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42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42

2010-04-19 11:46:40 阅读9 评论0 字号:

五、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

确切地说,这里论及的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

所谓教学手段,就是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深化教学的手法与工具。对教学手段的理解,不同的角度会引出不同的看法。从其涵盖的内容来看,有广义手段与狭义手段之分;从其使用与操作的状况看,有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之分;从对教学的作用来看,有主要手段与辅助手段之分;从手法与工具的角度看,有隐型手段与显型手段之分。一般地,人们是将传统手段、现代手段、主要手段、辅助手段揉在一起来对手段进行定义,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

关于教学手段的研究,远不止本章前面的几节所谈到的朗读、提问等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有关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探究。如:

1.媒体手段的运用。通俗地讲就是音像手段、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

2.语言手段的运用。也就是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激发力与其他方面的表达技巧,如教师的朗读、讲析,过渡语及课堂评价语言的生动运用,教师的语言的美化与优化等。

3.组织手段的运用。即教师的调动手段,或者说是课中活动形式的组织与安排,如独立阅读、小组交流、分组辩论、师生共议、集体朗诵等等。

4.资料手段的运用。就是用扩展的方式、引入的方式、穿插的方式,引进课外文字、挂图资料及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资料,以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dy},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学发展到了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进入了议事日程,而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曾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

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主要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学艺术的角度而言,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应该做到下面四要

1.要有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教案。

2.要有与教案配用的多媒体课件。

3.要有序而有机地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手段。

4.要有限度地适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步骤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没有大的区别,区别只是在手段的运用上。看看下面的教学设计就可知道,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并非难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1.这一节课的课名是:边塞诗联读。目的在于创造文言诗词教学中一种充满美意的联读法。

2.从三个方面让学生学有所得:知道一点关于边塞诗的常识;读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忆读、欣赏一组边塞诗。

3.{zd0}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熏陶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品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联读欣赏《使至塞上》《出塞》《凉州词》《雁门太守行》等诗。

课时与课型

1.课时:一课时;

2.课型:文言诗词品读课。

电教设计

遵循媒体组合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本教学设计突出视、听、读、析,有机地组成一个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品析能力、获得审美感受的动态功能系统。

媒体组合的主要内容有:视觉媒体(幻灯,边塞诗定义,古诗译文),听觉媒体(录音,CD,边塞诗朗诵),视听媒体(VCD,边塞诗配乐配画面朗诵)

课件的{dy}个画面要显示课题:边塞诗联读。这几个字在画面正中,用隶书体;背景应是从光盘中选出的具有边塞粗犷风格的景色,色彩比较深沉,有壮美的古典音乐。

其余各个画面都要保持这样的基调。

教学过程

1.进入全课教学:同学们听读一遍王维《使至塞上》的录音并跟读一遍。

(文字画面:《使至塞上》全诗;《使至塞上》诗朗诵CD

2.引入对边塞诗的介绍:

(文字画面:解说什么是边塞诗)

3.进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

(1)同学们自读自诵。

(2)听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D)

(3)学读,个性化朗读。

(4)再听读、视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VCD)

(5)品读——

主问题: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你体味到了什么?

(6)背读。(配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VCD)

4.进入边塞诗联读。

(1)欣赏王昌龄《出塞》(CD)(感受痛惜的情感)

(2)欣赏王之涣《凉州词》(VCD)(感受悲凉的景物、悲壮的情感)

(3)欣赏王翰《凉州词》(CD)(感受读出奔放豪壮的情感)

5.教学小结。

(1)(文字画面:边塞诗的风格特色小结)

(2)(文字画面:阅读边塞诗给我们的基本感受)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4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