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常识48_肺癌QQ群_百度空间
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8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和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xx,已便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

    【临床表现】

    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一) 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zj1}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1.肝区疼痛:最常见,间歇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由癌迅速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一在剧烈xx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xxxx、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因缺乏性特异性而易被忽视。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或午后低热或驰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

    5.转移灶症状:转移之处有相应综合征,亦可出现下肢水肿。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亦可导致脑疝而突然死亡。

    6.其他全身症状: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地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称之为伴癌综合症,有时可先于本身的症状。常见的有:

    ⑴自发性低血糖症:10~30%患者可出现,系因肝细胞能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或抑制胰岛素酶或分泌一种胰岛β细胞刺激因子或糖原储存过多;亦可因组织过多消耗葡萄糖所致。此症严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导致死亡,正确判断和及时对症处理可挽救病人避免死亡。

    ⑵红细胞增多症:2~10%患者可发生,可能系循环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

    ⑶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性早期和促性腺xx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能与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卟啉代谢紊乱有关关。

    (二)的体征

    1.肝肿大 进行性肝肿大为最常见的特征性体征之一。肝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常呈结节状,少数深埋于肝实质内者则肝表面光滑,伴或不伴明显压痛。肝右叶膈面癌肿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

    2.脾肿大 多见于合并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病例。门静脉或脾静脉内癌栓或压迫门静脉或脾静脉也能引起充血性脾肿大。

    3.腹水 草黄色或血性,多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向肝表面浸润的癌肿局部破溃糜烂或肝脏凝血机能障碍可致血性腹水。

    4.黄疸 当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当侵犯肝内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道时,可出现阻塞黄疸。有时坏死组织和血块脱落入胆道引起胆道阻塞可出现梗阻黄疸。

    5.肝区血管杂音 由于肿瘤压迫肝内大血管或本身血管丰富所产生。

    6.肝区磨擦音 于肝区表面偶可闻及,提示肝我膜为所侵犯。

    7.转移灶相应体征 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膜淋巴可出现胸腔积液或血胸。骨转移可见骨骼表面向外突出,有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脊髓转移压迫脊髓神经可表现截瘫,颅内转移可出现偏瘫等神经病理性体征。

    (三)发展迅速,一旦出现明确临床症状后若无有效处理,平均生存时间为半年。从外科临床需要出发可将临床表现归纳为下列类型。

    1.早期肝癌 早期或亚临床,体积小,常在隐蔽部位,病人常无症状,只是查体时偶然发现。病人可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上腹不适、饱胀等。

    2.典型的临床型 病人有肝炎病史,HBsAg(+),就诊前上腹、肝区胀痛加重,尤以饭后为甚,伴有食欲减退、消瘦、精神不振;检查发现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质硬而不规则,增大迅速。晚期病人常有明显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水、黄疸、恶液质。

    3.急腹症型 肝癌内部出血或癌结节表面破裂,可引起急性xx或腹腔内出血。常见肝右叶顶部破裂引起右下胸、右肩背部疼痛、转动体位、呼吸时疼痛加重;穿破至腹腔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4.寒热型 的中央坏死可以引起发热,晚期病人可有不规则的中度发热。

    5.黄疸型 除晚期肝癌病人的黄疸、腹水、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外,有的病人一般情况较好,肝癌的体积并不大,有时CT未能找到肯定的占位性病变,但可出现间歇性上腹疼和阻塞性黄疸,有时亦可能为无疼性的持续性阻塞性黄疸,黄疸原因是由于胆管旁的组织穿破至胆管内形成癌栓向下生长时阻塞对侧肝管开口或胆总管所致。癌栓常伴有出血,引起胆绞痛。

    6.化道出血型 消化道出血常是晚期肝癌致死的原因。肝癌多数是发生在肝硬变的基础上;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致上消化道出血。但肝癌本身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通过下面几方面:①门静脉癌栓阻塞引起急性的门静脉压升高及消化道出血。②肿瘤直接溃破至胃内出血,偶见于肝左叶的巨块型肝癌。③通过胆道出血,内出血并破溃至肝内胆管或穿透至胆管内生长形成癌栓及出血。

    的自然病程

    据国内一组经病理证实而未经手术切除的亚临床肝癌的观察,以出现低浓度AFP至亚临床肝癌(早期)诊断确立;自亚临床期亚出现临床症状(中期);自有临床症状至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或恶液质(晚期);自晚期至死亡,其中间隔时间分别为10、8、4和2个至少为24个月。过去认为肝癌病程短,仅3~6个月,实际上这仅反映了相当于晚期的病程。

