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程起重机行业兴起联合大风潮近20年世界工程起重机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RT(越野轮胎起重机)和AT(全地面起重机)产品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产品与市场格局,在经济发展及市场激烈竞争冲击下,导致世界工程起重机市场进一步趋向一体化。目前世界工程起重机年销售额已达75亿美元左右。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世界{dj0}公司有10多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亚洲)和欧洲。 ? 美国既是工程起重机的主要生产国,又是{zd0}的世界市场之一。但由于日本、德国起重机工业的迅速发展及RT和AT产品的兴起,美国厂商曾在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中占有的主导地位正逐步受到削弱,从而形成美国、日本和德国三足鼎立之势。近几年美国经济回升,市场活跃,外国厂商纷纷参与竞争。美国制造商的实力也有所增强,特雷克斯起重机公司的崛起即是例证。特雷克斯起重机公司前身是美国科林起重机厂。1995年以来,其通过一系列的兼并活动,已发展成为世界{dj0}公司之一。 ?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工程起重机生产大国,产品质量和数量提高很快,已出口到欧美市场,年总产量居世界{dy}。自1992年以来,由于受日元升值、国内基建投资下降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年产量呈下降趋势。目前日本市场年需求量为3000台左右。 ? 欧洲是潜力很大的市场,欧洲各工业国既是工程起重机的出口国,也是重要的进口国。德国是{zd0}的欧洲市场,其次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德国AT产品市场份额中,利勃海尔占53%,格鲁夫占16%,德马泰克占14%,多田野和特雷克斯各占10%和5%左右。 ? 国外工程起重机行业的联合风潮 ? 起重机制造业中的联合之风与汽车业很相似,在汽车行业中,通用汽车、福特、雷诺、宝马、梅赛德斯、大众等大公司都走上了联合之路,这两个行业的世界市场已日趋一体化。欲在成熟的世界市场获取市场份额并保持增长,捷径是购买竞争对手,其长期目标是争夺世界市场的支配地位。在起重机行业,某种意义上,打入世界市场即意味着进入北美、日本(亚洲)和欧洲三大市场。 ? 世界{dj0}公司都对世界市场具有强大影响力,但迄今还没有一家公司在上述三大市场取得主导地位。有4家公司已在两大市场建立了根据地:格鲁夫和特雷克斯在北美与欧洲;多田野在亚洲和欧洲;住友建机在亚洲及北美。 ? 格鲁夫、特雷克斯和多田野公司是通过收购竞争对手进入欧洲市场的。格鲁夫先是在1984年吞并了英国柯尔斯,而后在1995年购入德国克虏伯。特雷克斯公司于1995年兼并了法国PPM和意大利Bendini公司之后,近几年又收购了其他一些欧美公司。多田野在1990年吞并了德国法恩公司。住友公司在1986年收购了美国林克"贝尔特公司。 利勃海尔和德马泰克公司都向美洲和亚洲出口起重机,加藤公司也将产品出售到欧洲。但起重机生产本地化要比依赖当地代理商创造更多机会,多田野和加藤这两家公司产品相似,汽车起重机底盘也相同,但多田野海外投资多于加藤公司,因而在增加出口、改善国内市场萎缩带来的困境方面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 多数厂商在争夺上述市场的同时,还努力扩大产品系列。格鲁夫公司的汽车起重机和RT产品具有竞争优势,购买克虏伯公司后,在AT产品方面也颇具实力,该公司还准备生产履带式起重机。马尼突沃克公司已在履带式起重机行业居支配地位,但也希望在其他起重机产品领域取得相同影响力。 ? 以往起重机厂商的某些合作,大多集中于营销协定或许可证贸易协定。许可证贸易要比全面并购方式开展早,风险也小,在行业中已有先例。但按许可证协定进行制造,往往在期满后因产权争议而告终。特雷克斯与日本IHI公司有历史联系,至今特雷克斯还提供涂装AmericanCrane公司产品标志的IHI履带式起重机。有人会将特雷克斯与IHI的合作看作许可证贸易行得通的例证。但此类协定难以持久,其结果无非是特雷克斯要求加强对IHI公司的控制,或者谋求独立生产履带式起重机。IHI目前尚未建立北美市场份额,仅起分承包商作用。英国格鲁夫公司从1999年开始销售神钢履带式起重机和城市型起重机。多田野和日立建机公司在1978年签订的相互提供产品、扩展双方产品系列的合作协议,收效不大。在国内市场萎缩情况下,日立建机于1999年2月宣布,将再次考虑扩大流动式起重机生产与销售领域与多田野的合作。而多田野公司则希望能拥有一家美国制造基地,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