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磊的幸福生活》
[资源/网络 编辑/ ]
当代中国版“梭罗”- 安金磊
前些时日,在《党员文摘》上看了《大农民安金磊》一文后,颇有感触,对其主人公安金磊甚是钦佩,但更觉得他特立独行的事迹对我们当前社会很有启示。
安金磊系河北省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村民。他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已被化学物质污染得病入膏肓的今天,反其道而行之,他种庄稼既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也不使用转基因种子,而是使用传统的普通农家肥和自己培育的种子,结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造了一个现代农业的神话。他在自家耕作的50亩庄稼地里参透了 自然,弄清了天人合一和与环境共生存同毁灭的自然命题。
15年前安金磊走出农校到农场做技术员,{dy}次接触农药时,深感其气味难闻。一次,听一人讲其子吃了几个西瓜后即呋喃丹中毒,高烧不退,把中考都耽误了。从此,他就立志要做拒绝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dy}人。
1997年,农场改制解体,安金磊回到家乡,以5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村子边缘的40亩荒废的偏远薄地,当时别人仅愿出2元/亩,{zg}者也仅出6元/亩。
华北地区农业向来以种植棉粮为主体,而安金磊却别开生面,他把承包的40亩地分成多块,种上了不同的庄稼。同时,他的种植方法也异于常人:既不除草,也不用化肥、农药等含化学成分的物质,而是以日常积攒的粪肥和杂草秸杆的浸泡堆积肥即传统的农家有机肥为肥料。“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是一个xx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草是庄稼的好邻居,它既能使农田丰收却减少 劳动之苦,而且还能解除植物的多种疾病。用农药是图一时之快,虽然把害虫除掉了,但同时也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子杀死了。比如蚯蚓———防止土地板结的天 然卫士,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蚯蚓使土壤的松软程度远胜过机械深耕,而且蚯蚓的排泄物对土壤有肥沃作用;有点生物知识的人都知道,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中的 有害物质会随空气和水乃至食物链四处蔓延,从而使破坏面越来越大,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最终威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目前的生态系统为何遭到破坏就与这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还与工业生产的“三废”等有关。
为了给麻雀提供食物,安家专门种了一亩的稷子。起初,麻雀来食者寥寥,渐渐地就达上万只,令人称奇的是麻雀只吃预备的稷子和棉田里的椿象、蚜虫等害虫,根本 不去碰周围别的庄稼。为了不伤害蛾子和蚜虫,安家把玉米和芝麻种植在棉田的边缘,安金磊说:“蛾子更喜欢玉米,有了玉米就不去棉花上了,蚜虫不喜欢芝麻的 味道,会远远地躲开,这样棉花就沾光了”。为了给土地减轻负担,安家的土地实行轮番休息,今年这片,明年那片,休息的土地什么都不种,任其荒草丛生。安全 磊认为,土地是有语言的,我们需要融入进去才能读懂它。土地像人一样,它们也是需要休息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让它们为我们长久地供给。
“万事开 头难。”由于安金磊是种植自己培育的种子和使用传统农家有机肥种庄稼,所以刚开始其产量并不高,但几年后,土地恢复了xx的生命力,安家的庄稼就明显比别 人家的都要好。玉米虽小,但颗粒饱满而坚硬,而用化肥的地里长出的玉米颗粒都很干瘪;棉花个头不大,可纤维明显比别人家的长。2004年华北地区大面积发 生枯黄萎病,绝收的棉农大有人在,有三四成收成即是幸运,可安家的棉花虽然也受到了些影响,但仍然保持着最合适的含水量,亩产达200公斤。2006年初 秋,正值棉花收获时节,但连续两个月的伏旱使棉花严重干渴,成片死亡,但安家的棉田里却是一片油绿,植株齐人胸膛,无一株有病状。由于安家的棉花绒长,抗 拉性明显优于其他棉花,2007年安家的棉花被一纺织厂商以9元/公斤,远高于市价5元/公斤的价格全部收购。
安金磊说:“我们对土地应该抱以感 恩的心,大地给予我们的太多,我们不应该伤害土地,土地并不xx属于人类,我把土地看作是与人类同等重要的生命。”多么深刻的认识!是啊,人类社会正在努 力构建和谐社会,其实人与自然之间也应构建一种和谐关系,尤其是与为我们提供生存基础的土地。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安金磊家里用 的东西全是来自大自然:洗碗用丝瓜瓤,做饭、烧水用玉米棒,洗头用碱面。每天进门,顺手从藤蔓上摘下新鲜的薄荷叶,放进茶壶泡水喝;饭后的碗筷先用玉米面 粉擦一遍,再用清水一冲即可。用后的玉米面粉拌上些瓜果菜皮,便成了狗的美餐。玉米、芝麻、棉花等秸杆全部留下,堆积为次年的肥料。