    临床分明

    根据全国研究协作会议拟订的分期标准:

    Ⅰ期: 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又称亚临床期。

    Ⅱ期: 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无Ⅲ期表面者。

    Ⅲ期: 有明显恶液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之一者。

    Ⅰ期肝癌为亚临床期,其中经手术证实为单个结节,直径小于5cm者称之为小肝癌;故多数小肝癌为亚临床肝癌或Ⅰ期肝癌。但下列情况例外,即虽小但近肝脏边缘或带蒂下垂易被扪及者;早期出现远处转移者;或癌结节虽小但长在肝脏表面易破裂出血、急腹症者。反之,肿瘤长在非要害部位,即使肿瘤结节直径大于5cm亦可不出现症状体征,故亚临床癌亦包括一部分大于5cm直径的。

    【并发症】

    并发症可由本身或并存的肝硬化引起,常见于病程晚期,故常是致死的原因。

    (一)肝性脑病 常为终末期的并发症,占死亡原因的34.9%。

    (二)消化道出血 占死亡原因的15.1%。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者可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因胃肠粘膜糜烂、凝血机制障碍等而出血。

    (三)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发生率约9~14%。组织坏死、液化可致自发破裂或因外力而破裂。如限于包膜下可有争骤疼痛,肝迅速增大;若破入腹腔引起急xx,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血性休克或死亡。轻者经数天出血停止,疼痛渐减轻。

    (四)血性胸腹水 膈面可直接浸润或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引起血性胸水,常见于右侧。

    (五)继发感染 因癌肿长期的消耗,抵抗力减弱,尤其在放射和化学xx后血白细胞下降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xx感染等。

   【辅助检查】

    1.血清学

    ⑴AFP:AFP是当前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AFP对肝细胞肝癌仅有相对特异的诊断价值。因检测方法灵敏度的提高,在一部份肝炎、肝硬化及少数消化道癌如、、等转移性亦可测得低浓度AFP。故AFP检测结果,必须联系临床才有诊断意义。

    ⑵其他标志物的检测:

    ①r-GT同工酶(GGT)阳性率为79.7%,AFP阴性者此酶阳性率为72.7%。

    ②甲胎蛋白异质体(Fuc AFP):肝癌含AFP-N-L平均49.13±27.20%(0~{bfb}),<75%为诊断标准,阳性率86.0%,随病情恶化而降低。非癌肝病AFP-N-L为93.30±7.66%,假阳性率为1.6%。

    ③异常凝血酶原:用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定异常凝血酶原≥250μg/L,为标准,肝癌阳性率为69.4%,AFP低浓度和AFP阴性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8.3%和65.5%,小符合率为62.2%,

    ④血清岩藻糖苷酶(AFu):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1.2%,对AFP阴性肝癌和小肝癌阳性率分别为76.1%和70.8%,继发性、良性肝占位病变均阴性,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假阳性较高。

    2.影像诊断学检查:

