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希腊与意大利的一个半月(四) - 深圳旅游1 - 深圳旅游1 - 和讯博客
行走在希腊与意大利的一个半月(四) [转贴 2010-01-08 16:27:17]   

住了两天,我已经把酒店附近的路摸熟了,所以今天早上去找汽车站的时候一点冤枉路都没跑。在古老码头附近的汽车总站,有一路2路车去往克诺索斯,终点站即是。我们买了往返票,这样回来就不用再找买车票的地方了。

到克诺索斯入口,看见大队人马在排队,细看是在买门票。庆幸我们昨天买了博物馆和这里的通票,所以径直就进去了。进到里面,巨大的宫殿遗址就跃然眼前。这个地方,在1878年被一个古董商人EVANS发现,然后英国人在这继续挖掘和研究了几十年,直到二战以后。现在由希腊自己的一个基金会负责了。克诺索斯宫殿最早建于公元前1900年,依山建在两河交汇之处,一直用到公元前1300年,其间不断完善。这里形成了后来的米诺恩文明。最早发现的是宫殿群的西翼,这里是储藏、举行祭神仪式的地方,穿过中间平台,东翼则是国王、王后和王室的寝宫。南北也各有带净身处的入口,北边还有海关。这里神奇的是宫殿的给排水系统。古人用石头挖磨的管道收集雨水然后输送,还用陶制的喇叭形管一个套一个连接成输水管道,使内部的水自然形成压力差而使水泵到所需位置。这里的出土文物和精美壁画,现在全部保存在我们昨天看的那个博物馆里,此处摆放的皆是复制品。遗址毁于两次山火引发的地震,所以过去的木制屋顶和圆柱都已不复存在,只有石头墙、地和四方石柱还在。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残破的漂亮建筑,已经是被复员重建过的,将就算是修旧如旧吧。

宫殿群的南端还散养了几只孔雀,并不怕人。它们鼻子很尖,闻到我们包里有坚果的香味,一直围着我们转,探头探脑,直到我们拿出来喂它们。

回到城里,我在房间休息,收拾打包,LG去海边城堡拍日落。

然后晚上我们走到市场街的尽头,转入当地人居住的小巷里去吃饭。每晚会有些老人聚在那喝酒吃夜宵聊天,看到我们非常高兴。结帐后,一位老人拉住我聊天,问我是否日本人。好象在希腊,总是被人这样问。我说是中国人,来自北京。老头立刻高兴起来,说,噢,我去过中国。他兴奋地告诉我他曾经从日本到上海,然后到北京,又去了拉萨,再从西藏进入尼泊尔,又走了新加坡,{zh1}到香港转机回欧洲。那是二十年前了,他说一路很辛苦,再也不会去了,哈哈。他的老伙伴年轻时是位花花公子,全世界到处“留种”,他自己说的,自然有戏谑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自己是个意大利人,娶了个瑞典老婆,现在女儿在瑞典。他们都说,人即使语言不通,但动物本性也能闻出彼此的味道,意思是说我们都是同路中人。他们很鄙视那些自以为有钱的欧洲人,聚在我们住的中心区的咖啡馆里,高消费但无聊。老头年轻的时候也是崇尚背着睡袋到处跑的,世界很大,要出去看看,感受不同的人和事。老头问我们,有什么要帮忙的,一定明天去找他。太遗憾了,我告诉他,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要离开这了。若是早碰到他两天,说不定我们真会留下来,然后让他带着我们在岛上四处游走。

这个晚上是{dy}次吃到真正的菜,希腊饮食中只有肉和面饼或面包,我的肠胃还真有点不适应,快要闹xx了。今晚当地人有种绿菜沙拉,端上来一看,是苋菜。而且,他们用葡萄酒烧的章鱼,很象中国人的做法了,非常香。

旅行中,总有意外,有惊喜,也有遗憾,这正是旅行的魅力。

岛上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黑白颠倒的,所以我们也不知不觉习惯了在凌晨一、两点钟睡觉。但这一夜,睡得更是格外少,因为早上六点半要爬起来准备去赶船。头一晚已经派LG去探查过码头的位置,总怕第二天背着大包却找不到地方而误了船。

