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与选择_黄晓艳_新浪博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王珺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到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当前的珠三角的非农产业所占比重达到了97.2%,非农就业比重达86.2%,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而支撑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组织方式之一是大量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聚集化发展。

观察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集群化发展,可以发现珠江东岸主要以承接外部订单的加工企业为主,诸如深圳、东莞等地。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以电子制品为主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深圳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贸易生产链体系。2006年,深圳的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44.1%,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18%。在深圳的加工贸易出口份额中,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就达到了514亿美元,占深圳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55.9%。而东莞更是加工贸易全国最集中的城市。到2007年年底,东莞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就有1.5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了383.1亿美元,其中港资占了60.17%。东莞加工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占整个经济各项指标的比重大;二是以来源于港、台企业为主;三是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其中,电气机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6.3%、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8%。四是本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等。

在珠江西岸等地,诸如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企业也是以聚集化发展为主,以广东佛山电气行业为例。佛山是广东省电气产业集群较为集中的城市,有家电产业集群、照明电器产业集群、输变电产业集群及电机、电线电缆等产业制造基地。目前佛山电气制造企业大概有5000多家,商会会员有600多家。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国家(顺德)电子电器产业园等相关产业基地落户佛山。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佛山市重要的优势行业之一,2006年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约356亿元,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照明器具制造、电线电缆及电工器材制造等专业领域形成了一批xxxx,涌现出一大批xxxx和xx产品,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佛山有着数千家电气、照明、仪器仪表、变压器、灯饰、电控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佛山电气产业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气生产基地,涌现出了广东奇正、广东珠江、佛山求精、珠江电气、广亚电力、明华电控、欧司朗电气、欧美朗、佛珠电器、南电开关、新亚开关、顺德开关等国内外xxxx企业。佛山城北综合批发市场是广东省发展规模{zd0}的低压电器、照明电器、电工器材、五金灯饰等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

比较珠三角地区的东西两岸的企业特征,两地的产业发展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即它们之间的产业链完整程度是不同的。在珠江东岸,以“两头在外”的电气企业居多,在本地进行加工贸易生产的电气企业基本上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上。换句话说,在本地聚集起来的电气企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反,在珠江西岸,许多有能力的电气企业在聚集起来后,不仅延伸了研发环节,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聚集起来的企业来源。珠江东岸的地理位置比邻港澳地区,这使港澳地区的企业在深圳、东莞等地生产、出境销售的交通运输成本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要低得多,这决定了东岸地区以外源为主。相反,流入珠江西岸的港澳企业或需要“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相对少得多,珠江西岸的电气企业只能靠内生的企业成长与聚集,而且,要面对国内外的市场,没有现成的品牌与市场渠道可利用,只能靠自己开发与铺设。

由于这种差异,他们各自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珠江东岸的电气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要比珠江西岸的电气企业大得多,当外部市场需求兴盛时,珠江东岸的电气企业就有更多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快的发展。然而,当外部市场需求不景气时,东岸的电气企业就会出现开工不足,增长率下降等。当前,以美国为发端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珠江东岸的电气企业是首当其冲的,所受到的影响也要比其它地区更严重一些。

由于两地的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不同,所以产业发展的升级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珠江西岸的电气企业来说,除了少部分的大企业外,大部分还是中小企业,虽然他们聚集起来,但是,类似技术、人才、信息、资金信贷担保等资源供给是远远不足的,中小电气企业凭借自己的能力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设立各种创新服务平台,以“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这是有效的。到目前为止,以广东省科技厅牵头、各级地方政府出台配套在150多个专业镇中设立的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已证明了这一点。而珠江东岸的电气企业仅仅是国际分工链上的一个环节。它们的研发与市场网络主要没有放在国内,它们的生产主要进入国际分工产业链之中,并没有另起炉灶,自建体系。因此,这类电气企业需要有不同的升级方式。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本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逐步提升,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可能会转向一些这类成本更低的地区。二是沿着产业链的阶梯从较低附加值环节向着较高附加值的环节推进,这主要取决于珠江东岸的电气企业技术与生产能力的积累与强化。当然,无论哪一种升级方式,最终都是靠企业自己选择的。然而,不同的企业选择将决定着这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模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与选择_黄晓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