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日记- xx宜宾县教育 ...

一个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日记

2010-04-26 23:53:36 阅读13 评论0 字号:

200971日,接到宜宾县教育局通知,我将于2009108日到20091028日,在北京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一个培训,培训名称叫“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培训地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领导告诫我,说这个培训很有意思,名额也不多,四川省就宜宾、成都、自贡各一人,叫我要珍惜。

为了落实领导“要我珍惜”的指示精神,我将这期间的见闻感受弄成文字,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表示我“珍惜”了。是为序。 

2009108    星期四    天气 阴

今天我将乘坐900的飞机去北京。为了不误机,昨天就到了成都,住到了双流机场的机场宾馆。

早上700,夫人发信息,要我起床乘机,信息刚看完,机场宾馆总台叫早的电话打进来,很轻柔的告诉我该起床了。

于是起床、洗漱、出门、吃饭。

740分,进入机场,走了一大圈,不晓得在哪里换登机牌。麻起胆子问一机场服务员,她向我要身份证。将身份证往一机器上一贴,牌子出来了。哈。

800,进入候机大厅,加入到已成长龙的C9候机人群,缓步走上机场大巴,把我们拉到很开阔的机场一角,徒步登机。我的座位临窗,很好。一路行来,平安、顺利,1126分降落在首都机场。只晓得是首都机场,其他一概不知。

打车,走了很久,到了目的地,时间是1351分,车钱290元。

于是,报到。食宿不要钱。一个学员一个套间。宿舍里摆放着一个书包,里面有书籍、日程安排册、笔记本、笔。看了日程安排册,发现周六、周日也有课程。

下午6点,来自四川的3个人汇合到一起,相约到了一个叫“湘菜馆”的地方吃饭。虽然是{dy}次见面,但是大家还是有说不完的话。最引起共鸣、也是谈得最多的还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再分配”。终究只是校长,还是只能停留在讨论阶段,无果而终。 

2009109    星期五    天气 阴转晴

今天早晨630分闹铃就响了,这是我在家早晨起床游泳的时间。索性起床。洗漱完,到一楼餐厅吃饭。餐厅外已经聚了很多人,候到730分,餐厅准时开门,人们安静的鱼贯而入,自觉的排队取饭。一个服务员见我前面的男士胸前挂的是“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校长培训班”的牌子,柔声却坚定的说“对不起,校长班的该到二楼就餐。这里是市长班学员的就餐地点。”我也是校长班的,悻然退出。上得二楼,细看陈设、菜肴与一楼一样。哎。

8点,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到,学员们在操场上站队相迎,副部长讲话后,便照相合影。之后到专家公寓二楼“永珊厅”举行开班仪式,听副部长的开班报告。

副部长讲了近3个小时的话,除高级行政官员该有的政治觉悟和口吻以外,没有听出什么韵味。只记得她说“幼儿教育不是普通的学校教育,学前教育是目前的duanban”。我在笔记本上写的是“短板”,也不晓得是不是这个意思。

副部长讲完话后,学院宣布纪律。纪律中最有意思的是“不准旷课,不得迟到早退。违者将通知学员所在的教育局。”另外,“可以请假,要请假,必须出具学员所在学校和学校所在的教育局盖有鲜章的请假条。”接下来,分班。102位校长被分为1921人不等的5个小班。相同省份的人不能在一个班,四川来的三个人也被分开了。我被分到第三班,19个人,来自不同的19个省、自治区。

下午,2点,学院安排“破冰行动”。就是各自介绍自己的学校、爱好。

轮到我,我没有介绍观音镇中心学校,也没有介绍我的爱好,我介绍了我的家乡—宜宾。

我说,我来自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大家只要记住三点就够了。{dy}点,万里长江的上游叫金沙江,下游叫长江,金沙江改名叫长江的地方就是宜宾。第二点,宜宾是五粮液的故乡。第三点,宜宾有四个人大家都认识,{dy}个叫吴玉章(吴玉章本来是荣县的,荣县原来隶属于宜宾),第二个叫赵一曼,第三个就是前总理、委员长李鹏,第四个(我举起我面前的座牌说)就是我。哈哈哈。

