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歌散文《秦王点兵》_山西威风锣鼓培训——舞者文化传媒的空间_ ...
        平生只敲过一次鼓,却由此与鼓结下了不解之缘。听到哪里有铿铿锵锵的锣鼓声,总要循声而去,耳朵听着眼里看着,就感觉身心都要融化了。
       此前我对鼓持一种非常逆反的心理,以为只是“咚咚咚”的混沌一片,是一种单纯得近乎愚昧的快乐。但一曲《秦王点兵》过后,我就被强烈地震撼了。
        那是一种近乎天籁的语言,描述了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融化在这醇厚、苍凉、悲壮的锣鼓声里,我觉得有一种激情从丹田出发,急速上升直冲脑门,喷薄欲出。引子未完,我已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全副武装的鼓乐手一副古代兵士的装扮,古风犹存,只是早已不再“衣冠简朴”。他们表情肃穆,严阵以待。“嘟——”鼓队两侧两米长的号角发出的低沉、雄浑却极具穿透力的长音把我们带进了平沙无垠的古战场。号角余音中,指挥脚踏战靴,身披战袍,手持令剑,一抬手,四名壮汉手中的鼓棰同时落在那面直径两米的帅鼓上,“咚”的一声,仿佛一个闷雷从头顶、从脚下滚过,那鼓棰是敲在心上,让人感觉心在颤抖、大地在颤抖。接着一声、一声,又一声,三四个缓慢而有力的“咚”后,鼓声逐渐加快,随后鼓棰由鼓面的中心逐渐向鼓边退,鼓声也由原来的铿锵有力逐渐逐渐小下来,{zh1}成为一片密集的“扑扑”声。在这样的声音背景下,两面将鼓响起,也是缓而有力的“咚”、“咚”、“咚”后,鼓点逐渐变急变快又逐渐变轻变小,与大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这一片类似细雨落地的“扑扑”声中,两排卒鼓以同样的方式渐次进入,密集的鼓点联成一片。在窃窃低语般的鼓声后,又逐渐大起来,形成气吞山河的气势,突然“咚”的一声骤响,之后是万籁俱寂。
        鼓声中,我们看见秦王李世民头戴战盔,身披战袍,手握剑柄,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将台上,他双目如炬,声若宏钟。一员员大将从队伍中虎虎生风地走来,在点将台前站成一队方阵。李世民如一株擎天的白杨,注视着阴云翻滚的天际走过来一排一排的士兵,这些士兵们身穿铠甲,手握刀戟,踏着统一的节奏如一排排前赴后继的海浪一般,走来走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在这样的叙事中,夹板、铙、铍与鼓相互呼应,敲击鼓面的“咚咚”声又与敲击鼓边的“呱呱”声、与划鼓沿铜钉的“哗哗”声、鼓棰相互敲击的“依依”声相互应和。“咚呱啦咚 咚呱啦咚 咚呱啦咚咚咚呱啦咚”、“咚咚呱咚依呱啦咚”,鼓手也做出各种各样陶醉的动作,时而下蹲,时而扬臂,时而摆身。手法也十分多样,时而左棰敲右棰,时而两支鼓棰相互敲,两只手时而在头顶,时而在胸前,双手上下翻飞,手腕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看得人眼花缭乱。这时,你看见千千万万个将士在秋风中先以散打开场,统一步伐,统一动作,整个场面很是壮观。后以双打把练兵推向高潮,斧钺勾叉,刀枪剑戟闪着鳞鳞寒光,你来我往上下飞舞,呐喊震天。各路将帅已是成竹在胸,用坚定的目光望着自己这些可爱、慓悍的战士,心里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萧瑟的秋风里,点将台上的李世民眯起炯炯双眼,望着这壮阔的场面,心涨得如一片鼓满风的船帆。这时已进入了最精彩的华彩段,一时间钟鼓齐鸣,呐喊声、嘶杀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互相交织,鼓、夹板、铙、铍在天地间合奏出一曲惊天动地的交响。
      “嗨!”所有乐手将自己手中的乐器敲击出最强音,然后高高举起手中的棰、板、铙、铍,在声震天宇的呐喊声中全曲结束,周围又恢复了平静。一队队的士兵分散到四面八方,回到了自己的营地,李世民在众将士的簇拥下回到了元帅帐,准备战斗的运筹。
        这是一支神奇的鼓曲,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起承转合都精雕细琢,非常严谨,所传达的情感丰满、热烈又不失冷峻,营造的境界大气沉着,它复杂完整的叙事令人感叹。
        听着它,我感受到了从汉唐传来的民族的风骨,这风骨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在陶潜、杜甫、陆游的诗词中,鲁迅的文章中,在我们的血液里默默流动,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诗歌散文《秦王点兵》_山西威风锣鼓培训——舞者文化传媒的空间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