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称。碘盐是指添加了少量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食用盐,主要用于补充碘以预防甲状腺病。研究发现,人体内2/3的碘在甲状腺中,碘的主要生理功能都是通过甲状腺素完成的。碘的作用包括:促进能量代谢,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维持脑垂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身体和大脑大脑发育。
在脑发育的初级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后两岁),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必须依赖甲状腺素。如果碘不足,可能导致婴儿的脑发育落后,引起心智反应迟钝,严重的在临床上称为“呆小症”,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以后即使补充了碘,也不可能恢复正常。碘严重缺乏还可能导致碘缺乏病,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婴幼儿体内缺少甲状腺素引起的一种病)、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等问题,还可能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膳食中的碘大部分在胃肠道中转变为碘化物,被人体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全身的细胞外液。
每天150微克最合适
通常情况下,农作物能从泥土中吸取足够的碘,然而全球有不少地区的泥土碘含量不足。美国《xxxx》去年12月4日的报道称,全世界目前有近1/3的人口不能从食物和水中摄取足够的碘。补充碘xxx和成本{zd1}的途径,就是在食盐中人工添加碘,目前广泛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使用。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建议,人类每天只须摄取150微克的碘。现在市面上多数含碘食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以每天食6克食盐为例,摄入碘已达120~300微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但中国国民普遍超过20克。
补碘不能搞“一刀切”
碘摄入量过低会引起碘缺乏病,但碘过量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广东中山{dy}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梁宏在其个人网站上介绍说,由于碘缺乏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补充碘可以预防这一病症,一些人错误地认为饮食中的碘越多越好。实际上,碘过多会引起高碘性甲亢。据国内媒体报道,1964年日本北海道养殖海带的渔民有地方性甲状腺肿,这些渔民的尿碘高达30~80毫克/天。当避免高碘饮食、尿碘恢复正常后,甲状腺肿明显消退。此外,也有研究证明,碘盐的摄入量与男性精子数量有一定关系,碘过量可能要为男性精子减少负一定责任。
新华社曾报道,曾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的滕卫平,从1999年起带着几十名研究生专门针对“碘营养”问题进行过调研。他们的调查证明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目前大多数中国人不是缺碘,而是碘过量,由此引发甲状腺疾病增加。1999年我国居民尿液中的碘含量已达到306微克/升,超过了国际标准300微克/升的“警戒线”。滕卫平忧心忡忡地说:“13亿人补碘千万不能‘一刀切’。我强烈呼吁,国家应尽快修改全民食盐加碘法规,代之以有区别的地区性食盐加碘法规。”2002年的美国医学杂志《美国内分泌代谢》也载文说,碘摄入量的增加会导致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和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滕教授说,根据国际上公认的碘研究成果发现,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U字型的关系——碘的摄入量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
此外,碘含量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在近几年更是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去年11月也报道,各国开展的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碘地区学生的智商明显低于适碘区。大部分动物实验研究也已证明,过量碘负荷反而使动物脑重量减轻、记忆力减退,虽然这种影响不如碘缺乏明显。
其它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