晚上6点,会餐。菜很多,但是不合我的口味。餐会上,喝的酒是五粮液酒厂的“京酒”。这种餐会,用咱宜宾的酒,很自豪。

餐后,我与西藏、浙江的两位校长相约去游泳,体育馆的管理员不让游,说我们三个人都喝了酒。罢了。 

20091010    星期六    天气 晴

听了{yt}的课,有点累。

上午,讲课的是中央党校的段培君教授,理论水平很高,不错。下午{dy}段上课的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史朝教授。

下午第二段,是一日本教授讲课。名字叫八尾坂修。语言不通,好在有同声翻译。他的课,有三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是,日本的校长没有办学自主权,得听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二是,教师工作很累,说是40个学生配一个老师;三是,学生不爱学习,成绩很差,高一的数学老师还不得不给学生补小学45年级的数学课。

除了上述三点,还有一个细节,我很感动。前面段、史两位来讲课,是直接往座位上一坐,便开始摆弄课件。八尾坂修走上讲台,便咿哩哇啦一番,同声翻译告诉我们,八尾说:大家好!{dy}次见面请多关照。我是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的八尾坂修,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日本的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领导力》。请问我能坐下讲课吗?八尾在大家的掌声中坐下去了。

他妈的,八尾。八格。

顺便提一下,给八尾做同声翻译的,是清华大学的教师,女的,叫梁爽,人长得很漂亮,翻译得很棒。

晚上,去了鸟巢、水立方,车游了天安门。往返70公里,花了6个小时。 

20091011    星期日    天气 阴转小雨

走进报告厅,看电子显示屏上的内容是“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管理”,讲课的人是齐齐哈尔“东亚学社”的董事长曹勇安。

他的经历很特别,知青、教师、校长、教育处长、民办学校董事长,现在是校企合一的“东亚学社”经济实体董事长。他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现在还在上课,每周5节课。

课讲得非常棒,具体、生动、诙谐、实用。他讲课不看课件,但讲得特别流畅,xx是信手拈来、妙语连珠,纵横捭阖、荡气回肠,听得我通体温润、神思飞扬。

从实战中走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宰相应出于州县,将军应出于卒类”有道理!

他善于利用国家政策。他当初在一个大型国企当教育处长,国企出现亏损,子弟学校举步维艰,他领办了该国企的小学和中学,没有花钱,就有了自己的学校,他{wy}的负担是承担学校所有教师的工资。学校出了质量后,就有了特色,就有了影响,就有了市场,家长、学生趋之若鹜。10多年艰难、10多年奋斗,身家过亿,也产生了很多眼红、非难。于是他开始向职业大学发展。大学办起来后,他将小学中学悉数赠送政府,回应眼红和非难。政府也客气,在齐齐哈尔市的黄金地段用8万平方米的土地作为回馈。刚好赠送出去,义务教育就免费了。

今天中午,我吃了到京后的{dy}顿饱饭。因为四川彭州的钱万琼带来了四川的“饭扫光”。

感谢钱校长的救命之恩。 

20091012    星期一    天气 晴

早晨起来,阳光明媚,对着东方的旭日,伸了一个懒腰,身体放松,心情也非常轻松。

果然,今天的课听得也愉快。

上课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形象设计师徐晶。

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就是由她主持设计。

她真能说。一上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她讲的“教育界{ldz}形象设计”这一课题,于我本来就很新鲜,再加上她是重庆人(老四川),又侃侃而谈,绘声绘色,现场示范,深入浅出,让我一整天都很亢奋。

她认为,教育界的领导,其形象应该是“职业的、文化的、现代的”,而且这个排序也不能变:首先给人的感觉是“职业人”,重要的是“文化人”,{zh1}才是有“现代感”。她不赞成教育工作者赶时髦,因为“时髦是被下一轮时髦嘲笑的风格!”

