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磨成针_喜马拉雅熊_新浪博客
        磨铁是沈浩波8年前借了十来万元注册资金创立的民营图书出版公司,去年做到了3.7亿元销售码洋,今年有望达到5亿元。磨铁是异军突起的民营出版业里的一匹黑马,在2009年第四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颁奖典礼上,该公司一举夺得四个奖项,其中,创始人沈浩波获得2009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人物奖。这也是民营出版公司首次获得光华龙腾大奖。
        在中国创业和投资,这两个地方犹如百慕大死亡角,最不被人看好,不管什么人。瞧,做内容必须要过审查的鬼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和你的粉丝所喜欢的内容,要是不符合某大爷或某大妈的兴致与胃口,二话不用说就可以像摁臭虫似的把你给否了;做媒体承载的风险更大,报纸杂志、书籍出版、广播电台、电视频道基本上49年的军代表们还没接到下岗命令,还在大门口继续冒着凌厉寒风手握钢枪坚守岗位;民营公司染指内容和媒体,那么秀才一定得学会容忍遇见大兵。
        分享一些品尝河蟹的滋味吧:曾几何时,我投资的一家公司策划了一个叫“六月圣诞”的嘉年华活动:在半夜乘你熟睡时把一个大礼包挂在房门上,让你一早开门有个大惊喜。结果这“圣诞”二字栽在了某内容终审的大妈枪口上,她说中国媒体不能推广外国宗教字眼,就凭这一句话,也不拿出官方的明文规定来晒晒,一个兴师动众策划的推广活动就被活活腰斩了。
        我还投资过一本中学生课外杂志。众所周知,民办杂志必须向国营机构“借刊号”,所谓借,就是国营杂志的原班人马现在什么活也不用干了,每年还可白白流进自己兜里二三十万元钱,外加每月杂志内容终审例行一顿龙虾鲍鱼海参鱼翅的饕餮大餐。先不说“借刊号”性质之邪恶,更荒唐的是滥用“终审”权,有个大爷硬是要把杂志里的两页“星座”给撤消了,说是“这不科学”;君不知,读者喜欢看的就是最科学的,如果真要讲科学,他这个角色是没有存在的理由的。
        民办杂志借一刊号就有了经营杂志的资质?不对。刊号仅仅意味着可以找人编内容,但是不许去沿街叫卖,因为卖杂志需要另外一张牌照,那叫“发行资质”。编好杂志后发现还无法去买,而申办“发行资质”规定必须有300平米的仓库,好吧,仓库就仓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在郊外开厂的哥们借了两万平米的厂房租约,拿给工商一看,呵呵,还是不管用,因为发行资质所要求的300平米仓库还必须是城里沿街房屋,唉,还有完没有啊?!
        再来看看国营企业吧,这年头民营书店兵败如山倒,因为房租太贵,但是国营书店即使经营的再烂还照样能活着,很简单,因为出版大厦物业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谁说国营出版社不能打造畅销书?不有人也山寨《见过大爷》的手法,打造了一本《我的腹背》,通过行政渠道卖出了销售业绩历史新高;国营期刊发行每况愈下,这和如何用人也不无关系,某国营出版社的一本少女杂志竟然派个五十开外风尚残存的老男人去当主编,真的很涩很吓人。
        媒体行业里的创业环境实在太春晚太搞笑太荒谬了!什么创意啊,创业的激情啊,都快被一帮子不高兴和没头脑用行政大棒闷棍全劈死了,全成杯具啦。即使这样也一定要忽悠更多的人去创业,创了业才能看清楚这个领域里有多少地方需要改造和颠覆。今天的中国,最缺乏投资的同时也最值得投资的领域是“心灵”。人人都感到价值饥饿,信仰饥饿,文化饥饿;全国人民像一池塘河蟹,一只只被牛皮筋捆着蹲在泥洞里只能不停地翻白眼吐白泡泡。开发优秀的文化内容,这可是个绝妙的、千载难逢的投资和创业的历史时机!
        {dy}次去磨铁,在出租车司机都摸不到北的一条胡同深处的一栋商住两用楼里,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磨铁拥挤而简陋的办公室,进了门立刻就知道这是一家了不起的创业公司,无需尽职调查就可以马上投资的,好笑的是这回反倒是沈总投资了我。磨铁是民营出版中的先行者之一,文化领域里的大好的历史时机让他们捷足先登了。
        不过,沈浩波的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成功是在市场的风浪里磨练出来的。沈浩波在大学时代是一个先锋派诗人,毕业后曾任职一家报社的图书记者。2001年辞职后,他借了十几万元注册了磨铁文化,但是出师不利,收益不与辛苦程度成正比,策划出版的书根本卖不出去,老本不到半年就赔光了。沈浩波的教训是:“当时就是文人心态,没有调查过市场,对市场的需求并不了解,自己想当然地策划出一些书。”痛定思痛之后,磨铁把目标专注在了读者身上,只有读者需求的产品才有市场,永远不能凭自己的喜好去做书。
        正是这种按消费者需求而生产的思路,使他们当年推出的《北京娃娃》初次获得市场成功。随后磨铁又发掘出诸如《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80后青春小说《草样年华》、玄幻武侠小说《诛仙》、悬疑小说《盗墓笔记》。在中国的出版业界,磨铁总能领风气之先,开发新领域新品种,发掘和力推新人,做国营出版社不敢做也想不到去做的;就这样,花了八年时间,磨铁从最早的二人手工作坊,变成如今一支300多人的团队,成了目前规模{zd0}的民营出版机构。当然,令人愤愤不平的是,即便是这样的民营企业也是没有书号资质的,必须花钱从国营出版社买书号来出自己策划编辑的书,然后还要在书的封皮上挂上别的出版社大名。磨铁每年向国营出版社朝贡上千万的书号费,提起这事儿,沈浩波好像并无牢骚,一笑了之。
        xx磨铁吧,这将会是一家出类拔萃的民营媒体公司。磨铁,两个深邃和浪漫的字眼,在中国的创业,尤其需要创业者有一种“磨铁”精神,创业不一定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有挑战的、有意义的事情;无论环境有多恶劣、道路多么险峻、成功的希望多么渺小与迷茫,把铁磨成针,就能实现梦想,就会改变世界。

相关博文: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把铁磨成针_喜马拉雅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