在安金磊的潜移默化下,当地村民深受其影响。有的瓜果农户不再使用化肥、农药,改用传统农家有机肥,并把遗留在棉地里的塑料膜捡回来。随着安金磊影响的扩大,远道而来取经的农户越来越多。
如今,36岁的安金磊是着力推广有机农业的香港公益机构———社区伙伴的座上宾。同时,受邀出访泰国,还在云南、四川登上了“农民生计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讲台,并入围《南方农村报》、天涯社区和中山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主办的“{zj1}行动能力三农人物”的评选。
当然,在追求农业高产乃至超高产的今天,要改变广大农民朋友已根深蒂固的使用高科技转基因种子、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种庄稼的观念,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他们一 时难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医远比我们的祖辈好得多,可为何患病率和所患疾病的种类都超过了我们的祖辈?据专家研究 发现,这其实与我们的日常食物和生存环境受到了污染有相当大的关系。
既然症结已经明确,我们为何不尽快想办法弥补呢?我想安金磊模式就是一剂良方,虽然刚开始实施时效果可能不明显,但只要坚持不懈,待到土地xx的生命力恢复,即可立竿见影,事半功倍。这样既保证了食物的绿色性,又维护了生态系统 的平衡,何乐而不为?前些时日,听我国健康首席专家赵霖教授在央视2套的《健康之路》讲健康知识时说,我国土地的污染程度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说明我们是大有希望的。请相关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环保部门、教育部门和大学生村官及基层党员群体要迎难而上,加强对农业、环境的监管和对国人的宣传、教育。其中又特别是对广大农民朋友和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帮助他们改变观念,从头做起、从我做起,摒弃农业目前不科学的种植模式,还原其原本科学的种植模式,为国人乃至全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驾护航,使人类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以下是安先生生活经历中采撷的几个片段,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安金磊今年36岁,曾是他的家乡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不多的几个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年轻人。14年前,他从河北衡水农校毕业,分配到当地一家国营农场当技术员。在此之前,他一直上学,父母是小商人,家里只有三亩地,没让他干过农活。
{dy}次下地,是到果园里喷除草剂和农药,拧开农药瓶,一股刺鼻的农药味扑面而来,熏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心想,这么大的气味,这得有多大的毒性?果树能受得了?残余在果子上,人吃了会怎样?
这时他又听到附近一家农民遭遇不幸的消息,一个孩子中毒,原因是大人给他弄了块西瓜吃,没想到中了毒,{zh1}化验出原因,西瓜地里使用了过量的呋喃丹(一种杀虫农药)……
安金磊经常爱找农场附近村庄的老人们聊天,而老人们说,几十年前,地里有虫子但很少形成虫害,使用了农药,虫子越来越多,好多虫子都有了抗药性,于 是农药越来越毒;使用了化肥和转基因种子,产量是提高了,但粮食和蔬菜越来越没有味道……,他们说,现在种地省事,除草剂、农药一喷,化肥一撒,就等着收 庄稼,闲着打xx、玩,世界上哪有全好的事?全好的事就有大问题。
安金磊了解到,农民们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化肥和转基因种子已非常普遍,这些化学产品的确使农产品一时增加了产量。但他注意到滥用化肥农药对土地所造 成的伤害——尽管化肥用量在逐年提高,地力却在不断下降。他分析,很大程度上,增产是由于现在有了机井等灌溉设施的结果,是以大量抽取地下水为代价。
从第二年起,安金磊就在自己负责的地块上开始“有机农业”实验,他用鸡粪代替化肥,用翻耕和手拔代替除草剂,当年他的地块上的西瓜的品质明显优于使用化肥农药的地块,而且产量也不低,只是他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些。
在农场工作了7、8年,他坚持着有机农业的尝试,但总因为农场是国有的放不开手脚。到2000年,机会来了,他的家乡东紫龙村有40多亩贫瘠的土 地,过去每亩每年只有几元钱还没有人愿意承包,安金磊和妻子张秀双商量好,他们双双辞去了农场的职务,回村包地,他们出的价格是每亩每年50元,这让村人 们认为他们犯了傻。
安先生在东紫龙村真的是个另类,他很少与村民接触,串门聊天等事情根本谈不上。他平时说话很少,但与外来拜访他的知识分子谈论天地人生却辩才无碍。