    ⑴实时超声显像(us):超声显像以其显示实质软组织脏器病变的灵敏度高和对人体组织影响小两大特点以及费用低廉而广泛用于临床,随小肝癌逐渐增大超声显像显示内部回声由低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变化。直径小于2cm的肿瘤常见低回声结节型;2~3cm者显示低回声与周围回声频率相同;3~5cm者多为周围低回声;而5cm以上者多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随肿瘤增大除上述多型性和多变性特点外,肝细胞癌尚具以下特征:①声晕 (Halo)具有清晰的肿瘤包膜,结节中心呈比较均匀高回声而邻近包膜部位为一低回声暗环为“声晕”,系纤维包膜或解释为肿瘤周围血管。②结节中结节:在高回声型区内具有不同回声的结节,提示肝细胞癌中生长的新瘤灶。超声显像在作定位外,并可显示门脉主干及其分枝内有否癌栓形成,了解肿块与大血管的解剖关系,有否癌肿播散及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对术前确定xx方案,估计切除可能性及选择肝动脉栓塞适应证和术后监测复发均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已广泛用于临床,除显示占位病变外尚可显示测量进出肿瘤的血流,以鉴别占位病灶的血供情况,推测性质。超声导引下穿刺活检和瘤内局部注射已广泛用于小和xx。采用高分辩率的术中超声显像可xx定位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⑵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在各种影像检查中,CT最能反映肝脏病理形态表现,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坏死等。从病灶边缘情况可了解其浸润性,从门脉血管的癌栓和受侵犯情况可了解其侵犯性,CT被认为是补充超声显像估计病变范围的{sx}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肝癌的CT表现,平扫表现:病灶一般为低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部分病灶周围有一层更低密度的环影(晕圈征)。结节型边缘较清楚,巨块型和混合型边缘多模糊和部分清楚。增强表现: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后病灶和肝组织密度得到不到程度的提高,谓之增强。包括:①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团注法动态扫描或螺旋CT快速扫描,早期(肝动脉期)病灶呈高密度增强,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时间10~30秒,随后病灶密度迅速下降,接近正常肝组织为等密度,此期易遗漏;病灶密度继续下降肝组织呈低密度灶,此期可持续数分钟,动态扫描早期增强图易于发现肿块直径小于1cm或1~2cm的卫星灶,亦有腲于小病灶的发现。②非动态扫描:普通扫描每次至少15秒以上,故病灶所处肝脏层面可能落在上述动态扫描的任何一期而呈不同密度,极大部分病灶落在低密度期,因此病灶较平扫时明显降低。门脉系统及其他系统受侵犯的表现:原发性门静脉系统癌栓形成率高,增强较长显示未强化的癌栓与明显强化的血液间差异大,表现条状充盈缺损致门脉主干或分支血管不规则或不显影像。少数病人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肝门侵犯可造成肝内胆管扩张,偶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水等。肺部转移在胸部CT检查时呈现异常,比X线胸处敏感。

    近年来新的CT机器不断更新,CT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血管造影与CT结合技术如肝动脉内插管直接注射造影剂作CT增强的CTA(CT-Angiography)、於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注射造影剂于门静脉期行CT断层扫描(CTAP),以及血管造影时肝动脉内注入碘化油后间隔2~3周行CT平扫的Lipiodol-ct,(Lp-CT)等方法,对小肝癌特别是1cm以的微小肝癌的检出率优于CT动态扫描。但上述多种方法中仍以CT平扫加增强列为常规,可疑病灶或微小选用CTA和CTAP为确诊的xxx方法。

    ⑶磁共振成像(MRI):肝癌时T1和T2驰豫时间延长,半数以上病例T1加权图肿瘤表现为较周围肝组织低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而在T1加权图上均显示高信号强度。原发性肝癌MRI的特性表现:①的脂肪变性,T1驰豫时间短,T1加权图产生等或高信号,T2加权图示不均匀的高信号强度,病灶边缘不清楚,而伴纤维化者T1驰豫时间长则产生低信号强度。②肿瘤包膜存在,T1加权图表现为肿瘤周围呈低信号强度环,T2加权图显示包膜不满意。③侵犯血管,MRI优点是不用注射造影剂即可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分枝、血管的受压推移,癌栓时T1加权图为中等信号强度,T2加权图呈高信号强度。④子结节在T2加权图为较正常肝实质高的信号强度。

    ⑷原发性肝癌血管造造影:非损伤性方法如超声、CT、MRI已能发现很多小。但血管造影在中仍占一定地位,对 2观以下的小肝癌造影术往往能更xx迅速地作出诊断。目前国内外仍沿用Seleinger经皮穿刺激股动脉插管法行肝血管造影,以扭曲型导管超选择成功率{zg},为诊断肝癌,了解肝动脉走向和解剖关系,导管插入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即可达到目的,如疑血管变异可加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如目的在于栓塞xx,导管应尽可能深入超选择达接近肿瘤的供血动脉,减少对非肿瘤区血供影响。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有:①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是小肝癌的特征性表现,动脉期显示肿瘤血管增生紊乱,xxxx期示肿瘤染色,小肝癌有时仅呈现肿瘤染色而无血管增生。xx后肿瘤血管减少或消失和肿瘤染色变化是判断xx反应的重要指标。②较大肿瘤可显示以下恶性特征如动脉位置拉直、扭曲和移位;肿瘤湖,动脉期造影剂积聚在肿瘤内排空延迟;肿瘤包绕动脉征,肿瘤生长浸润使被包绕的动脉受压不规则或例僵直;动静脉瘘,即动脉期显示门静脉影;门静脉癌栓形成,静脉期见到门静脉内有与其平行走向的条索状“绒纹征”提示门静脉已受侵犯,有动静脉瘘同时存在时此征可见于动脉期。血管造影对肝癌检测力取决于病灶新生血管多少,多血管型即使2cm以下或更小亦易显示。近年来发展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即利用电子计算机把图像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将相减后的数据信号放大转移成视频信号,重建模拟图像输出,显示背景清晰,对比度增强的造影图像。肝血管造影检查意义不仅在诊断,鉴别诊断,在术前或xx前要用于估计病变范围,特别是了解肝内播散的子结节情况;血管解剖变异和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以及门静脉浸润可提供正确客观的信息。对送煤手术切除可能性和彻底性以及决定合理的xx方案有重要价值。血管造影检查不列入常规检查项目,仅在上述非创伤性检查不能满意时方考虑应用。此外血管造影不仅起诊断作用,有些不宜手术的患者可在造影时立即进行化疗栓塞或导入xxxx或其他生物免疫制剂等。

