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探索- 致远设备管理网- 设备管理工作者的日志- 网易博客

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探索 - 致远设备管理网

2010-04-18 14:47:05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目前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发展迅猛,但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一直沿用“买了就用,坏了就修,修了就用”的传统管理水平,其管理系统的简单粗糙以及制度管理的严重滞后造成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普遍落后;再者,有些管理层和{ldz}“要产量、保质量”的管理意识也使得设备管理水平跟不上去,这就是所谓的想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草吃的理念现象。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1、设立专业的设备管理机构
  企业应建立自上而下、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层层负责的设备管理机构。即从全厂、车间到班组,都应设立设备管理部门,明确规定各管理层具体的工作内容,分别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开展工作,这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保证。
  其中,全厂公司的设备管理部门,肩负着技术指导、故障分析、管理考核和制订检修计划等重要任务,因此是全厂设备管理的领导核心,应由主管设备的管理者领导;车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统一组织协调本车间设备管理,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设备管理中间环节,应由基层干部领导,并且能够真抓实干;而各个班组则是最基层的设备管理组织,落实管理制度和措施。如此,就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负责并且具备强大推动力的设备管理机构。
  2、形成覆盖全厂专人负责的设备管理模式
  将所有设备按照隶属关系和职责划分,划归部门管理,并细分到指定人员专管。建立各工序《设备管理档案卡》,将每台设备管理任务分包到人,明确操作工、电工、维修工责任人,并挂牌承包,由承包责任人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维修任务,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责任到人的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3、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
  设备运行正常与否,不仅与检修人员有关,而且与运行人员有关,因此,既要保证检修人员精心维护、认真维修,又要保证运行人员规范操作、专心监护,要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明确规定双方设备管理职责,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无论是运行人员还是检修人员,都应承担其相应责任。
  一般情况下,电工负责所有电机等电器设备的管理,机修工负责除电器设备以外的所有设备的二三级维护管理,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运行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4、明确现场监督检查专职机构和人员
  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对每台设备的负责人进行考核,企业管理部门对设备管理机构进行考核,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设备管理小组负责对每台设备的操作工、电工、维修工承包负责人进行考核。企业管理部门、生产部联合定期对设备管理小组进行稽查、考核,负责检查违章操作、不认真落实巡视制度、不按规定维护设备等不良现象,并按规定对责任人处罚教育。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由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日常巡视,规定巡视时间、路线、检查的设备和内容,一般采用听、看、闻、摸和测等检查办法,并按要求在工序操作记录上做好记录,保证一小时巡视一次,对于带病运行的设备要强化监视。
  为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落实,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考核制度,进行事后奖惩和事中控制,设备管理小组每天对每班进行现场管理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违章违纪行为和设备运行缺陷,并对相关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扣分、处罚和教育。
  各基层班长应经常组织电工、维修工等人员对本班设备的维护状况进行检查,结合交接班记录及设备日常保养项目记录作重点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分,月末汇总报设备管理小组。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5、设备要定期维护、检修
  按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要求,设备管理小组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档案、设备台账;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及设备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建立员工日常技术培训制度,让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运行规程和操作规程等,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办法,不断的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
  设备的维护保养,严格执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日常保养:由生产车间操作工负责设备清洁卫生、保持设备表面无积水、无油污。
  一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负责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保养,并填写设备维修/大修记录。保养内容包括: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对设备各部件的配合间隙进行适当调整;对失效的润滑油进行更换,填写设备设备定期润滑操作记录。
  二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负责,其保养内容包括:完成一级保养内容;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保养项目,进行大部分解体、检查、保养、更换修复磨损件等,保养后的设备重新确认能满足工艺要求。
  制定并执行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根据每台设备的安全标准和技术特性制订日常维护及定期检修制度,详细规定设备维护检修的周期、内容和要求。建立规范的设备档案,如设备管理档案卡--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表,完整记载设备的技术参数、设备部位及维护项目名称、预防性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维护方法及材料准备和计划技改内容等,作为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基础性技术资料。特别对于核心主体设备,要根据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科学安排预防性停产检查维护。
  6、加强设备巡视检查力度
  联合巡视,设备管理机构坚持每班联合巡视,每班班长及操作工分别巡视。
  日常性的巡视检查设备,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随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设备突然出现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因此设备巡视检查制度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措施。巡视制度规定了巡视时间和路线,检查的设备和内容,一般采用听、看、闻、摸和测等检查办法,并按要求做好记录。通常设备巡视是由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承担的,可联合巡视也可分别巡视,通常保证一小时巡视一次,对于带病运行的设备要强化监视。
  7、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后认为,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对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极为关键,重在分析、总结,而不在于追究,追究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
  对于设备出现故障和损坏事故,坚持设备无自然损坏原则,由设备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广大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不受到处理不放过,并于当日按程序传递《事故调查报告书》。如果设备事故较大,在企业内部可成立专门事故分析和处理小组迅速处理。设备管理小组对每月发生的设备故障和事故进行整理、总结,出具《月度设备故障和事故总结报告》报企业管理部门及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将每年发生的设备故障和事故汇总成册,编辑《年度设备故障和事故总结汇编》总结教训,分析原因,作为职工的技术培训教材。
  8、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
  设备维修维护费用的多少,除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外,更是设备故障率高低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对促进设备管理、避免材料浪费是十分重要的。正常的设备维护材料费用是必要的,设备的故障检修和零件损坏费用则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通常以正常的维护费用上浮一定比例为基数,或以上年度月平均维修维护费用为基数对各个车间、班组进行考核,实行节奖超罚,把奖励和处罚的金额每月xx到车间,车间按内部考核xx到班组和个人,从而,激发各部门和各位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探索- 致远设备管理网- 设备管理工作者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