上,务使绸面平挺匀付地直铺于草皮上.
⑵ 浸莨水.把已准备好的绸缎共40~50段放入浸莨水槽中,用最浓的薯莨水(称“头过水”)浸过绸面,并不断用手翻动,使绸疋浸透吸匀薯莨水需时半天.把磨碎的薯莨放于竹箩内浸于{dy}个槽中得到的汁液称“头过水”的竹箩内的薯莨碎浸入第二槽中得到的液汁称“两过水”,依次为“三过水”、“四过水”(又称渣水),浸出的各种薯莨水经过过滤后放入大木桶内备用.
⑶ 晒莨.取出浸槽中的绸匹,自然脱水后,置于草地上,正面向上平摊,并将钉攀线套入草地上的竹钉,使绸疋平挺,不致卷边,曝晒至干.
⑷ 洒莨水6次.绸疋晒干后,用“两过水”盛入洒桶,洒到绸疋上,并即时用葵叶扫把将绸面上的液汁涂扫均匀晒干,如是重复6次.
⑸ 封莨水6次.经过6次洒莨的绸疋已渐成淡棕色.为使薯莨汁液渗透到织物的每一个交织点,把绸疋收起来后,放到特制的封水槽中,用“三过水”的薯莨水浸透绸疋1小时,再放到晒地曝晒,如是重复6次,叫封水.
⑹ 煮绸.为使绸疋吸收薯莨水均匀,防止交织(织眼)堵塞,将已封过水的绸疋置于大铜锅中(不可用铁锅,因薯莨所含单宁会与铁锅中的铁质发生化学变化),用“三过水”在水温约45℃~50℃时煮绸4~5分钟,并不断用手工翻动,务使煮得匀透,绸疋松身,再自然脱水、晒干.
⑺ 封莨水12次,用“四过水”,操作同⑤.
⑻ 煮绸,用“四过水”,操作同⑥.
⑼ 封莨水一次用“四过水”,操作同⑤,后将绸疋卷成筒装.此时绸疋已成半成品.
⑽ 过河泥(俗称“过乌”).此工序是晒莨的关键,需在日出前进行.首先将河泥均匀搅拌成糊状,将绸疋正面向上平摊于洁净的水泥地面上,平涂河泥于绸面,再用刮板刮匀河泥,使河泥成一薄层敷于绸疋表面,并以肉眼看不到露底为好.涂匀后将绸疋按中轴线轻轻对摺,再由操作人员出力均匀而平稳地将绸疋抬到草地上平摊半小时,保证河泥和薯莨充分接触起化学反应变乌.
⑾水洗.“过乌”后的绸疋,抬到晒地附近的河涌码头水洗,洗涤时应将绸疋从幅宽方向向上下提动,务使绸面清洁滑爽而不留泥污,此时天已放亮,再将绸疋放在草地上以清晨微弱的阳光晒干.至此,绸面已达到乌黑油润的外观.
⑿封莨.{zh1}一次封莨水1小时,目的是使绸面更有光泽,吸色更匀.封莨水后再平摊于草地上晒干.
⒀摊雾.在连续20~30个小时曝晒后的莨纱,虽然已充分吸收了薯莨液汁,但绸疋手感较硬.因此,要将绸疋在傍晚6时后,再平摊在草地上.此时,日已西沉,草根吸收了地理的水份滋润到草身,绸疋由此也吸收了草身的水份而软化.这一过程约40分钟,叫做“摊雾”.晒莨过程到此已全部完成.整个过程大约需时五天左右.
⒁卷绸、码尺、整装入库.
目前的晒莨工艺是在有经验的操作工人历代师承下来的,例如用约100公斤薯莨,粉碎后加入270公斤水成为{dy}次绸疋浸莨水的液汁(头过水),而以后的洒、封、煮过程中所用薯莨水的浓度(两过水、三过水、四过水)xx靠操作工人的经验来掌握,并视绸面色泽的深浅而调正,不能以“量”值来决定莨、水比例;又如晒、封莨水的次数亦不能作{jd1}定论,也由操作工人的经验因天而异、因地而异、因场地而异、 因人而异.

郑重声明:资讯 【晒莨的主要工艺流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