    3.肝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 近年来在实时超声或CT导引下活检或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获得2cm直径以下小肝癌确诊的有效方法。但近边缘的肝癌易引起破裂,此外,并有针道转移的危险。

    【xx标准】

    原发性的疗效评价标准有以下三种。

    1.以的体积的变化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其规定如下。

    (1)xx缓解:可见消失并持续一月以上。

    (2)部分缓解:两个{zd0}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上并持续一月以上。

    (3)稳定:两个{zd0}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不足50%,增大不超过25%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4)恶化:两个{zd0}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增大不超过25%。

    2.以甲胎蛋白的含量变化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术后AFP降至正常为手术属根治的依据。

    3.以xx后生存期为衡量疗效的标准。xx后病人生存期的长短反映了xx的最终效果,所以是最有价值的疗效标准。

    【预后】

    肿瘤大小,xx方法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我们的材料获根治性切除者五年生存率达53.0%,其中多为小肝癌或大肝癌缩小后切除者,姑息性切除仅12.5%,xxxx少见生存5年以上者。早期肝癌体积小,包膜完整、瘤栓少见或无、分化好,远处转移少,机体免疫状态较好,这些均是进行手术根治的有利条件。中晚期虽经多种xx综合措施,根治机会少,易有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如何xx:

    早期xx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大亦可采用多模式的综合xx。

    (一)手术xx 肝癌的xx仍以手术切除为{sx},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应证为: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②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③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时间不低于50%者;④心、肝、肾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作左半肝切除;严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叶切除。手术和病理证实约80%以上合并肝硬化,公认以局部切除代替规则性肝叶切除无期效果相同,而术后肝功能紊乱减轻,手术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根治切除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AFP及超声显象以监察复发。

    由于根治切除术后随访密切,故常检测到“亚临床期”复发的小肝癌,乃以再手术为{sx},第二次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可达38.7%。肝移植术虽不失为xx肝癌的一种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在xx中的地位长期未得到证实,术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病人常死于复发。对发展中国家而方,由于供体来源及费问题近年仍难以推广。

    (二)姑息性外科xx 适于较大肿瘤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区,或合并肝硬化限制而无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冷冻、激光xx、微波xx,术中肝动脉栓塞xx或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等,有时可使缩小,血清AFP下降,为二步切除提供机会。

    (三)多模式的综合xx 是近年对中期大肝癌积极有效的xx方法,有时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种,一般多以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插管化疗的二联方式为基础,加外放射xx为三联,如合并免疫xx四联。以三联以上效果{zj0}。经多模式综合xx患者肿瘤缩小率达31%,因肿瘤明显缩小,获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达38.1%。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亦曾研究超分割放疗及导向xx,超分割外放射和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xx的方法是:{dy}周肝动脉导管内化疗顺氯氨铂(CDDP)每日20mg,连续3天。第二周肝区局部外放射上、下午各2.5Gy(250rads),连续3天;二周为一疗程,如此隔周交替可重复3~4个疗程。导向xx,以131I-抗肝癌铁蛋白抗体或抗单克隆抗体或131I-lipiodol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每隔1~2月一次,xx间期动脉内化CDDP 20mg每日一次,连续3~5天。若上述xx同时加免疫xx如干扰素、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则更佳。