背着行囊,拖着箱子,觉得码头真是好远啊,主要是能进人的地方都把门修在远离的一边。好不容易找到了码头的乘客站,一进去,工作人员就主动问我们是否要坐“Mega-jet”,我们回答是啊,他们就一指外面说,你们直接出去沿着外面的路走然后去上船就行了。我又确认了一下,是直接上船么?答曰,是。于是又拖着东西走,出门看见一艘好高级的大船,恍然大悟,原来候船厅是给这些高级船客准备的。我们的小船是快船,其实条件也非常好,至少非常干净。登船的{dy}层有行李架,很重的超大行李可以放在这。还有人自己开着车要去不同的岛,也停车在这层。然后检过票的人都向上层去。第二层先是头等舱,看着皮椅子很舒服,比飞机上的都好很多倍。然后是普通客舱,仍是一排一排的座位,但工作人员分配当天往返的人坐在那里。我们猜,大概是旅行团一日游的都在一起,比较好集合。接着是我们这种上了岛就不下来的,都被引向{zg}层,哪有空位就可以坐哪。这里原来是餐厅,有桌子,皮椅子也很不错,现在是旺季,通通都用来充当普通客舱了。本来在欧洲是很忌讳在公共场所当众吃东西的,但这层的特殊性使吃喝变得随意起来。另外船上两层也都有咖啡柜台出售各种餐点,所以没来得及吃早餐的人就方便多了。

差不多三个小时后,船到了xx的圣托里尼岛,就是那个以白房子享誉世界的地方。大家都忍不住在船靠港的时候冲到甲板上去拍照,争先一睹蓝白相配的美景。下了船,码头上挤满了人,各种大小船只把人们从四面八方运到这里。和所有的旅游胜地一样,一下船就有人围上来问你要不要住宿,我们微笑着回答,已经定好房了。走上岸去,发现都是租车行,xx摸不到公共汽车的影子。按LG原来的设想,我们可以先乘公共交通到岛的中心首府Fira,然后在那午餐时租好车再继续往定好酒店的欧亚去。就在我们踌躇不前的时候,一个租车行的小伙子把我拉进了店,LG说你就看看吧。小伙子问我,你想要辆什么样的车呢?说着,递给我一张满是车型照片的图看。我瞧了瞧,没有摩托,都是汽车。LG原来想搞辆拉风的四轮摩托,估计也便宜些,并且有我们在古巴的经验开起来也熟悉。但我担心的是,在古巴时我们把大部分行李寄存在了哈瓦那,所以开摩托时只有一个大包,送到酒店也就轻松了。现在我们可是大包大箱子一堆,只怕一辆摩托是装不下的。代步工具,对我来说,能装下我们俩人和所有东西就OK了,于是告诉小伙子要辆小车。他说最小的一类30欧{yt}。然后我问他,你这有四轮摩托吗?他说,我这没有,但Fira的总公司里有。不过,他说,那个四轮摩托也要25/天,上山马力又不好,而这些汽车才30/天,还是这个合算。我便和LG商量,因为之前他已经在网上研究过租车事宜了。LG说比他在网上看到的便宜多了,于是二话没说我们就决定要了。这期间进来几拨人要车,看起来生意真好。小伙子仍然希望我们付现金,但是,我们坚持说现金不够,要求刷卡。幸好他们旁边没有ATM,小伙子只好刷了。通常在希腊各地,只要能找到ATM的地方,卖家都会要求付现或者借口xxx坏了不接受信用卡。给我们的,是一辆黑色的小丰田,后排座可以轻松放倒,我俩的大包们立刻就解决了。临上车,小伙子又确认了一下,你们会开手档车吧?哈哈,赶紧说,会,会啊。我心想,撞上我们可是撞对人了,LG一向是鄙视自动档的。大概因为会手档车的人很少,所以这类车才特别便宜。

  推出线路

有了车真是太幸福了,从码头开始就没有交通困惑了,到走的时候再还回这里,一路都不用自己背行李,好爽啊!后来一开起来才知道,手档车在这个岛上可真是超级受考验。这的路都很窄,而且起伏坡度之大超乎想象,再加上所有的小路口都没有凸镜,只有一个STOP的牌子,全靠司机左右查看,实在是不好开。我后来在一个坡上试了一把,竟然起不来车,只好全全交给LG开了。车先开到Fira公司里去查车签合同,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长得和希腊雕塑一模一样的小伙子,他告诉我们之所以大家都不收卡,是因为银行要收取非常高的佣金,尤其又以我们用的VISA为最,高达7%。所以,在我们交车的全险时,还是得付现。小伙子在地图上帮我们标出了我们要去的En Plo Apartment,并告诉我该怎么走。车行半路,我们俩数次停车观景,终于明白了,不到地中海不知道海有多蓝,不到圣托里尼就没看过希腊。

