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行业,暂不鼓励自动化生产

日本制造业不鼓励生产全自动,为什么?

2016-08-03 铸造生态圈








  在判断什么时候该使用“机器代人”、自动化率多高才合适?日本新兴技术研究所总经理熊谷行裕表达的观点是:一个企业是否采用工业机器人,取决于企业生产量情况如何,投入机器人后会否更加节省劳动力成本,{zh1}结合企业损益分界点的判断来决定。


  在日产横滨工厂的MR型发动机生产车间,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率不算高,仅为40%。尤其在{zh1}一道组装工序,仍能看到许多工人站在流水线旁,与机器协同工作。



  要故意留岗位给人

  日本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历史超过30年,从技术上来说,日产等日本企业实现无人工厂已非难题。但现实中,他们却将不少岗位“故意”留给人。这是为何?

  这与一道12年前的“计算题”有关。


  “12年前,我们就已经根据汽车销售额、产品寿命、用工情况等计算出12年后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率。现在全自动化生产率达到40%,是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实施的。”日产横滨工厂博物馆馆长河村先生说,自动化率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要在边际成本上达到利润的{zd0}化。


  在判断什么时候该使用“机器代人”、自动化率多高才合适的问题上,日本新兴技术研究所总经理熊谷行裕表达了与河村相同的观点:一个企业是否采用工业机器人,取决于企业生产量情况如何,投入机器人后会否更加节省劳动力成本,{zh1}结合企业损益分界点的判断来决定。


  人机协作与工匠精神

  以“人机协作”来平衡成本与效率,还与日本根深蒂固的精益生产理念及匠人文化传统有关。


  在日产横滨工厂,GTR跑车发动机生产车间的自动化率更低,且全厂只有5名员工能够完成这种发动机的制造工作,每天仅生产8台。这5人平均年龄45-50岁,每人带教一名徒弟,退休后便由徒弟接替岗位。“这些发动机的部分测量过程,只能通过人手的感觉去完成,不能依靠电脑或者机器。”现场讲解人员说。


  “在日本,我们十分重视人相比机器的优势。精益生产的核心是依赖现场的人员,依赖他们的智慧提高生产效率。”日本经济研究产业研究所上席研究员岩本晃一说,工业4.0对日本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将日本熟练工人的技能,在机器的配合下,甚至以软件编程的方式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来源:制造业管理咨询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dy}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阅读 2223
12投诉
郑重声明:资讯 【铸钢行业,暂不鼓励自动化生产】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