没有外人来,他和妻子、儿子以及田里的庄稼鸟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有意思的是,见到外人,他说有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很从容文雅;见到乡人打招呼,他使用有几分土气的当地口音,竟然显得局促和卑微。
于是我问他,与村人相处,可有矛盾,比如他们见你的土地现在成了良田,有无反悔之意。安先生答,我与虫子都能和谐相处,何况乡亲。如果村里想反悔,收回便是,但现在村民们还没有这样的意思。
好的,这是题外话,让我们大家继续看他的故事:
中专的同学们许多进城当了干部,对安金磊的举动更不理解,他们认为,安金磊应该想办法进城才是。但安金磊认为,只有自然的、田园的生活才是最健康的生活。
早在上高中时,他偶然买到一本庄子的书,喜欢得不得了,充满了和谐思想的中国古典哲学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后来他又读到了《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中国传统的农业经典,了解了神农、伏羲,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大智慧,那就是尊重、顺应自然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个种田人不识稼穑、不知农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
他和妻子张秀双在这40多亩承包地中扎下根来,每天4点多起床,傍晚看不到手指时收工,村人惊叹着他们的勤劳,也在惊异着他们的做法。
不使用方便轻巧的化肥,他却从附近的藁城等地的养鸡场买来鸡粪;不使用除草剂,40多亩地全部用人工除草,而且要留一些,涵养水分;不种整齐化一的的单一作物,而是棉花和玉米、芝麻间作;不使用转基因的种子,而是自己筛选培育……
农田里的活计因为现代农业技术而变得越来越轻巧,但安金磊反其道而为之,整日在田里劳作,村人问他累不累,他说,其实我很闲,心闲,和土地在一起,我几乎什么心思都不动。
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有一个xx和谐的系统,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使用农药,表面上一时除去了虫害,但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也杀死了,比如蚯蚓,在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土地里就很少见,土地就板结了,而机械的深耕也不能使土地恢复原本的松软。
不使用除草剂、农药,大量的蚯蚓繁殖起来,它们就成了耕田的帮手。而对昆虫是“害虫”、“益虫”的定义本来就是片面的,比如认为是“害虫”的蝼蛄,它可以起到间苗作用;
各种蚂蚁,在深秋时会把草籽收藏起来,作为过冬的食物,而第二年地里就不会闹草荒;一种所谓的“害虫”,恰恰是另一种“害虫”的天敌,只要种类足够繁多,它们相生相克,哪一种都不会形成虫害……
棉花地里间种了芝麻,多种棉虫就会躲避芝麻的气味,旁边种几株玉米,又使它们有了比棉花更好的食物;豆类有固氮菌,会在地里保留xx的氮肥,下一季正好可以种玉米……
每天凌晨或者夜晚,安金磊经常来在承包地里,倾听庄稼地里的响动,几十种昆虫,蛐蛐、七星瓢虫、蚂蚱……,它们的叫声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声部;还有庄稼拔节、抽穗的声音,露水的声音,在安金磊听来,都是xx美妙的天籁。
另外,每个昆虫的声部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哪个声部多了或少了,就意味着田里种植结构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了。7个秋天过去了,不使用丁点的农药,他的农田里一次也没有像乡人们的地里一样发生严重的虫害。
近日,记者来到他的地里观察,看到一片茂盛的庄稼地里,各种熟悉或不熟悉的昆虫都在地里自由地出没,品种繁多,但数量都不是太多。
他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都是传统的棉花与五谷,他没有种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大棚,他认为大棚是有问题的,一方面病菌会在大棚里大量繁殖,一方面反季节的蔬菜也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另外,最要紧的是,这样的生产方式一刻不停在压榨着土地,而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
在他的眼里,土地也和人一样需要尊重、需要“养、藏”,每年他用轮作休耕的方式让疲劳的土地休息。
他坚持不在地里打手机,他怕手机的辐射伤害了禾苗和昆虫。
如今,安金磊的田里不但可以见到60多种昆虫,还可以见到燕子、老鹰、喜鹊等16种鸟,有时还可以见到平原上稀罕的野鸡呢。
当地是棉乡,当地很少有人种植谷子。让乡亲们感觉安金磊怪异的是,每年他都会种一大片谷子,用来招待麻雀,头一年他种了5亩谷子,看到有xxxx雀赶来啄食,他就不收割,等着麻雀们吃,几千只的麻雀都赶到了他的田里,他妻子惊奇地喊,“全镇的麻雀都来了!”
