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耳机知识最强贴之基础篇(转Weiphone) (豆瓣郑州豆瓣小组)

2010-04-24 11:17:13 来自: (有毒, 远离..)

开篇说想说的是发这个贴的目的是让大家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耳机,欣赏耳机。
也是让你更了解手中的耳机,也是让跃跃欲试准备购买耳机,可又无从下手的朋友们
一些可行性的指导,本贴主要来自网上,也有一部分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我整理了从入门概念,实用技巧,主流耳机的型号,到如何选购一款你中意的耳机,
做个相对系统的整理和个人的意见。

因为不是教程,这是一篇对耳机的介绍,不能做到图文并茂的解释,只是一些苍白的文字,不知道能不能吸引大家的
眼球,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耐心的看下去。不过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一些知识,因为ipod和耳机
是分不开的,(当然不只是ipod)如果你爱你ipod,爱你的itouch,我想你会看完这些。


因为坛子里,很多问如何选耳机,这个型号的耳机怎么样,那个型号的耳机实用不实用
还有经常会有一些人冲出来说ipod的音质不好,touch的音质不好,在写下来的文字里
都会有个人的见解,忘大家热烈讨论。

因为本贴意在,为很想了解耳机知识,可刚刚接触无从下手的人士准备,致使下文中有大篇幅的技术规格和专业的术语,所以,请正在敲键盘和正准备敲键盘来问我为什么弄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或者想说从网上弄这些无意义的专业术语的人,还是现在收手比较好,因为你不适合此类文章。mac的点左上角,win的点右上角或者alt+f4。(废话真多)
看过基础篇之后我想对刚刚初步了解耳机的人会对耳机有个整体的认识,相信对耳机不会那么茫然了,这就是本贴的目的


由于时间问题我先发纯文字的耳机入门篇,打造weiphone中的耳机扫盲最强贴之技巧篇已经完成
耳机扫盲最强贴之技巧篇
下面开始跳转
耳机入门篇
1耳机基础知识
2谈谈音质和音效
3关于音乐的音源

首先,先说说耳机的分类,个人认为需要对耳机有个系统的认识。
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

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 动圈耳机原理: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xx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xx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2.按开放程度分

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

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4.佩戴方式划分 这个是最常用的了,所以放在后面了,面前了怕大家不看别的,哈哈。

耳塞:分为开放式和入耳式,一般来说开放式隔音不如入耳式,入耳式由于深入耳道SO在低频上占有先天优势。但入耳式耳塞容易有听诊器效应并且需要使用者注意用耳卫生,并且睡觉时戴很不舒服。至于入耳式和开放式哪个更能保护听力,其实没有定论,保护听力是需要人为注意的。

头戴耳机:耳机相对于同价位的耳塞声场可解析都要更好,这是大单元优势。

挂耳耳机:挂耳耳机比头戴耳机更容易漏音,但是这种漏音在危险的马路上未必是坏事,并且不

容易压乱发型。当然戴眼镜的人忌带挂耳。

然后,还有耳机中的专有名词,明白了之后,相信对耳机的构造会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买耳机的时候
可以看明白耳机包装后面的规格,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应你输出设备,发挥耳机的{jz}
下面说一下相关参数。


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

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这也就是耳机价格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的原因

再一个就是耳机音色的术语,方便大家在讨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说,呵呵~~~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zg}音与{zd1}音之间的范围

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xx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动态:允许记录{zd0}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zd1}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还有就是耳机的常用术语,于是我收集了一些我所知道的耳机常用术语的相对准确的概念
以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
灵敏度:数值越大越易推,越小越难推。

阻 抗:数值越大越难推;阻抗范围16——32,灵敏度95——105是一般随身听能应付的范围,阻抗大灵敏度低的推不开,阻抗太小灵敏度太高的又容易听到底噪

底 噪:任何一款电子产品有电路就有电路噪音,所不同的只是这噪音是否在你忍受范围,如果在深夜用好推的耳机听到一点点那是很正常的,太大了不好,太小了则很少见(T39的底噪控制是目前我听到的机器里{zyx}的)。但是底噪和音质无联系。

