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岸三通的历史意义_欣然_新浪博客

【摘要】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2008年12月15日历史性地跨越台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关键字: 两岸三通  历史意义

两岸三通是指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通邮、通航和通商,最早提出是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其后,大陆方面有关部门先后公开发表谈话,表示随时准备和台湾有关方面就两岸通邮、通航、通商问题进行协商,并为两岸“三通”提供一切方便。

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从而宣告两岸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三通”正式实现了。

“三通”的价值,是实际效果。人流中包括探亲访友、经商、求学、观光旅游、学术文化交流、宗教朝拜等,产生的不仅是经济效果,还包括文化、社会、政治、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影响和效果。物流,如果广义地理解,也不仅只是商品流通,还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等的交流,虽然主要产生经济效果,但也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政治效果。

要想提高“三通”价值,首先要把两岸经贸推进一大步,真正有助于双方共同克服困难、改善生活,使两岸同胞得到经济实惠;其次要推进文化交流和人员交往,促进两岸科学文化的合作与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与兄弟情谊。

当前,两岸交流与合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岸同胞加强交流交往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两岸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备,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光明。长此以往,终将形成两岸互利互赢的局面。

斯大林语:“一个民族具有自身的心理素质。”两岸都是炎黄子孙,都有着和谐而浓烈的华夏情愫。忘不了,《马关条约》签订时,公车上书,保台救亡的群情激昂;忘不了,台湾军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让台”的气壮山河;忘不了,闻一多先生笔下深情的“台湾澎湖”的呼唤;忘不了,五十载铁蹄下的抗战不断!当抗战胜利之时,台北与重庆,充溢着一样的欢呼、一样的泪,炸响的同样是祖宗传下来的爆竹,纪念的是同一位国姓成功!这是和谐的民族感,这是拳拳的赤子心!

两岸的文化,一脉相承,和谐着、共鸣着。中秋之夜,海这边与海那边期盼的是同一轮月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感动着,同样的方块字书写着同样的唐诗宋词;感动着,大江南北的方言与闽南话共同诉说着一样的“浅浅的海峡”般的乡愁。北京与台北,有着同一个故宫;海淀与新竹,坐落着相同的清华园。当京剧《四郎探母》在台北上演时,台下除了热烈的掌声,还有思乡的啜泣一片。这是共同的两岸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和谐。

两岸期盼和平统一的心情,一样的和谐,相同的迫切。厦金两地炮声早已消失,“直接三通”的呼声愈发强烈!从“九二共识”的头条号外,再到汪辜会谈的镁光灯频闪,一样的xx,共同的期待!面对少数“xx”分子的言行,爆发的是同样激烈的愤怒与斥责!当白色的巨鸟腾空而起,台商包机划破的不仅是五十多年的坚冰,还是冷竣的政治面孔,带来的是久别后团聚的欢欣与笑颜!共同而和谐的笑,洋溢在相同的黄色脸孔上!

2008年11月4日14时,当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双手握在一起。当天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今天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经过近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封阻了近五十年,讨论了近二十多年的两岸大三通,正式从今天开始,迈出了全新的一步。这意味早就升火待发的两岸海空直航及通邮将全面启动,这其中包括海运部分不必再弯靠第三地,已经在实施的xx包机将扩大为平日包机,两岸邮件也将缩短成两天即可送达,这历史性的一刻,究竟能为未来的两岸关系造成怎样的改变,目前真的还很难评估,但可预见对两岸民间的互动,将形成相当深远的效应。

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崇高的政治智慧,打开两岸三通之举,将永远铭记在世界历史,成为中国复兴历史上的重要一笔,中国人民将世代铭记。

郑重声明:资讯 【论两岸三通的历史意义_欣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