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生相克[4]_本草朗中_新浪博客

    

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及饮食误区
 一、日常饮食主要来源:蔬菜、水果、肉类等

1、蔬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有调剂饮食、增进健康作用。例如:
  ①辣椒含有丰富的Vc,在补充人体营养的同时,辣椒能剌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故有健胃及除肠内不良气体作用。外用能使此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散,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能治xx。
  ②土豆即芋艿,含蛋白质、Vc、胡萝卜素,含有较多钾。钾能促进胆固醇排除及降压作用。土豆同时具有补充健脾、xx作用。
  ③菌类:金针茹具有治虚弱、痢疾等功效,以鲜嫩为佳。蘑菇具有化痰xx、益肠胃等功效。木耳有清肺xx、xxxx、镇痛作用。
  其他蔬菜也各有功效,例如:
冬瓜:含碳水化合物、Vc、Ca、P,如误食河肠或煤气中毒,可用冬瓜汁xx
白萝卜:含葡萄糖、胆碱、Vc ,与红糖煎取汁,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xx作用
胡萝卜:含胡萝卜素、Ca、P、Fe、Vc,如误服汞或从事汞作业的人员,可常食胡萝卜
白菜:含蛋白质、Vc、Ca、P ,可 消热除烦、解渴xx、通利肠胃
西红柿:含胶质、胶果、Vc、Ca、Fe、P,能 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黄瓜:含碱量蔬菜中{zg},能 xx痛风和风湿的食疗食物。

      


2、水果类:含有大量水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个有许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热、止渴、xx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香蕉调以蜂蜜可治乙型脑炎;杨梅能治痢疾、预防中暑、胃气痛等。还有如:
红葡萄:含丰富钾、水杨酸、Fe、鞣质能降低胆固醇,有助于供血
苹果:含有VB、VC、K、Mg、B、Ca 有益于xxxxx,降低血压
xx桃 :含丰富糖分类脂、Vc、Na、P等能防止致癌物质产生,对肝炎、高血压有食疗作用
柚子:含有胡萝卜素、VB1、VB2、Vc、Ca、P 有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胀作用
梨: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柠檬酸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3、肉类:不但味美而且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功效。
  鸭肉、鹅肉的脂肪论数量,绝不在猪、牛、羊等家畜肉之下,但其分子结构却接近纯属植物油的橄榄油,不但不使血脂升高,还有降低有害胆固醇作用,因而对心脏心益。
  羊肉性味甘、热,富含蛋白质、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御寒保暖,健身壮体,增强抗病能力。
  鲤鱼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含丰富蛋白质,多种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和Ca、P、Fe。有开胃健脾、xx消肿、消热xx、止咳平喘作用。
  带鱼的肉美而且鱼磷含有较多卵磷脂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美肤作用。

二、日常饮食的误区
   尽管日常饮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会有损健康。

       

例如:
1.牛奶不可空腹饮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不利于养分吸收,同时牛奶中的与一羟色氨等催眠成分进入体内,可使你工作或学习处于低潮。因此,喝牛奶应伴着面包等粮食类食品,一方面保证早餐有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粮食一起食用,可延长其在小肠的吸收过程,还可使蛋白质得到互补。
2.牛奶不可当水喝。水对人体非常重要,为使体内水保持平衡,必须从饮食中得到补充。饮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汁,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喝白开水还是很重要的。
3.饭后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蛋白质结合,既妨碍蛋白质吸收,又易发生xx。
4.酒后不宜用浓茶解酒,因为酒中的乙醇随着血液循环到肝脏中转化成乙
醛,再变成乙酸,然后分解成水和CO2,经胃脏排出体外。而浓茶中的茶碱有xx作用,促使尚未转化成乙酸的乙醛进入肾脏,造成乙酸对肾脏的损害。另外茶碱能抑制小肠对Fe的吸收。
5.可乐不可当水喝:可乐喝多了会使体质变弱,皮肤发生变化。可乐是由许多化学物质萃取物合成,加上糖制成,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积有的化学物质对肝不好。
6.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虫为食,而害中体内又往往沾有农药,这种农药残留在青蛙体内。因此,若食青蛙,农药也会进入人体内。轻者引起局部炎症、脓肿,重者可导致腹膜炎、失明、瘫痪。
7.忌食青蕃茄,因为青蕃茄含有花青素和生物碱,食后会感动苦涩,甚至发生中毒。
8.忌食发芽、绿皮、损伤的马铃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龙葵碱和白垩土碱。
9.不宜过多食用色素饮料及食品,因为该食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特别使儿童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好动,饮食减退。

10.不可过多饮用咖啡,虽然咖啡有醒脑提神,促进思维,xx疲劳的作用,但过量饮用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夜间xx,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诱发胃病。
11.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使食物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