起初,在地图上知道我们要住的地方在哪时,LG还懊恼了一阵,因为他定房时查google map说是在能看见日落的那一面悬崖的下面,但车行给我们标示出来却在背对的一面。然而,当我们开着车穿过沿海的乡间,找到我们入住的地方时,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周围方圆几公里之内都没有一家酒店可以与之相比拟。En Plo的位置其实正对一片漂亮的海滩,到处都是崭新的,象个袖珍的童话世界。这有自己的小停车场,小小的台阶和走道,如同巨人走进小人国。即便如此,也是细致到一边台阶,一边轮椅可通的坡道。走进去是游泳池和小餐吧,泳池边都是小草棚和躺椅。另一边院子里是儿童乐园和喷泉,有滑梯、转椅和各种秋千。儿童区里面就是reception和早餐台。女主人和她漂亮的女儿接待了我们,然后为我们开启了一层的一个房间。进入房间的刹那,我们xx惊呆了——一个大大的客厅,中间是餐桌椅,旁边是一张传统希腊卧塌,靠近卫生间的一面是个小型厨房:操作台、灶台、抽油烟机、水槽、锅碗刀勺铲叉一应俱全,细心的主人还备好了一个新的刷碗海绵、抹布和洗洁精。客厅里面才是我们的卧室,大床、梳妆台、吹风机、衣柜也是一应俱全。最让我们喜欢的,是这里的门窗,都是他们最传统的样式,没有纱窗,是一层玻璃窗,然后在玻璃窗上再带一层木头窗户。所以,白天采光就把木头那层打开,玻璃窗上挂着钩花的白窗帘,到了晚上就把木头窗也关上,严实得{jd1}一丝光都不透,能睡个超级好觉。我们斜上方住着一家俄罗斯人,小男孩比旺仔大不了多少,在他们楼上便是酒店的天台,可以观海景、看日出日落。每个房间的外面还都配了茶几、椅子和阳伞。我们深深觉得,这是个值得举家来泡的地方。LG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自己做饭了,可以吃得又好又便宜。

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们立刻闻到了老板家厨房里飘出的香味,于是俺倆大言不惭地问老板娘能不能看看她在做什么饭。女主人赶紧邀请我们看了看锅里,还一再说明要再等15分钟,她还没有下米呢。我们伸脑袋一瞧,啊,原来是传统的地中海海鲜饭,里面有切碎的各种海鲜、蘑菇及胡箩卜,然后加各种香料及少量辣椒先炖出一锅汤,再下香米直接烧成海鲜饭。这味道让我们想起了哈瓦那Alina家里的龙虾,非常相似。LG更加大言不惭地问,我能尝尝吗?哈哈,女主人不仅答应了,而且后来还端了两大盘送到我们房间,乐死我了。这下,俺们真是连午饭都蹭到了,节省了不少时间还饱尝了美味。不过,我还是很歉意地问了下老板娘,是否因为我们他们自己都不够吃了,她笑着回答不用担心,还多呢。

既然租了车,当然就不能闲着,并且{dy}要务是先找到超市购买做饭用的原材料。酒店主人的儿子每天负责酒店采购,所以咨询了他。小伙子在地图上为我指点了一下,走沿海公路到汽车站,{zh0}的看日落的地方要从那里步行前往,我们需要的超市也在那。用他的话说就是“Everything is there”。我们在汽车站附近的停车场停好车,决定两手空空的时候先去探探看日落的路,以便晚些来拍片子。顺便说一句,在希腊的旅游区,我发现只要是指定的停车场都是免费的,所以我们租车后没有其它附加费用,这比中国要强多了。很快,爬坡向上,随着人群走在白房子间隙,就会看到明信片上标志性的蓝顶白墙的教堂了。坡路上都是饭馆和纪念品商店,走到{dy}个大教堂的地方是个平台,众多旅行团的人集中在此,游客们纷纷留影。从这开始,就是国人所熟悉的蓝天蓝海白房子的大集合了。整个悬崖山脊一线修满了各式各样的小饭店,以白色为主,间或也有粉色、淡紫色等好看的颜色。这个岛上的传统建筑都是圆拱顶类似于中国的窑洞的形状,我也确在某家门上看到写着“traditional cave apartment”,所以估计这的先民就是从住山洞开始的。虽然每家的设计都不同,但漫山遍野看去,总体风格却非常统一,不能不佩服老外的建筑设计。最难得的是,这里的设计是让酒店里所有的客人都觉得自己的钱花得物有所值,每一个房间、每一处角落、每一个角度都是一番风景,而且基本上都保证能观看日落盛景。因此,这里是全岛最贵的地方也就很自然了。我随意地走进一家问了下价格,不算{zh0}的位置,含早的双人间就要300欧了。发现另一家和我们住的很类似的公寓式酒店,不含早房价也在155-230/天,老板说为了早餐就要另雇三个人,那么房间就不可能是这个价格了。在欧洲,最贵的就是人工,所以凡涉及人工的东西价钱都会翻倍。游客经过的主要路线两旁,皆是各色商铺,出售纪念品、服装鞋帽、工艺品及首饰。全世界各地来的游客大多忍不住在这血拼,主要因为许多旅游团都是当天往返并不在岛上留宿的。我们还碰到众多中国团、台湾团、香港团,国内的好似都来自于上海,北京的倒是一个也没瞧见。我和LG这么理智的人当然不会冲动购物,看什么东西都想,这要在咱中国的批发市场才值几个钱啊,这地方标的价钱通通都要加个零才是人民币的数,恐怖啊!终于走到了悬崖的尽头,看日落的地方在一个废墟顶上的平台上,大下午的顶着烈日就已经是人山人海,看样子有人还摆出了坐等几小时的架势。这情形可是吓坏了我们,赶紧飞也似的冲下山去买东西,打算立刻回家去取摄影器材。