我原来知道“艳俗”这个词,也知道这个词所指的个体现象,但是不晓得“艳俗”是怎样造成的。徐晶给了我答案:色彩搭配是文化修养的温度计。

晚饭是与原泥溪中心学校副校长蒋朝兵一起吃的。他把我整醉了。 

20091013    星期二    天气 晴

吃过晚饭,就去体育馆游泳。这是我第二次来体育馆。{dy}次来,是9号晚上,当时管理员说我喝了酒,不让游。今天允许游了,但是只能在浅水区(1.4米)游。如果要到深水区游,必须要持有在北京市体委考试过关的“深水游泳证书”。这是规定,是制度,得遵守。于是就在浅水区游了1个小时。

游完泳,回到宿舍,整理{yt}的日程,梳理{yt}的学习内容,突然觉得“政府办教育,校长办学校”这个提法挺有意思。这是北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讲完课后,我们班的学员,来自哈尔滨秋实中学的校长提出来的话题。

她认为,“政府办教育,校长办学校”,就是政府发教育券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持券上学校,学校凭券到教育局或财政局兑换办学经费。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也解决了校长认真办学的问题。

教育体制会这样改吗?体制的改变是必然的,但是改变的方式应该是渐进的。 

20091014    星期三    天气 晴

今天是整个学习期间,{wy}的{yt}“文化考察”。考察线路是河北的保定。

早上起来,清风拂面,阳光普照。坐上考察专车,往南行驶了150公里,到了保定市清苑县的冉庄,参观地道战遗址。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钻入地表2米深以下的地道中,昔日的战争气息虽已散去,但地道里的难受还是有了真切的体会。地道宽不足1米,{zg}处1.5米,我的腰始终弯曲着。想到战争期间,抗日军民还要在地道中长久生活和进行艰苦的战斗,肃然之情油然而生。

吃过午饭,来到保定市,参观了全国xx园林之一的莲池。莲池在干燥、广袤的华北大地上,以江南风韵独存,难怪清朝帝王累累宠信于此。

接下来,参观了直隶总督衙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均在这里任过职。总督衙门占地很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衙门中的办公设备、生活设施,觉得太简朴,甚至简单。

一路上,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建筑。清苑县城、保定市区,建筑都很低矮,在宽而长的街道两边,全是23层的建筑,给人一种趴在地上的感觉。我臆断,北方不远处是京城,建筑也得遵守匍匐揖拜的规矩吧。

不得而知。 

20091015    星期四    天气 晴转阴

今天听上海来的专家顾泠沅的课。

他的课是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彭恩林(美国佬自己取的中国名字)考察中国教育后,比较美国与中国教育异同开始的。

彭恩林到中国,用了6个月的时间,考察了上海的基础教育,他看到幼儿园里的幼儿,坐得很规矩,对顾泠沅说“他们这么守纪律,给人很有责任的印象。”看到小学生的作业,不由感概“不堪重负。”看到中学生的学习境况,评价是“令人恐怖的身心负担”。

彭恩林离开中国之前,举了一个“学游泳”的例子来说明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异同。

美国的老师,教学生游泳,是这样做:老师把30个学生叫到大海边,说我们今天学游泳。游泳,就是人跳到水里,用力挣扎,否则就要被淹死。注意,我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游泳就是用力挣扎,这是要领;二,有危险,这个危险就是死,从法律角度我已经预先告知了你们,怕死的可以退出。美国的30个学生都跳进了大海,{zh1}只有10个学生挣扎出了水面,另外20个都淹死了。中国老师教游泳,先在教室里对30个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进行演示,再到游泳池搞示范。示范的时候有10个学生会了,另外20个没有会的,老师反复辅导,也会了。于是再到大海里游,30个学生都活着呢。

彭恩林说,美国式教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有20个学生死了;中国式教育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30个学生只会一个动作。