整整喂了17天,忽然,麻雀们发现了他旁边棉田里的虫子,开始散落开捉虫,捉了几天虫,都没影了,他{zh1}把麻雀吃剩的谷子收回来,还打了400斤。
今年他种植了13亩谷子养麻雀,在谷子7分熟时麻雀们就该来了,将有上万只,“全县的麻雀来开会”。他说现在每年秋天看到这么多麻雀来也不欢喜,“他们为了这么一口食物,得飞多远的路,得多辛苦?想想,它们平日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的艰难啊!”
站在他的农田里,他用手拔起一根粗大的野草,几乎有点伤感地对我说:你看,为了打粮食滋养这个身体我们还得伤害这些草,我总在想,人能不能仅依靠喝露水生活啊。
我笑了:“餐风饮露,那你就成了神仙了。”
安先生家的伙食很简单,因为我新到,是客人,做了三个菜,一个是土豆用水焯了,加盐,一个是茄子泥,放盐,一个是黄瓜切断,都是他地里的出产。绰菜的水留下来做粥。
他说,知道你是居士,好招待。我平常菜里经常不放盐就生吃,也吃不多,我教育孩子吃饭喝水要想着天下还有众多的人和生灵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七分饱就够了。
“你们城里人不健康,一个是运动少,劳动是人健康的基本需求;二是你们吃的那些食物没有营养,能量不够,那些大棚蔬菜、转基因食品对人有害。”
饭后,他请我吃院子里的葡萄,很清香,他自己连皮和核一起嚼了吃,他说吃东西这样{zh0},吃东西{zh0}吃本地的、正常季节出产的,那些远方的水果不要吃它,它运过来,需要多少的能源的浪费?
后来说起土地上的收益,他说,过去外人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许多记者也是,认为绿色农业带来经济效益是他这里的一个新闻点,不能真正理解他,所以后来不想见媒体。
纯粹有机的生产方式,使他的田地里的出产的产量略比使用化肥农药的的乡民们低一些,但他的棉花粮食品质好,又能获得更好的价格,比如棉花,每斤能比使用农药化肥的多卖一元三四。没有购买农药化肥的成本,计算下来,倒是他的地效益好一些。
但他说,经济效益是最末节的东西。谁能计算出污染一滴水的代价?地里的地力在一年一年恢复,生态系统在好转,这其中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计算,更重要的是,自然的田园给了人最健康的生活。
每年秋天,他会把田里出产的这些最健康的粮食的一部分供养到柏林寺,一部分分寄给各地的朋友,冬天他和妻子要做大量的被套,那些没有农药的干净的被套,他分寄给各地的有自然之心的朋友分享。
各地的来访者大多会在他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跟他一起下地一起吃饭,临行他都会给他们带一点地里的出产,当然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他常年素食,他认为素食是最健康的,而且一个肉食者对自然的消耗是素食者的10倍。他没给儿子买过一粒糖果或者冰糕,他认为,即使是糖果冰糕这种非自然的很小的工业产品,也意味着能源和环境的消耗。
他认为现代农业一味追求产量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粮食的一大部分都是用来当了生产肉制品和奶的饲料、做了酒、甚至燃料。
而这些都是追求产量而使用化肥和农药、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的一个原因,不仅粮食的品质下降,更严重的是,在化肥、农药的使用过程以及生产等环节,对环境和能源的破坏不可估量。
追求产业化、市场化农业意味着品种的整齐化一,意味着对土地更多的压榨,把田园变成车间,使土地丧失了通过轮作休养、多样化耕作的机会,获利的可能仅是商人,对农民、土地都是一个陷阱。
“三口之家,三亩地就可以过上自足的生活,但如果像城里人那样买轿车、楼房,无休止地追求奢华消费,三百亩地也不够。”他认为,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根本是减少欲望。