12.茶叶煮鸡蛋: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含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部也会相应地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13.土豆烧牛肉:由于这两种食物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势必会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造成胃部消化吸收的时间延长,加重胃肠负担。
14.高蛋白加浓茶:有些人喜欢在进食许多肉类、海产品、贝类等高蛋白食物后,频频饮用浓茶,误以为饮用浓茶就可以去除高脂肪、清心醒脑助消化。其实,恰恰相反,茶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相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人的消化系统、排泄通道不适,大、小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延长,这是产生xx的因素之一,也会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危险。
15.牛奶与橘子同食:牛奶与橘子等酸性水果同食,或者是刚刚喝完牛奶就吃橘子,就会将牛奶中的蛋白质无形之中与橘子中的果酸——维生素C相结合而凝固成块,这样会影响消化吸收,而且也会引发腹胀、xx。
16.饮酒时食用胡萝卜:β胡萝卜素与酒精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进入人体,极其容易在肝脏中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致病毒素,是诱发各种类型肝脏疾病的危险因素。
17.长期食用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中混杂着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棉籽油中含有极易使人慢性中毒的物质——棉酚;而菜油中所含的芥酸物质,对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健康也很不利。所以,应改变长期食用植物油的习惯。在烹制食物时,不妨增加动物油脂的使用量。通常情况下,用1份植物油配以0.7份动物油脂为{zj0}。
18.豆腐放葱:有句话叫:小葱拌豆腐,有些人在煮豆腐时往往要放些葱,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豆腐里含有钙质,而葱中含有草酸。草酸很容易和钙质溶和,生成草酸钙。这种草酸钙是不容易为人体所吸收的,从而破坏了豆腐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所以豆腐不宜放葱,以免破坏其营养成分。

    
 同时进食物;导致后果
1 猪肉+菱角肚子疼
2 猪肚+莲子 (用白茄枝烧) 中毒必死
3 牛肉+栗子 引起呕吐
4 牛肉+红糖 胀死人
5 牛肉+盐菜 会中毒
6 牛肉+鲶鱼 会中毒
7 牛肉+田螺 会中毒
8 羊肉+西瓜 伤元气
9 羊肉+田螺 腹胀
10 狗肉+绿豆 会中毒
11 狗肉+黄鳝 会中毒
12 狗肉+葱 会中毒
13 兔肉+芹菜 脱发
14 兔肉+人参 会中毒
15 兔肉+青姜 会中毒
16 兔肉+红罗卜 会中毒
17 鸡肉+芹菜 伤元气
18 鹅肉+鸡蛋 伤元气
19 鹅肉+鸭梨 伤肾脏
20 甲鱼+苋菜 会中毒
21 黑鱼+茄子 肚子疼
22 鲤鱼+猪肉 会中毒
23 鲤鱼+甘草 会中毒
24 鲤鱼+辣椒 成痔疾
25 鲤鱼+芹菜 患痢疾
26 鲤鱼+黄瓜 成胎毒
27 鲑鱼+河豚 有生命危险
28 鲫鱼+树豆花 中毒必死
29 鳗鱼+桔子 会中毒
30 鱆鱼+螺肉 会中毒
31 河豚鱼+烟灰 中毒死亡
32 生鲸肉+大面 中毒必死
33 螃蟹+柿子 引起腹泻
34 螃蟹给癞病人吃 必死
35 虾类+维生素C 必死(相当于xx)
36 虾子+金瓜 会中毒
37 虾子+青枣 会中毒
38 鳖+芹菜 剧毒
39 田螺+木耳 会中毒
40 田螺+玉米 会中毒
41 鸡蛋+糖精(片) 会中毒,重则死亡
43 豆腐+蜂蜜 导致耳聋
44 豆腐渣+蜂蜜 会下痢
45 蒜头+蜂蜜 会变疳积
46 洋葱+蜂蜜 伤眼睛

47 葱+蜂蜜 会中毒
48 萝卜+人参 滞气
49 萝卜+木耳 导致皮炎
50 蜂蜜+油炸物 会中毒
51 木瓜+油炸物 会下痢
52 西瓜+油炸物 会下痢
53 西瓜+八宝丹 会中毒
54 金瓜+八宝丹 会中毒
55 马铃薯+香蕉 面部生斑
56 芋头+香蕉 引起腹涨,中毒
57 红薯+柿子 会得结石
58 树薯粉+麻油 会中毒
59 花生+黄瓜 会伤身
60 白酒+柿子 导致胸闷
61 热酒+红柿 会中毒
62 牛奶+桔子+萝卜 会伤身
63 牛奶+醋 患痢疾
64 牛奶+菠菜 患痢疾
65 葡萄+开水 引起腹泻
66 番茄+绿豆 伤元气
67 海带+猪血 xx
注: 以上每一组相克食物不能一起食用或在两小时内先后食用

       

饮食禁忌:
① 咳嗽病忌食咸鱼,韭菜,蒜,虾,葱,酒. .
② xx病忌食番茄,毛薯,糯米点心..
③ xx病忌食咸蛋,咸菜,腥物.
④ xx忌食酒,大葱.
⑤ 鼻塞病忌食油腻,糖果. .
⑥ 眼痛忌食鸡,鸭蛋,咸鱼,虾,蟹,韭菜,蒜.
⑦ 牙痛忌食糖,酱油..
⑧ 喉痛忌食生姜,胡椒,辣椒,肉桂.
⑨ 呕吐病忌食糖,油,鱼腥.
⑩ 泄泻忌食油,奶,豆腐,生冷,鱼虾.
⑾ 皮肤痒忌食酸果,辣椒
⑿ xx症忌食酒
⒀ 肝炎忌食鸭,葱,椒,酒.
⒁ 黄疸病忌食糯米,白酒.
⒂ 胃痛忌食鸭蛋,豆,茨
⒃ 痢疾忌食鱼,虾,油,韭菜.
⒄ 腰痛忌食葱
⒅ 盗汗忌食酒,姜,韭菜,蒜.
⒆ 耳烂忌食鱼,虾.
⒇ 浮肿忌食糯米,各种酒.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食物相生相克[4]_本草朗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