彭恩林说,美国式教育,教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差,但敢于创造;中国式教育,教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高,但创造性差。

顾泠沅便开始了“行动学习,知行合一”的报告。

一个有趣的老头。 

20091016    星期五    天气 晴 有风(5级)

王宝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专门研究中学教育的。他讲得最精彩的,莫过于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他说,我们现在如果不“用教材教”,迟早要遭遇尴尬。于是,他介绍了一位老师教《拿来主义》时遭遇的尴尬。

老师一进课堂,向同学们交代了本堂课的任务,便按照教案开始“教教材”,讲了不到10分钟,一个学生举手了。

老师:你有什么事情或者问题吗?

学生:老师,这篇课文,教参上是不是要求教3课时?

老师:对呀。

学生:老师,我建议您讲一节课就够了。

老师:为什么呀?

学生:《拿来主义》是鲁迅文章中的三流文章,怎么用得着讲3课时?

老师:为什么呀?

学生:《拿来主义》不就讲批判继承吗?康、梁维新不就这一问题吗?主题不新,他不是三流文章吗?

老师:还有什么吗?

学生:还有。烟灯、烟枪、xx,该怎么处置,我们这个班的同学都知道,还讲什么呀。

老师:还有什么吗?

学生:还有。鲁迅说“姨太太尽可以遣散”,但是他思考过,遣散以后的社会问题吗?

学生:有人说,鲁迅的文章是xx、是投枪。但是,他“匕”过的,“投”过的,真的死了吗?《围城》死了吗?《橘子红了》死了吗?

学生:鲁迅是一个无政府的个人主义者,他住在租界里,还说“关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我们中学生能学他吗?

学生:我们听报告、上网、看书、查资料,对鲁迅和鲁迅的文章已经知道得不少了。老师您按照教参上的内容讲,能教给我们新东西吗?老师,我们最想听听您超越教参的见解。

学生:老师,我家里有一本书,《文人相轻》,是一个台湾作家讨论鲁迅等人的。您在书店已经买不到了,我可以借您看两周,两周以后,您得还我。

学生说完坐下,老师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余下的课堂时间在死寂中过去。

王宝祥认为,这个老师,有两个原因使他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一、他就是“教教材”。他没有遵循“教学活动是创造性劳动”这一特点。

二、他忽略了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低估了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

王宝祥{zh1}告诫式的说: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如果没有学生需要的信息,那就是废话。静静想来,废话连篇的老师,怎会不遭遇尴尬? 

20091017    星期六    天气 晴

今天上午讲课的老师是国家教育学院的乔玉华,主题是“学校安全与管理”。所有参加培训的校长对乔老师都很期待,希望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得到专家的指点。但是乔老师的课上得很无奈。讲到{zh1},她“高屋建瓴”的告诫我们: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

为此,我一整天都很气馁。下午教育部一个官员,来找我们座谈“学校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和建议”,我也一言未发。 

20091018    星期日    天气 阴转晴 有风(6级)

北京市八中的龚正行、北京市光明小学的刘永胜是今天的主角。他们两人都是65岁以上的人,都是今年上半年卸任的校长,都是专家型校长,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京市八中,多年来,重点本科的升学率为{bfb},升清华、北大的人数占升学人数的2530%。从龚正行的讲话中,我听出来,北京市八中不补课,质量照样高的原因有三点:一,北京市八中的生源来自全北京市,甚至华北地区或更远;二,北京市八中的师资来自全国各地;三,北京市的高考题,由北京市自己命。

北京市光明小学的刘永胜,就是“我能行”的发明者、践行者、推广者。他对当前高考制度的看法,我觉得很理性。他认为“高考只能改革,不能取消”。他解释说,高考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大制度。有了高考,山区的孩子,农民的子弟,贫寒人家的孩子才有进入城市,进入机关,进入企业管理层的途径。如果没有高考,机会和美差都会被城市的孩子所独占。正如公务员“逢晋必考”一样,如果不考,晋升的机会会永远被有钱有权人的子弟所独享。