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他说这些现代的东西染污心灵。他把12岁的儿子送到南方一个朋友哪里读国学,计划让他长大了再回来种地。他本人每晚读的书籍也都是古圣先贤的著作。
家里不用洗涤剂,使用雨水,废水冲厕所,然后进入沼气池,用沼气做燃料,沼气的废料又成为田里的肥料。很少使用现代的农机,去年1万斤棉花,都是他用小车一车车推回来的。
村里人也潜移默化地受着他的影响,现在有一些人的瓜果上开始不使用化肥农药,开始使用有机肥,开始拣棉地里的塑料膜。
有人偶然把他的生活方式传到了网上,引来了媒体的关注,更多的网友关注他,许多人到东紫龙这个偏僻的村庄来看他,知识分子居多,有来考察他有机农业的教授专家,更多的是出于对他独特生活的好奇。
近两年,经常有人来住上一段时间,跟着他一起下地生活。北京大学一名40多岁的教授,在他家住了一段时间内,回去就把工作辞了,回老家种地去了。
记者在采访安金磊时遇到来自北京的高先生,高先生带了妻子和儿子来这里住了一段日子了,他今年39岁,过去是一家外企的工程师,他说认识到安金磊后才认识 到自己过去的工作对自然、环境是无益的,自己活得也很累,去年回去就把工作辞了,每年带家人来这里住一段,感觉人真不需要太多,生活是应该用减法的,放慢 下来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安先生的思想吸引着我,我们视他为老师。
高先生讲,对他触动{zd0}的是,安先生几年前出外坐过一次飞机,当听说飞机起飞就需要几十吨汽油后安先生再也不坐飞机了,也很少出门了。
“我过去每周都要坐飞机出差,住宾馆,后来我住宾馆时,里面的一次性设施一点都不动,保持得还和入住时一样,但这样还感觉不行,我住进去了,脏不脏床单都要洗,对资源环境也是破坏,在这里,我找到了想要的生活。”
“这个世界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这是甘地的话 与安先生的思想不谋而合。
布袋和尚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也许回归本源,才是真正的发展啊,向外的、无休止的所谓“进取、发展”的结局可想而知。
肮脏的河流、残破的青山、被染污的心灵和世风,哪一件不是反面的教材?这个世界需要安先生,需要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表率。
从安先生那里回来,我也在思考,我们这些以文字为职业的人,我们是否知道哪些是应该写的,哪些文字会对这个世界产生破坏和脏乱?执笔为文者,可不慎乎?
生态农业、自然农业,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
“敢为天下先”,敢于“逆流而动”的安金磊先生们,在付出了他人成倍的艰辛、汗水之后,终于给“惯于饮苦食毒”的世人展示了一幅“回归自然、回归纯净生活”的画卷,给世人看到了“时光倒流”的精彩!
当这个功利的时代、浮躁的人们把“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生产车间化”,把“借助农药、化肥来压榨土地”当作了“家常便饭”的时候,却有安金磊之类的勇 者,敢于承担失败、给人看笑话的风险,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实际就是数十年前人类走过了千万年的“老路”:回归自然、回归和谐。不再以毒药来换取丰收,不再以生产毒害他人身体的果实来换取金钱!
这是怎样的眼光、觉悟呢?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呢?
但愿走进这个行列的“实验者、先行者”越来越多,给大地、给土地以喘息、净化的机会,也给更多的人们的躯体一个净化的机会——远离贪婪的、摧毁一切的“工业化”的危害,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因子。
来源:南方xx
如果您能耐心读完这些文章,认可主人公的做法和思想,请把它转到您的博客、论坛、圈子,请更多热爱自然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