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来到我们PCHOME评测室的E6500K处理器,凭借惊人的表现让我们为之震撼,最终的超频结果令小编本人也感到十分惊讶。更有不少网友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这款处理器的详细信息。本次我们专门针对E6500K处理器的超频过程,列出一些心得与体会,供网友们分享。对于E6500K的规格本身,我们已经无需再多做介绍,《稳超4.8G 奔腾E6500K功夫评测》一文中已经罗列的非常明确,但是在这款特殊的处理器背后,还有一些并不为广大玩家所关注的细节在影响着整体的测试。 而这些细节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 细节也决定着这款产品的来龙去脉,以及我们今天所探讨的一切。
{dy}款解锁倍频的K系列产品,为什么是E6500?
这个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但是也有着基于工艺背景和处理器自身设计的原因。首先我们知道,E6500处理器归属奔腾系列,奔腾系列已经被INTEL定位为基于酷睿品牌之下,面向低端市场提供有限性能的产品。因此奔腾E6500处理器的核心设计可以比同样属于双核处理器的酷睿品牌型号节省更多的核心面积的同时,提供处于该定位之下所需的性能。
由这张-Z处理器的识别信息我们可以看到:E6500K处理器,核心代号:Wolfdale,但是Wolfdale核心却有两种设计。一种是基于完整规格的45nm酷睿2双核处理器E8XXX系列,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E8400,晶体管数量约为4.01亿个核心面积约为107平方毫米。另一种是低规格的缩小版Wolfdale核心,其制造出的处理器被归入酷睿2双核处理器 E7XXX系列,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E7400。这一版本的Wolfdale小核心,晶体管数量减少到了2.28亿个,同时核心面积减小到了82平方毫米。除了物理核心的实质性区别外,基于相同核心的奔腾双核E6500K处理器与以E7400为代表的E7XXX系列处理器相比,也去除了包括VT功能,SSE4指令集单元等等部分,同时也屏蔽了1M容量的缓存,使得缓存容量缩减为2MB。
众所周知,在相同工艺下,基于相同架构设计的处理器,晶体管数量越少,功能单元越少,其功耗也就越低,发热量也就越低。因此在风冷条件下,晶体管数量少,功能单元少的处理器也就更有利于冲击其在特定散热条件下的物理极限。对于E6500K所处的市场区间,风冷环境是最常见的,因此也可以说,基于缩小版 Wolfdale核心制造的处理器也就是最适合进行风冷超频,冲击芯片物理极限的产品。此外相比更低端的E5XXX系列奔腾处理器,E6500K还拥有更高的1066前端总线,在冲击极限性能时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带宽的限制,因此INTEL选择了E6500K这款产品解锁倍频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不过,这些有利于超频的条件也正是限制E6500K性能的原因所在,相比酷睿2 E7XXX系列,E8XXX系列处理器,缓存上的差距,SSE4指令集的缺失,VT虚拟技术的取消等等硬伤也使得其在日常的应用的性能上难以与定位更高的酷睿品牌处理器向匹敌,毕竟这些特性是无论通过怎样超频也无法弥补的。因此E6500K的{zd0}价值,在于让玩家可以亲手触摸 45nm工艺所能达到的夸张极限,从本质上说,这是一款世界范围内也难得的,专属于中国玩家的DIY“高级玩具”
对于解锁倍频的优势,少数用户可能存在一种误解,既然解锁了倍频,那么我选择不碰外频,直接大幅调高倍频,是不是就可以获得一个{zg}的超频成绩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小编的亲身体会,只对E6500K处理器简单的提升外频,并不容易获得{zj0}的超频效果,同样也不能获得{zj0}的性能。
一个需要超频玩家注意的是,在基于Nehalem架构设计的Core i7处理器之前所发布的INTEL处理器产品,前端总线和内存性能的表现对总性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时候前端总线往往也成为区隔INTEL处理器品牌与产品线的元素之一,例如INTEL奔腾E5XXX系列处理器的前端总线统一为800MHz,E6XXX系列则统一为1066MHz,酷睿2 E7XXX系列也统一为1066MHz,而{dj0}的双核处理器E8XXX系列则统一为1333MHz,前代Core2 Quad QX9770的前端总线则默认即达到惊人的1600MHz。
因此,对于INTEL处理器的超频,必须使得前端总线和相关的内存频率与处理器的主频成一定比例的增长,才能够得到{zj0}的性能表现。同时,对于E6500K处理器所具备的266MHz外频,如果仅调节倍频,那么每提升1倍频,且得以顺利的通过初步测试的话,也就意味着在其之上还有266MHz的超频潜力有待我们通过提升外频的方式去挖掘,而如果仅仅继续提升倍频,则失败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在我们的测试中发现,4.5GHz的主频对于E6500K来说确实是一个类似于“临界点”的频率值,在这个数值之上,选择合适的外频与倍频组合,以及FSB频率,对于E6500K的超频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总而言之,E6500K处理器解锁了倍频的确是其相对同类型处理器所拥有的{zd0}优势,但是这一优势也并不可以盲目的使用,同样需要配合其他针对INTEL处理器的传统超频方式进行细致的调节
对于E5XXX系列处理器有过超频经验的用户都知道,对于体质较好的全电容版E5XXX系列奔腾处理器,适当的增加电压后,逾越4GHz并不是非常困难,{wy}的问题在于其电压的选择及处理器体制的挑选。
除了早期的5电容版E5XXX系列处理器外,后续到货的2电容版本在超频的极限潜力上有所削弱,因此5电容版本也就成为了超频{jp}的代名词,现今在许多地方,这样的产品已是可遇不可求,与其多花不菲的价格与精力去挑选,不如考虑下定位略高的奔腾双核E6XXX系列,乃至酷睿2双核E7XXX系列。
不过对于我们手头的这颗E6500K,其超频能力显然不受电容门的限制......