真是高度不同,视野不同。 

20091019    星期一    天气 晴

胡新懿,一个竭力主张大力改革高考制度的人,他认为,人口当中“精英只占3%,绝大多数人是普通劳动者,没有理由让97%的人成为精英的殉葬品”。他对高考失利者“做饭不如嫂子,挑水不如妹子,种地不如老子”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心理自闭、孤傲不群现象,痛心疾首。他认为“现在上大学,更多的是反映人的文化水平的提升,不能对上大学赋予太多的内容”。

他竭力主张“让学生从小就要懂得规划人生”,因为只有经过规划和设计的人生,才能闯出精彩。他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总是要求每一个学生,从小就要立志成为科学家、成为艺术家、成为企业家、成为政治家”,这些目标设定得太高,难以企及,如果每一个学生真的都实现了这些目标,那么人类就完了,因为到那个时候,就没有劳动者来为这些“家”们工作了。为此,他主张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帮助孩子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明白“我是谁”;然后弄清楚“我要去哪里”和“我怎样到达那里”。在行进的路上,还要允许孩子对原来的设计进行调整。

为了有效的推销他自己的这些主张,同时为了阐述实现他的主张的途径,他今天讲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 

20091020    星期二    天气 晴

陆士桢,一个身体敦实,举止优雅,着装得体,谈吐幽默的女性教授,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她上课的内容是“中小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她讲的内容很有意思。

一、中小学生生长的时代特点。

1、社会价值多元、经济基础多元、意识形态多元,决定了价值选择的艰难。

2、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选择是物质和现实,而人的{zj2}满足依然是精神满足。物质、现实、功利的市场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人的精神需要的选择。

3、传播方式走向大众化、草根化,传统的组织传播、精英传播、xx传播面临挑战。互联网加速了大众传播、草根传播,网络使市民的社会参与势不可挡,xx社会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新格局。

4、社会组织发生变化。正式组织影响力下降,非正式组织日趋活跃,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向深层次的观念、价值发展。

二、少年儿童发展呈现新特点。

1、与社会的互动频繁、深入。

2、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约束,但是实际能力相对不足。

3、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积极主动,但是缺乏扎实的动力支撑,心理较为脆弱。

4、处于承载家庭和社会{zd0}期望、最受社会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生存压力大。

三、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多、成效差。

1、目标内容脱离儿童少年的实际。目标高深,脱离儿童少年和社会经验的实际;内容抽象,影响少年儿童的理解;标准单一,无法适应儿童的多样性;与人格塑造分离,直接造成心理问题。

2、德育过程脱离儿童少年的主体。传统德育以儿童少年为客体而不是主体;德育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没有从少年儿童出发,而是反映家长或老师的愿望;忽视德育教育中的互动,教育活动过程中,少年儿童低参与甚至不参与。

3、德育结果、德育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道德价值虚化,道德能力面临多重挑战。

四、德育改革发展视野下的话题。

1、教育持续变革,直接影响德育成效性。

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

组织形式: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

教育公平:从一般性的人人享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过程(突出广泛的社会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

2、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儿童问题及事务需求加大。发展与问题是新时期学生事务的两大主题。“发展”是推动学xx展,“问题”是处理好学生事务。

学生事务重要的出发点:满足社会福利要求——获得基本生活条件,获得健康保证,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满足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拥有社会团体和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免于被歧视、伤害的需要。

五、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

1、明确工具价值,从改变态度开始。

尊重主体:把儿童作为活的、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

接纳:区分赞赏与接纳的不同,拒绝判断,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少年儿童。

自决: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做到不替代。

个别化:把每一个青少年都看作是{wy}的、不同的实体,给予不同的对待。

一致性:对事业和对学生个体负责的一致性。

2、根本上服务儿童,使之科学发展。

辅导儿童确立基本价值:祖国利益至上。只有爱国的,才是世界的。爱祖国的历史、土地、人民、现实。爱国是与责任相连的。坚持人民利益方向,诚信守纪,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和谐包容。