信噪比:信噪比也是国际声学标准,但是对于器材来说意义不大。并且和底噪无{jd1}联系,我一般忽略这个。

频响范围:这个由于每个厂的测试器材测试标准不尽相同,所以也请忽略。高频很厉害的ER4

以上是耳机的分类和参数以及相关术语,掌握以上的初步知识,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章节了

一般来说我们的对何为音质,何为音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有时候对这两个词汇也
容易混淆,这样会造成一定误区和理解上的偏差,{zd0}的影响不过是我们兜里银子了,
花了上百上千的耳机,买到家之后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我相信大家每每如此吧~~
下面说说何为音质,何为音效,说说个人的一点理解。


字面理解音质:就是音乐的质量!个人理解就是还原原始声音(比如唱歌者的声音)的真实度!

换句话说:音质越好,就是失真度越小!

简单地说,音效就是指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所谓的声音则包括了乐音、及效果音。


数字音效简称EQ模式,即MP3不同的声音播放效果,不同的EQ模式带给听使用者不同的声音播放效果,同时EQ
模式也是最能突出个人个性的地方,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音乐享受。   目前的MP3的数字音效
模式一般为六种,分加是CLASSIC(古典音乐模式)、POP(流行音乐模式)、JAZZ(爵士乐模
式)、ROCK(摇滚乐模式)、NOMAL(普通模式)和AUTO(自动改变模式)。当然在选购MP3时并
不代有数字音效模式越多越好,做到实用为{zh0}。  环境音效   主要是指通过数字音效处理
器对声音进行处理,使声音听起来带有不同的空间特性,比如大厅、歌剧院、影院、溶洞、体育
场等。环境音效主要是通过对声音进行环境过滤、环境移位、环境反射、环境过渡等处理,使听
音者感到仿佛置身于不同环境中。这种音效处理在计算机声卡上应用非常普遍,现在在组合音响
方面应用也逐渐多起来。环境音效也有其缺点,由于对声音处理时难免会损失部分声音信息,并
且现在能模拟出的效果和真实环境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人会感到声音比较“虚假”。

大部分人对音质的概念都比较模糊,甚至只用“好”“坏”两个字来形容,用
尽量平易的方式阐述一下拙见。
我们所感觉到的“音质“其实包括三个词:音质、听感、音效。
我们说一个女人漂亮的时候,也会包含相应的三点:容貌、气质、特点
容貌是最本源的,以正统标准论处,一个五官并不端正的姑娘我们当然不能说她长相标致,但这不妨碍她有可能打动你因为还有气质,气质就像听感,或高贵或可爱或体贴或洒脱,总之合口味就好然后是特点,每个女人都有特质每个耳机也是,你可以去挖掘去欣赏,也可以不屑或离弃。也就是说,我们手里的器材,三频解析控制力等等这些属于“音质”的东西大家可以多了解多审视,但音质并不代表一切就好象漂亮女子未必让人看着顺眼也未必让你倾心。很多人多年前都听过磁带随身听,磁带的模拟信号大部分解析不佳但听感温润舒服,听不累。而如今的好多数码产品听着很容易让人累。好吧——我再啰嗦两句关于模拟信号和数码信号。在21世纪之前市场上很多东西是模拟信号,从录像机到磁带随身听到胶卷——模拟信号的东西总是给人锐利不足但温暖舒适的感觉,之后信息时代到来,数码信号有许多先天优势但是{zd0}的敌人就是它自身的信息流,它的所有编解码方式势必有压缩并且在各个D/A、A/D转化和编解码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误差畸变失真,表现在听感上就是生硬不自然,一般称之为“数码声”——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数码声对人的听力损伤较大。在这里大家在选购的时候尽量规避冷、硬、数码声控制较差的耳机和随身听,健康{dy}。{zh1}关于音效:音效是一个不错的发明好的音效可以改进听感迎合口味,但它归根结底是改变了音源的演绎方式。目前市面上的随身听里音效及格的寥寥无几能够赶上艾利和IFP系列和爱欧迪U3,索尼A8系列的凤毛麟角。大部分都只是让声音更加失真更加数码,慎用为妙。

