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忧”解读之五

“民以食为忧”解读之五

2010-04-26 14:33:59 阅读9 评论0 字号:

  作者   杨青平


 

  “民以食为天”,从古说到今,是说让人民有饭吃是天大的事,若让人民饿肚子,则国将不国,王将不王。可是现在足食之后,人民又怀疑食品的安全性,这便是“民以食为忧”。本篇是关于饲料添加剂的话题。

  有句老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是说某种事物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也知道个一二三。就其表意来讲,在改革开放以前,确实有许多人一年到头难闻肉香。一来是穷,没钱买;二来是家畜家禽长得太慢,出栏时间太长,供应太少。为什么长得慢呢?因为猪吃糠,羊吃草,骡马牛驴吃秸秆,鸡者“饥”也,喂都不喂,让它用爪子自己从土里刨食吃,所以它们长得很慢。不过,这倒是绿色食品。现在人人都经常吃肉,有的人{yt}不吃肉就馋得掉牙。可是,许多人并没有见过猪跑,因为猪都关在猪棚里,不得乱跑,乱跑耗费能量,不长肉。现在的猪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吃的不是糠,而是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以粮食为主。以前人还吃不饱,哪舍得用粮食喂猪。“大包干”以后粮食多了,猪也吃粮食了,可是喂七八十来斤粮食才长一斤肉,投入产出的效益太低,于是科技人员就教农民用配合饲料喂猪。

  所谓配合饲料,就是在饲料中添加许多营养成分。主料是玉米。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人吃得少,都用来做饲料了。油料作物榨油后的豆粕、棉籽

粕、油菜籽粕,富含植物蛋白,是次料。还要加些动物蛋白,如鱼粉、骨粉。剩下的,统称为饲料添加剂:需要加多种矿物质;需要加多种维生素;需要加多种氨基酸;需要加多种有益xx,以帮助消化吸收;需要加甜味剂、香味剂,以增进食欲;需要加多种xxx、驱虫剂,以抵抗病菌、寄生虫侵袭。好了,配合饲料做成了。不过,这只是大致的配方,具体的配方更复杂:饲养的对象不同,配方不相同;同一种饲养对象的不同生长期,配方亦不相同。从营养平衡角度讲,人吃的还不如它们吃的,人若吃配合饲料,一定更健康。它们的营养如此平衡,自然长得快,出栏早,卖钱多。

  从科技含量和规模上看,饲料工业不亚于食品工业,备受重视,有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对其进行规范,什么能加、加多少,什么不能加,都有明文规定,而且职能部门还要进行监督检查。但是,为什么人们对饲料添加剂仍然心存疑虑呢?原因有三:

  一、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让人们不寒而栗,人们不熟悉现代养殖业,不熟悉配合饲料,以为都是饲料添加剂惹的祸。其实,这三种毒物都不属于饲料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且只是个别现象。市场上的蛋奶肉鱼,总体上是安全的。

  二、肉没有以前的香了,是不是因为添加剂?这是实情。添加剂使饲料的营养成分更全,猪、鸡便长得很快,生长期很短。过去一两年养成一头猪,现在几个月就出栏了。肉的香味与生长期成正比,生长期长,动物体内合成的香味物质就多,反之亦然。过去炖老母鸡,半道街都能闻到香味,现在在厨房里也闻不到。但是,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未下降。我们满足了食欲,只好降低味觉、嗅觉享受。如果去掉饲料的添加剂,虽然可增加香味,但畜禽却长得慢,饲养者便不赚钱,那么市场供应就少,我们就吃不到肉了。

  三、作为添加剂的xxx会不会滥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这样说,饲料中xxx滥用的问题,与医院xxx滥用的问题是相似的。有的滥用,有的不滥用。据统计,全中国每年的xxx产量,一半用于医药,一半用于饲料。如果饲料中xxx滥用,蛋奶肉中就会有残留,人吃了,就留在人体中,那么,xxx就下降,再吃xxx类xx就可能不管用。看来,不光医生会给我们滥用xxx,猪牛羊鸡鸭鹅也会给我们滥用xxx。虽然我们不能拒绝医生给药打针,但是我们可以少吃点蛋奶肉。饲料不添加xxx如何?这不利于防病。成百成千成万的畜禽挤在一起,随便得个什么病都会迅速传播导致死光的。所以,必须打针、喂药,防病治病。这很费人工,只有在饲料中添加xxx,防病治病才最省事。但是在欧盟,为防止滥用,就不准xxx加在饲料中,那么饲养者防治病害只好不辞辛苦地一头头给药、打针。欧盟能做到,我国为什么做不到?许多专家已经发出呼吁。

  说到底,饲料添加剂之忧,主要是xxx之忧,这与医院滥用xxx之忧一样。何以解忧?唯有做出硬性规定。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民以食为忧”解读之五】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