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还是技术露怯?

    最近,因为许多媒体披露多年来大量转基因水稻种子流入湖北和湖南农村水稻种植田中,所以许多国人极为愤慨(当然表示愤慨的基本上是生命科学领域外的学者和普通国人,因为搞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很害怕转基因支持者的势力而不得不噤声)。于是,转基因水稻{dy}发明人张启发院士最近不得不出来说明。在看起来非常严格的审批制度下,转基因稻种是如何流出试验室的? 他的解释是:

   “抗虫转基因水稻开始中试后,就走出实验室进入田间。我国农业田间生产试验很难做到全封闭。从中试到安全证书获批所经历的整整10年间,不排除有人见到田里长着如此好的东西,就拿走我们的稻种材料。”

    “对参与生产实验的农户,我们明确要求实验稻田生产的水稻应就地封存,不能外流。”“2003-2004年间转基因水稻生产性试验布点1000亩左右,按每亩单产1000斤算,总产100万斤稻谷,虽然要求“不进入流通环节”,但课题组并没有全部回收、销毁,因此也无法控制农户收获的稻谷流向。”

 

    他不但辩解和自吹自擂了一下,而且宣传了一下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产量,即亩产500公斤,天啊!如今杂交水稻单产达到500公斤太轻松了。

 

    言归正传,转基因水稻种子能够年复一年地流入湖北和湖南的水稻种植区,只有两个可能性。

    一是转基因水稻研发者有意为之,也就是说他们故意让转基因水稻种子混入水稻种子市场,以观察农民的接受程度,就当做盲试吧,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种阴谋。这种做法在其他行业是比较普遍可行的,尤其是在我国政府监督乏力或者不到位的情况下行得通。最近几年许多在美国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和医药研究的留学人员纷纷回到中国发展,主要原因是美国FDA对生物医用材料的审批和监督非常严格,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和医药研发的公司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利益,个人的发展前景更有限,就连美国杜邦这样的大公司就曾经因为其生产的医用材料出现问题而被罚10亿美金。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和医药研究的人回到国内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监管往往流于形式,监督不太严格,因为在国内所谓动物实验一般是自己人做的,临床试验随便找几家能够摆平的医院还不容易吗?转基因水稻的研发者也许出于这种想法,反正湖北和湖南的地方政府默许支持他们就行了。这样干几年没有事发生反而可以拿来作为证据蛊惑中央政府说转基因水稻是安全的,而且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

    二是转基因水稻的相关技术没有过关,也就是无意中技术露怯。美国杜邦、孟山都等几家种子公司之所以能够利用转基因技术控制世界粮食市场,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让转基因作物种子只种植{dy}代(或者一次)之后就失去了繁殖能力,也就是说农民不能自行留种,这样农民们必须年复一年地从种子公司高价购买种子。杂交水稻也是不能留种的,农民种植杂交水稻也必须重新购买种子,转基因作物在这方面和杂交水稻还不太一样,杂交水稻的种子是杂交制种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个所谓不育系,也就是能够长大,但是没有繁育下一代的能力。而转基因作物种子必须在研发转基因种子的基因操作时人为向作物的基因组中插入一个基因开关,也就是作物收成时可以关闭这个开关使得转基因种子成熟以后自行失去繁殖能力,制种的技术牢牢地被转基因种子公司控制。按照张启发们的辩解来看,试验田里的农民可以随便拿到转基因水稻种子回家作为种子,难道他们的转基因水稻种子里没有插入基因开关,还是相关技术不过关?美国孟山都等公司{jd1}不会允许出现这种事情,怎么会让自己鼓捣出来的转基因产品随便让农户留下来作为种子呢?如果都这样的话,它们还能赚钱吗?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的话,我们有理由担心其安全性。一是根据目前张启发们的说法有理由推断出,孟山都等美国公司盗走华中农大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太容易了,根本不需要派什么间谍,因为孟山都等美国公司迟早会在中国推广转基因水稻和小麦,因为中国既然允许转基因水稻等主粮商业化,那将来没有理由不让它们来种,而且据说孟山都等公司已经在中国开始布局了。二是技术不过关导致转基因成分通过农民偷种污染当地的生态和其它水稻等作物的基因。其实,转基因技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因此转基因水稻相关技术不过关的可能性很小(注意这里并不是说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安全,只是说技术实现没有什么难度)。

 

    因此,我宁愿相信是{dy}种情况,转基因水稻种子流入农田并偷种应该是相关人员和公司故意为之。

 

(因为时间有限,也不想花时间斟酌和修改,专业用语和解释不科学、不准确之处,敬请谅解!)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阴谋还是技术露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