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 | |
|
名称:陈逸飞 梳妆台前的女子 | |
|
材质、形制:布面 油画 | |
|
尺寸:180×130cm | |
|
介绍: 签名:陈逸飞?Chen?YiFei 说明:该作品为雅昌艺术网陈逸飞个人空间—滚动窗口展示的主要作品之一 陈逸飞?CHEN YIFEI (1946—2005)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从60-70年代创作了《金训华》、《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1980年赴美国,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曾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藏家广泛收藏。并先后在纽约国际画展、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1985年6月在华盛顿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行个人展。自1983年起,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举行六次个人画展。1985年,水乡题材的《桥》,被选为联合国首日封。《双桥》,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作为送给xxx的礼物。1989年、1990年在日本西武举行个人展,1992年作为仅有的两位嘉宾之一,参加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并举行个人回顾展。1996-1997年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陈逸飞回顾展”,同年在英国玛勃洛画廊举办个展。1997年参加xxx双年展。 陈逸飞善画美人,他画中的美人生动柔美、清新温婉,一如他画中的江南,安宁、详和,给人无尽遐思。《梳妆台前的女子》中那顾影自怜、若有所思的民初xx,似有种忧郁哀怨、落寞凄美的神情,使观者不禁为之动容怜爱画面用柔和的光影处理,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柔美情调,气氛变得朦胧而带有种恰到好处的神秘感。 美国《艺术新闻》是这样评价陈逸飞的: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陈逸飞,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尽管陈逸飞有较好的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传统的学院功底,但他的作品却是xx中国化的。他的现实主义风格使他达到了更高的真实,超越了把主题归属于精神的再现。我们可以从他对东、西方仕女的着装描绘上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那些透露着富贵气息与丝绸质感的厚重衣料,却无法遮掩底下女性肉体的纤柔与妩媚,而这些竟是用我们通常觉得粗略抽象的油彩一把一把涂抹出来的。因此,超越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世界艺术接轨,并运用西方的技巧,把中国传统的审美内涵具体化,这也许就是陈逸飞的成功之处。 陈逸飞的绘画在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中,弥漫出浓郁的中国式的东方韵味……这位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比作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xx,近乎炉火纯青的技法并非目的本身,相反它有助于透过画面表达纯属个人的视觉情感。 ——[德]卡尔?鲁伯格(美术评论家) 陈逸飞在美国作画的几个惯常题材,如陈旧水乡、古典仕女、音乐人物,几乎没有与上海有直接关系,但这中间可以看到他的一种文化态度,而这种文化态度却与上海有关。上海讲宽容,上海讲怀旧,上海讲唯美,上海讲平静,上海讲那种既高贵又平民的精神风味,上海讲那种来自历史又不执着历史的放松姿态。经过上海式的选择,过于古老的僵死物象还远远比不上水乡石桥和高原藏民有味道,古代仕女的历史准确性也远远没有她们眉眼体态间的古代风韵重要,而各色人等一旦与音乐组接成一个画面则他们的肤色、人种、背景都可包容或抽象掉。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图象和地理图象,陈逸飞经过上海式的中转、改造,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意绪,就很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感受了。 但是,我这样说上海,估计中国各地有许多读者会提出异议,在他们印象中,上海的文化态度还没有我说的这么美好。相反,琐碎、谨慎、固步自封、斤斤计较、优柔寡断、洋洋自得,却是上海的典型风格。这种印象是真实的,但并不全面。一个被称之为“冒险家的乐园”的国际大都市,理应潜藏着另一种素质,这些年来,这种素质已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渐渐复苏,而陈逸飞则是这些人中间较长的一个。 ——摘自余秋雨《陈逸飞印象》 |
|
|
市场行情: | |
|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