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洁著华章
——记临沂矿业集团马坊煤矿矿长、党委书记朱玉清
特约记者杨传信
本刊记者齐 琳
朱玉清,男,出生于1964年3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2004年3月至今,任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坊煤矿矿长兼党委书记。2004——2007年两次获得全省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压煤村庄搬迁办公室授予“2005-2006年度全省压煤搬迁先进工作者”;2007年,先后被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临沂市总工会授予先进个人和“振兴沂蒙劳动奖章”;2008年12月被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授予“2008年度优秀矿长”荣誉称号;并于2010年1月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2009年度安全生产三等功”。
六年风雨兼程,六年高歌猛进。2004年,马坊煤矿还是一座煤炭资源枯竭、濒临关闭的老矿井,短短数年,它就脐身全省乃至全国国有煤矿安全管理先进行列。截至2010年3月25日,该矿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5306天。先后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授予“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2A级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示范矿井;被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授予“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称号。那么,在从老煤矿到现代化煤矿企业嬗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奋斗历程和动人故事?又是谁在带领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坊煤矿。
以人为本,实施“科技兴矿”战略
“我们一直在探求企业发展的规律,其实这个规律只有两个字可概括——人本。以人为本使我们去创造,去创新,以人为本使我们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朱玉清多次强调。
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安全管理上,朱玉清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严管重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人本管理”。他将企业的目标同职工的追求有机结合,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完善执行措施和反馈机制,使制度的执行更加尊重职工的人格、权利和主人翁地位,使职工更加自觉的认同制度、维护制度、遵守制度、完善制度。
煤矿企业“人命关天”,标准化建设是煤矿的生命工程,标准化是本质型安全矿井的关键。在朱玉清的带领下,该矿以创建高标准的精品工作面、精品采区为主线,通过实施“三个转变”(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静态向动态转变、被动向主动转变),突出“三个重点”(特殊作业环节达标、生产源头达标、质量标准化精品队伍建设达标),狠抓“三不准”(质量不达要求不准生产、操作不规范不准上岗、设备设施不符合质量标准不准投入运行)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现了“三个提升”(质量标准化档次提升、质量标准化精品品位提升、质量标准化科技含量提升)。
安全科技是企业提高安全程度的重要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04年,由于矿井机械化水平低、系统不完善,安全生产水平较差,朱玉清毅然投入安全技措资金1400多万元,对矿井的提升运输、采掘、供电、安全监控监测、地面注浆系统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提高了矿井机械化水平和生产能力。2005年以来,又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新装备了喷浆机、气动钻机、锚杆钻机、KJ251煤矿人员考勤定位系统,优化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井上下安装了8部皮带,实现了运输皮带化;推广使用了锚网、锚网索、锚网喷支护,实现了掘进巷道锚网化新工艺;新建了井下变电所、泵房,采掘工作面应用了煤层短壁注水器;各斜巷安设气动挡车栏、气动道岔、气动风门;并于2006年上了建矿以来{dy}个综采工作面,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以及原煤产量、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带领生产技术人员先后编制了《马坊煤矿五灰预注浆改造五灰含水性综合治水采煤工程技术设计》、《马坊煤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马坊煤矿皮带斜井设计》、《马坊煤矿六采区煤仓设计》,并进行了实施。其中,仅马坊煤矿五灰预注浆,改造五灰含水性综合治水采煤工程技术和粘土水泥浆替代单纯水泥浆,注浆改造底板承压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管理创新,实现矿井“效益{zd0}化”
有一种精神叫穷则思变。朱玉清带领马坊矿人不仅穷则思变,而且小则思变,危则思变。六年来,马坊煤矿始终在求变。一个“变”字,反映出朱玉清的博大胸怀和事业境界,反映出朱玉清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愿望。
随着企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朱玉清在开采技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下狠功夫,为煤矿管理机制的创新探索了一套新的方法。
马坊煤矿是一座1976年复建的老矿井,产量低,生产战线长、人员结构老化,井下一线职工相对较少,如果不加强经营管理,企业就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于是,朱玉清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寻求良策,终于找到了坚持经济发展观的新路子。
结合矿井资源即将枯竭这一现实,朱玉清优化全面预算制管理,使其在经营管理运作中更加系统化、科学化。重点突出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继续挖掘内部潜力,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建立了各单位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成本分解细化,层层落实,确保指标到人,使人人有压力,个个有任务,并严格考核,实行重奖重罚。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节支降耗、修旧利废上大做文章,进一步细化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定额标准与预算控制目标,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切实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重点控制预算费用开支和现金流入与流出,跟踪煤炭市场行情的变化,使预算贴近实际、增强预测与掌控能力。同时强化煤质管理,充分利用市场行情,做精做细煤炭产品,提高综合售价,用有限的资源获取相对较多的经济收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确保了该矿“经济效益{zd0}化”。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马坊煤矿的实际来看,出路在于发展,希望在于发展,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系于发展。朱玉清在抓好生产安全工作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抓好9603、9605、10602综采工作面以及8603炮采工作面的生产。加强对边角残煤的回收和工作面浮煤的清理,提高回采率,以尽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同时还继续对9605工作面进行煤层底板注浆改造,确保采掘接续正常。注浆改造不仅能够提高矿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关系到马坊煤矿今后的发展。
实施村庄搬迁,确保矿井可持续发展
在对马坊新村搬迁工作进行验收时,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乔乃琛指出:“临矿集团马坊矿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不仅改善了马坊村,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了招商引资。这些做法,为全省压煤搬迁工作积累了经验,很值得其他县(市)区学习推广。”
截至2003年底,马坊煤矿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6.6万吨,且全部为护巷煤柱。朱玉清上任时,正是该矿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就在他苦无良策之际,他发现了新的生机。据生产技术部门分析,井田东南部300米处为肥城市石横镇马坊村,村庄下压煤90.1万吨。针对这一实际,他与党政班子成员一起反复调研、论证后,决定破釜沉舟,实施压煤村庄搬迁,并于2004年3月签订了搬迁村庄协议。
确定搬迁压煤村庄后,朱玉清从加速地企融洽、实现共同发展的角度,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村支两委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稳步推进。在达成共识、创新思维、科学组织、审慎操作、搞好关系上下功夫,实施分管矿长靠上抓,搬迁办盯靠现场抓,促进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实施村庄搬迁,解放了原煤储量,解决了700余名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为矿井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维护矿区稳定,促进矿井和谐发展
维护矿区稳定,保持安定团结,是实现矿井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职工群众安居乐业、职工队伍稳定的基本条件。朱玉清坚持倡扬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办法。坚持开门搞活动,让职工群众满意。他建立健全了“问题由职工提、点子由职工出、过程由职工督、效果由职工判、满意由职工评”的职工广泛参与机制。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谈心活动。牢牢贯彻“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思想,始终坚持把解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xx,特别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系职工群众利益的“小事”抓起,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
职工群众得实惠,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朱玉清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管经济形势怎么变化,“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核心理念不变,关爱职工、改善民生的决心不变,马坊煤矿创造一切条件努力营造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
在肥城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双百帮扶”活动中,马坊煤矿与唐庄村结成了“双百”帮扶对子。真诚帮扶,情暖人心,受到了唐庄村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并在肥城市开展的“鲜花送文明”活动中荣获“文明之星”荣誉称号。
冰清玉洁志高远,丹心秒手著华章。在广袤的大地上,科学发展观是一曲气势恢宏的华彩乐章,而优美抒情的煤矿进行曲也在肥城矿区回荡。马坊矿人用自己劳动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和集体的智慧为这华彩乐章和行业曲调增添一个个动人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