    (四)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这是80年代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xx方法,对肝癌有很好疗效,甚至被推荐为非手术疗法中的{sx}方案。多采用碘化油(lipiodol)混合化疗法药或131I或125I-lipiodol、或90钇微球栓塞肿瘤远端血供,再用明胶海棉栓塞肿瘤近端肝动脉,使之难以建立侧支循环,致使病灶缺血坏死。化疗药常用CDDP80~,加100mg5Fu 1000mg丝裂霉素10mg〔或阿霉素(ADM)40~60mg〕,先行动脉内灌注,再混合丝裂霉素(MMC)10mg于超声乳化的Lipiodol内行远端肝动脉栓塞。肝动脉栓塞化疗应反复多次xx,效果较好。根据我院放射科资料,34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较大,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一年生存率仅为11.1%,合并肝动脉栓塞xx一年生存率提高到65.2%,随访生存最长52月,30例缩小获手术切除机会。对肝功能严重失代偿者此法属禁忌,门脉主干癌栓阻塞者亦不相宜。

    (五)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超声导下经皮肝穿于肿瘤内注入无水酒精xx肝癌。以直径≤3cm,结节数在3个以内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的肝癌为{sx}。对小有可能xx。≥5cm效果差。

    (六)放射xx 由于放射源、放射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定位使放射xx在中地位有所提高,疗效亦有所改善。放射xx适于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通常如能耐受较大剂量,其疗效也较好,外放射xx经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立体放射总量超过近有用质子作放射xx者。有报道放射总量超过40Gy(4000rads容气量)合并xx健脾中药使一年生存率达72.7%,五年生存率达10%,与手术、化疗综合xx可起杀灭残癌之作用,化疗亦可辅助放疗起增敏作用。肝动脉内注射Y-90微球、131I-碘化油、或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等可起内放射xx作用。

    (七)导向xx 应用特异性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或亲的化学xx为载体,标记核素或与化疗xx或免疫毒素交联进行特异性导向xx,是有希望的疗法之一。临床已采用的抗体有抗人肝癌蛋白抗体、抗人单克隆抗体、抗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等。“弹头”除131I125I外已试用90Y,此外毒蛋白和化疗xx与抗体的交联人源单抗或基因工程抗体等正在研究中。

    (八)化疗 对肝癌较为有效的xx以CDD[P为{sx},常用的还有5Fu、阿霉素(ADM)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VP16和氨甲喋呤等。一般认为单个xx静脉给药疗效较差。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以及配合内、外放射xx应用较多,效果较明显。对某些中晚期无手术指征,且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不宜肝动脉介入xx者和某些姑息性手术后患者可采用联合或序贯化疗,常用联合方案为顺氯氨铂20mg+5Fu750mg~100mg静脉滴注共5天,每月一次,3~4次为一疗程。阿霉素40~60mg{dy}天,继以5Fu500mg~750mg静脉滴注连续5天,每月一次连续3~4次为一疗程,上述方案效果评价不一。

    (九)生物xx 生物xx不仅起配合手术、化疗、放疗以减轻对免疫的抑制,消灭残余肿瘤细胞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获得大量免疫活性因子或细胞因子成为可能。应用重组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反应调节因子(BRM)对肿瘤生物xx已引起医学界普遍关注,已被认为是第四种抗肿瘤xx,目前临床已普遍应用α和γ干扰素(IFN)进行xx,xx和重组IL-2,TNF业已问世,此外,淋巴因子xx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浸润淋巴细胞(TIL)等已开始试用。所用各种生物xx剂的疗效仍有待更多的实践和总结。目前{zyx}的抗新药"羟基它里宁"、bufotanine衍生物”xx肝癌食管癌,脑瘤有突破性的疗效,对杀死癌细胞及抑制血管生成强有力的一种药,对各种化疗xxxx无效的同样有着显著疗效,为基因xx为的生物xx提供了新的前景。

    (十)xxx (海威扶正xx中药颗粒)xxx扶正xx适用于晚期患者和肝功能严重失代偿无法耐受其他xx者,可起改善机体全身状况,xxxx的作用,亦可配合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早期肝癌宜迟早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sx}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适用于肝功能欠佳不宜手术的小肝癌,有可能起根治效果;中期大肝癌宜采用肝动脉插管结扎为主的多模式xx或肝动脉栓塞化疗以处杀伤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负荷,待缩小后争取二步或序贯手术切除。晚期以xxx为主的中西综合xx可望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导向xx已取得初步成功,基因xx已前景在望。



郑重声明:资讯 【肿瘤常识48_肺癌QQ群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