构建好人生支撑:物质支撑(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精神支撑(坚定信仰、完善人格——敞开自我、抗拒压力、耐受挫折、有效调整情绪),社会支撑:对制度、价值、规则的接纳、沟通、合作。

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重视班集体建设、发挥团体作用;以课堂为主, 全员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把心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开发网络的教育功能;以社会为课堂,以社区为阵地;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开展孩子喜欢的教育活动。 

20091021    星期三    天气 晴

今天上午是听辽宁省盘锦市的魏书生讲课。听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我就退场了。因为他讲的还是2005年那个老话题。20055月,我在成都听过他的报告。他的报告以“天人合一”理论为背景,劝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埋怨,不气馁,平心静气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听的这一个半小时中,感到的{wy}新意,是一句话: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总想将自己说了算不了的事情说了算。

下午,是接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一个科研项目的问卷调查。也是学院对学员的学习考试或者说是考核。 

20091022    星期四    天气 晴

今天是学院专门为校长们搞的一个论坛。实际上就是请个别校长发言。总共有6个人发了言。发言过后,马上有专家点评。发言精彩的不多,点评得都很精彩。发言的校长全部来自华北、华东、华南。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校长发言。

他妈的,势利。

{yt}的发言大会,记得最深刻的,是一个老师在点评“花钱与效果”时,归纳的四种行为: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也讲效果。

记得第二深刻的是一句话:当你抱怨的时候,证明你已经落后了。

记得第三深刻的还是一句话:创新的本质是超越,超越的前提是批判。

记得第四深刻的是北京的一个叫卓立的校长对同志们的告诫:上级无暇关心校长,老师不敢关心校长,所以校长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20091023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结业仪式。

整个结业仪式,简单、隆重。分班主任老师一一总结每一个班的学习、研修情况,总班主任总结整个研修班的学习、活动情况,总班长刘卫平(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校长),代表全班学员发了言,赠送了裱装精美的、有全体学员签名的一份礼物。学院李副院长发表了朴实却热情的演讲,逐一颁发了研修结业证书。

随着{zh1}一份结业证书发出去,以班级组织形式开展的研修活动便尘埃落定。

接下来的四天,是学院出钱,学员自愿的教育考察。考察路线和时间安排为:{dy}天,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第二天,八达岭长城—香山;第三天,承德避暑山庄;第四天,山海关—北戴河。

所谓学员自愿,就是可以选择参加考察,也可以选择回家;既可以随学院的安排,也可以自己单独安排(自己单独安排,就是自费)。我们有63人选择了“随学院”。

我拿定主意,以后几天的考察活动,不再记录。我将于1028日离开北京,离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离开我那老丁八抓的同学们,回到每月按时发响银给我的学校。 

后记

我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接受了一次不大也不小的思想洗礼。从教授、专家的言谈中,我终于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搞思想统领。没有一个思想统领,就没有一个标准的价值判断,13亿人中的精英们就会“你唱你的调,我吹我的号”。

我在北京感受到了古老厚重的文化,感受到了首都的宽厚与敦实。我去过上海,上海给我的印象是傲慢、拥挤、压抑。我去过深圳,深圳给我的印象是快速、冷漠、喧嚣。北京给我的感觉非常好:建筑高大敦厚,街道宽阔舒展,居民热情有礼,一声声的“您好!谢谢!好吗?行吗?可以吗?”让人觉得他们特别的优雅、绅士。

我在华北大地上,看到了很多早就想看的名胜古迹。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后,多少有一些失望,因为在此之前,我听到的对这些名胜古迹的溢美之词太多,期望值自然也大,但是当他们一一出现在我眼帘的时候,才知道“看景不如听景”。

20091113日下午,我完成了日记的整理。我将把整理好的文字,放到学校的网站上,希望我的同事们,能把我的这一做法,作为“特此汇报”以待之。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一个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日记- xx宜宾县教育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