我个人认为,音质和音效是两码事,音质是声音的质量,音效是声音在听感上产声的效果。如果论音质,那么没有MP3能比CD强,CD的音质是{dy},由于MP3播放的都是压缩的文件如MP3WMA OGG等,所以 听MP3跟CD不同。现在的MP3有2个大的派别,一个是以音质为主的,一个是以音效为主
的,所以风格也不同,不能一概比较。 所谓音质就是声音的品质,如果难以理解,可以用数码照片来比喻。如果一幅照片色彩很纯正,细节层次很丰富,明暗很准确,我们可以说这幅照片的“画质”很好。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可以把色彩浓度加深,对比度加强一些,锐化一下,或者加上一些艺术效果。这样我们看起来照片好像是更漂亮了,但实际上已经对原有画质破坏了。音质也是如此,我们调节均衡器使高底音加强,加上DFX插件等等,令我们听起来好像更悦耳动听,其实很多声音的细节已经丢失了。有时候我们对声音或者是图像进行处理和修饰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符合个人的欣赏需求。不过我们就不要以为是提升了音质,总之,处理越多,插件越多,对音质破坏越多。再说一点,现在很多人在比较什么播放软件音质好。比较不是不可以,但要懂得怎么比较,不然只会给人说无知。我们一般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加上插件,但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比较的只是音效而已,不是音质。如果去除音效的因素,我们实际上比较的就是播放软件的解码器了,如果使用同一款解码器的播放软件来说,几乎是不可以比较出差别来的。即使是不同的解码器,以mp3解码来说,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技术。尽管有差别,但也是很微小的。以我们一般家用电脑来说,自称能分辨出来只是自欺欺人。又或者根本就不懂得自己比较的只是音效而不是音质。音质,音效不矛盾,都是追求更好的听感,就纯音质来讲也不仅仅是灵敏度,频响,声压,等客
观数据构成的,也有很多比如调音等细节,甚至很多涉及人耳构造,心理学范畴。音效是厂商开发出针对不同消费者,满足不同需求的产物,所以用具备多少音效作为主要卖点的机器也不少。另外CD音质也不是{dy},比CD好的格式有很多,CD也是受限成本和当时技术条件的妥协产物。

所以,个人认为还是不要说Apple的音质不好,哪哪的音质好,说出感觉会相当的幼稚,和对耳机
的不了解,比音质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在比音效。

MP3我就不想说了,因为没有什么可说的。讲讲无损格式吧。让我们高兴的是ipod是支持
无损格式Apple lossless,所以重点说说无损格式。
WAV属于无损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比CD高一倍的码率,而APE和FALC属于无损压缩,MP3、OGG、WMA
等格式属于有损压缩。个人反对唯格式论,国内号称无损播放的山寨货多了去了可是又有几个敢
和播放MP3格式的RIOT,KARMA,ZT或者IMOD比拼素质的?再打个比方——号称会七八样武艺的江
湖卖艺人碰见只会一种拳法但根基扎实的名门弟子,死的会很难看。我不是说无损不好,无损在
音乐的素质性上比有损格式强那是肯定的,但也得看什么样的机器什么样的电路和调音。200元的
东西播放FLAC如果和播放MP3素质上有提高的话我觉得那会很匪夷所思——不同的顶多是听感,因
为这里俩格式听感的确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转Apple lossless格式的歌曲。


(2488)
(1851)
(1000)
(1315)
(1000)
(1000)
郑重声明:资讯 【扫盲耳机知识最强贴之基础篇(转Weiphone) (豆瓣郑州豆瓣小组)】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