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流转史话(六) - 嵩山尉沙- songshanweisha - 和讯博客
中国土地流转史话(六) [原创 2010-04-26 17:31:11]   
 

 

                                  六,华夏走向统一的战争

 

1,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西周时期,社会以较平静,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xx,他禁止华夏诸侯国之间相互攻战兼并,因而原来很落后的诸侯国,因长达200余年的相对休养生息,经济逐渐兴盛起来。

当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之后,王室衰弱,失去了控制诸侯的力量。各强国在土地、物质占有欲的驱使下,俑现出弱肉强食,相互兼并的局面,并开始了长达300百年的趋向统一的战争。使上百个诸侯国先后灭亡,获胜的王侯占有了土地,收获了田亩税赋,掠走了人家的珠宝财物,当然也成了战败国臣民之君。在中国历史上,君有了土地有了人,就自然强大。从前770--前到473年,华夏大地{zh1}只剩下齐楚晋秦越五个大国及大国之间的几个缓冲小国。

吕尚为炎帝族四岳后裔,成王封吕尚为齐侯立国。传至桓公时,用管仲整顿国政,改革农田税赋,发展盐铁之利,先后兼并35个侯国。又纠集鲁宋等八国伐楚,楚求和,齐隨成东方霸主。

楚为苗谣部落联盟集合体。从炎、黄起,经数千年无数次的战斗,才逐渐从中原,退居汉水、长江以南,直到文王时才免强归顺。东周初先后吞并45个侯国,楚当时疆土积{zd0}。他们君臣自称蛮夷,战斗力很强,专事攻伐华夏诸侯,经常出兵中原,楚国好战。但从他们的先人起,几千年也经常挨打。

秦乃西方小国,在长期与戎族的战斗中,逐渐強大起来。平王东迁,君被封侯。秦穆公时,用谋臣百里奚战胜晋国,扩地盘到黄河边上。又用谋臣由余,灭12个戌国,开地千里成西戌霸主。

晋,从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为唐侯立国。东周初年献公开始兼并,灭霍、耿、魏、虞、虢等并使国土跨越黄河成为大国。后文公重尔整顿了国政,君臣一心,前632年文公率宋齐秦晋与楚大战,败楚国于濮阳东,晋从此成为华夏霸主。

吴,本是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让继承权给季历,逃奔到梅里(江苏无锡东南)有蛮人千余家来归咐。后相继做了君,国号吴。到寿梦时吴日渐强大。楚国大夫巫臣亡命到晋,献联吴攻楚计谋。晋支持吴发展军备,不断出击楚军。后来吴王阖闾,用楚亡臣伍子胥为主谋,大军事家孙武为将军,大举攻楚,五战五胜楚军大败,并攻破楚国都郢,楚国人和文物财宝大量被吴俘获。这是东周{dy}大战争,重创了楚军。

由于吴得晋助而强,楚国以同法助越攻吴。于是派文种和范蠡去越。君允常得楚助,与阖闾作战,互攻不休,允常死勾践立。阖闾死夫差即位。494年吴越大战,越败轮为属国。到484年夫差因要北上攻齐称霸,与齐对抗,虽有战果,但耗尽民力,经营霸业,因而亡国。

越王勾践乘夫差到黄池会诸侯与晋争霸时,越军乘机攻入吴都,吴王争霸不成,老巢被抄。473年,越灭吴。

越王勾践战胜吴国,北进至徐,大会齐晋等诸侯共尊周天子。号称霸主。

从前770到前473年。史称春秋的近300年,战争不断,国人苦难深重,很多人生灵塗炭。

2,春秋两税制应运而生

《左传》说:西周旧制度规定---领主(君和采邑主),只许收取公田上的谷物。这就是说农夫耕种了公田,就不再对领主负担的任何义务,其中包括军役军需。安心种好自己领受的那100畝私田就完事。

这个公田制,在过去国小,土地少,人口少,平静无战争的情况下可以施行。但到了春秋时,因兼并出现了大国,而且兼并战争频繁,军费开资巨大的新局面。君为了便于管理,为了战争时公田不至荒芜,为了筹措大量军费军役,施行了新的土地改革。

改革{zx0}由鲁国开始。废除公田制,领主把土地无赏转给农奴,改为按亩收税的税畝制。这个制度使领主省了很多事。领主从此再不问持田者具体是谁,他的耕种面积大小,更不问四季农事,就一条按畝收税。隨公田制的废除,原来农夫所受私田已失去义意,而且规定,农夫有义务向领主缴100亩地上的军赋(军役、军需)。

自从行施了两税制,领主只收两税,不再干涉有田人相互间的分割买卖,自然形成了土地私有权,出现了大小不同的地主。少地者或无地者成为农民,有的后来成为佃农。这种生产关係的新变化,因铁制农业工具的行用而愈益加速。土地加速流向不同于农奴主的新兴地主,富者更富。

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萊开辟,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用铸铁农具,为深耕创造了条件。到了春秋中期,牛耕法在齐鲁晋国到了推广。东周生产力比西周提高了。据史书说,鲁国大夫季孙氏,比西周元勋周公旦还要富有。君有马四千匹,积累财物,任其朽坏腐败。晋君大筑宫室,多养女宠,淫侈无度。

施行两税之后,孔子说:“贪冒无厌” 比强盗还坏。孟子说:“征两种税有些人要饿死,征三种,有些人家要破产。”表示了他们的反对意见。不过他们说明了,有很多农民虽然生产改为铁制工具提高了生产率,但因剝削加重还是过一着艰苦生活。两税法还是先后在华夏推广开来。(战国以前人不知施肥,土地产量很低,因而要轮作,三年一轮,虽有田地100畝,实际只有33畝并不肥的田地在用。)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土地流转史话(六) - 嵩山尉沙- songshanweisha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