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灶,这一直接利用了太阳能的农村生活节能用品在国内各地已有大量生产。在2009年的一号文件中,又明确提出在西部推广百万套太阳灶,这无疑是当代农村能源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壮举,同时也是一个明朗而巨大的商机。而这个产业目前所生产的产品能不能适应这样一个市场形势的要求呢?调查给出的结论是不适应!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光板的板基材质差的问题;二是功率低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明显制约了这一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无论从今天的市场需求角度还是产品优化发展的角度都应该进行改进提高了。
现有太阳灶的抛物面反光板基大多以氯氧镁材料为主,这种材料刚出厂时强度韧性都可以,但空气潮湿时很快返卤变型,厂家为了解决这种材料的变型问题,在混合料中填加了大量的木质纤维,甚至加钢网,而这也只能在短期内能保持稳定,由于其胶凝料理化性能不稳定,在风吹雨淋和温差变化的作用下胶凝料中的氯离子很快将纤维和钢网侵蚀,板基便开始风化、变形。聚光太阳灶能不能长期使用,其关键问题是反光板基xx定型的长久稳定性,这一点无保障,板基稍有翘曲,焦斑便不能集中,整个灶就只能废弃。我国西部太阳灶用得比较早,多是因为这一产品是政府掏钱或掏一部分钱以扶贫等等名义发放给老百姓,由于政府购买时往往过份注重价格,而忽略了使用性能和整体质量,厂家为了把产品卖给政府这个大买主,就只能降低成本,板基材料啥便宜用啥,灶面能小则小、支架能细则细、用工能少则少、这样出来的太阳灶会是怎么样呢?首先,扶贫任务从数量上完成了,厂家多少挣了点,至于老百姓只能是用几天算几天,不好用了,不能用了,扔到墙外去---在我国西部,至少是西北部分地区你路过哪个村庄,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废弃的太阳灶灶壳!主要原因则为上述种种-----
早期的太阳灶的反光灶面是用水泥加钢网成型,为了保障型状的稳定,厚度一般都在25mm到30mm,这无疑给运输带来了困难,现在厂家减少了厚度,一般控制在12—15mm左右,虽然重量轻了些,但由于水泥本身的性质,致使产品缺乏运输搬运所需的理想的韧性,也使产品受到较明显的市场局限。这些年来,也有厂家研制了超薄的铸铁灶壳钢板灶壳和有机玻璃钢灶壳,采用这样档次的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灶基本都跨入了xx商品化的产业领域。这就说明:只要太阳灶好用耐用,有着与产品用途相适应的质量,市场很快就会打开,何况现在还有新农村建设、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等为太阳能利用营造的最为优良的经济环境呢!(分析的可谓一针见血,向傅氏实验室的领导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