对于E5XXX系列奔腾处理器的超频,如果要逾越4GHz,通常1.4V左右的核心电压是必须的,也不排除少数用户手中的{jp}可以在更低甚至默认的电压下即可达成。但由于倍频的限制,1.4V电压更多的时候被用于冲破处理器与芯片组之间存在的外频墙,通常受限于主板的品质,外频越高,则超频的难度会超线性比例增加。因此对于解锁了倍频的限制的E6500K处理器,可以大大减轻主板的压力,削弱甚至xx所谓的外频墙(毕竟对于大多数品质过硬的主板,333MHz之类的外频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让所增加的电压更直接的施加在处理器本身冲击更高的时钟频率上。
我们手中的E6500K,因为解锁了倍频,默认电压冲上4GHz毫无问题,更重要的是以低电压冲击4.5GHz,最终我们在1.325V下达成4.5GHz,并且可以通过初步的测试,此时主板电压虽然设置为1.325,但是识别出的电压仅为1.3V。同时由于超频的强制,即使C1E开启降频,核心的电压值也保持恒定不变,功耗也几乎没有改变。
对于所施加电压的具体幅度,小编认为恐怕见仁见智,对于不同体质的处理器,达到一个具体的频率水平所需要提升的电压值并不相同,这个幅度通常还要收到相关的主板的影响,有的主板会有所谓“掉压”现象,而 另外一些主板会有所谓“偷加”电压的现象,无法一概而论。不过有一种外在的衡量方式可供玩家们选择,即:在不同电压下处理器所产生的温度与对电能的消耗。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数值是可以通过外在的仪器乃至人体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
在我们的测试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E6500K处理器的温度受电压的影响非常明显,并且依 照惯例有着某种惯例在支配。例如我们都知道INTEL在处理器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High-K材料,可以非常稳健的控制处理器内部的漏电流,进而有效的压制功耗,因此如果我们要让处理器的晶体管性能突破原先设定的极限时,我们所需要的极限电压也就相当高,进而产生的温度也相当可观。
在我们的测试中,INTEL 45nm HKMG工艺在1.4V以下的电压水平中,可以保持很低的温度来提升时钟频率,超过1.4V之后,温度就开始有明显的上升,空载状态下通常可由35摄氏度提升到40~45摄氏度左右。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散热器,要控制这样的电压水平所产生的待机温度都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当电压逾越了1.4V,尤其是1.45V之后,待机温度依旧可以轻松应对,但是满载时温度的提升就必须有更强力的散热器来镇压了。
在测试中,我们在核心电压为1.43~1.45V进行满载测试时,E6500K可以稳定运行在4.675GHz之上通过全部的性能测试,在满载状态下其温度直逼70摄氏度。
当我们以1.5V以上的电压冲击4.8GHz的风冷极限时,温度更是突破80摄氏度直逼90摄氏度,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款足够强大的散热设备做辅助........
与温度相伴的是其功耗的飙升,当电压值处于1.45V以上时,处理器的功耗大幅提升,相比默认电压下E6500K极其优秀的待机和满载功耗,此时的功耗水平只能用夸张来形容,不过这也正是极限超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默认电压下,E6500K的平台满载功耗仅有123W不到,而1.5V以上的电压下则突破了200W,从这个侧面其实也可以看出对于某一款CPU超频时,用户需要对该处理器的工艺类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以此来衡量该处理器所能承受的{zd0}电压等等限制。
诚然,对于许多超频玩家而言,对INTEL官方所规定的“安全电压范围”根本就不屑一顾,甚至根本不了解,但事实上,从这些处理器的技术规格上,有经验的用户就可以初步把握处理器的体制及上限,以此衡量在什么环境下,该处理器所能达到的{zg}超频上限,如果在此环境下无法达成,是否还值得以更高的电压来冲击。因此,处理器超频,玩的不光是“RP”,更多的是玩技术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