在超市里买到了做意大利面的全部原料:面、橄榄油、奶酪粉、酱料、青豆、淹好的牛排,还有我们要喝的瓶装水。岛上的水有很重的味道,即使烧开了也不能喝。

再冲回山上的时候,几乎已无立足之地,我们将就着找了个地方勉强拍摄。海里面对一个狭长的小岛,斜上方便是落日。太阳从金色变成边缘清晰的红色,沉入云端,若干分钟以后,天空突然被衬得更红,而岛上的饭店和山脚下的码头也陆续亮起了灯光,星星点点,灿若星河。太阳的余辉消失之际,总会有人带头鼓掌,以庆祝观看日落成功。每每此时,更有无数情侣忍不住相拥而吻,甚至是白发夫妻。天逐渐黑下来,岛上没有路灯,黑暗中旁边一个北美旅游团的导游带着大家又说又笑,在这山顶上摆开了吃喝。晚上山颠的风很大,所以一定要备件衣服才能继续观夜景。

回到酒店,猪大厨负责做他拿手的意面,我等着刷锅洗碗就好。进希腊这些日子,发现他们的饮食不是吃肉就是吃面饼,蔬菜涉入极其有限,我们的肠胃都有些不适应了。现在好了,自己做的饭饮食结构符合国人需求,真是舒服极了。饭后洗了进希腊后最舒服的一次澡,很快就睡昏过去了。

前两天一直忙着到处跑,今天就踏踏实实地呆在欧亚,看{yt}白房子,拍些小景致。在希腊,最不能忘记带的两样东西就是防晒霜和墨镜。在烈日下看那些白花花的小房子,效果和滑雪的时候看雪是差不多的,时间长了眼睛非得废掉不可。我们一路往看日落的反方向走,也是各种鳞次栉比,店铺林立,一直可以走到一个小教堂广场。路上,经过了一个幼儿园,里面摆的大型游乐设施竟有一套和我们北京院里一模一样的。这还有个小游乐场,也是滑梯、翘翘板、秋千等。来希腊玩的老外,半数都带着小宝宝,后来我发现这还真是适合孩子来,所有的社区里都会准备这种儿童乐园,真是随处可见。

今天岛上开始起风,我们坐在危险的悬崖顶上等落日也是很辛苦的事情。几个小时的工夫,晒也晒死我了。所以,顾不得形象,我把LG的衬衫披在了头上,系一个扣,象阿拉伯妇女一样。旁边的平台上陆续站满了人,简直象猴山一样。一位也搬了架子的摄影爱好者,是位年轻的父亲,今天一直和我们同路。他的漂亮妻子,怀里抱着才四个月大的女儿。真是敬佩他们,能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和器材在外面玩。年轻的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噢,这和在家里照顾(宝宝)是xx一样的呀。真是个好爸爸,摆好了架子还要去喂宝宝,然后再跑回来拍片子。在北京的时候是风越大,天越干净,可这里却是风越大云越多,所以今天的日落本身没有前两天那样壮观。我套上了抓绒衣,才勉强抗住山顶上的风。那些没有经验的MM们,穿着白天露肩露背的小裙子,这时候可就苦了。所以,不等天光全暗,“猴山”上的人就散得差不多了。

晚上回到家,发现门口的晾衣架都被风吹倒了,风可真够大的。洗完澡收拾打包,明天早餐过后就要去还车赶码头了。

郑重声明:资讯 【行走在希腊与意大利的一个半月(四) - 深圳旅游1 - 深圳旅游1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