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根生:60年中药生涯 重振“江南药王”雄风_慈城望族_新浪博客
(2010-04-21 19:59:05)

 


  宁波慈城,是孕育浙东文化、商业人才的重要摇篮。药商,无疑是慈城的一抹亮色。明清时期,从这座浸润千年药香的古县城走出无数药商,经营足迹遍及全国。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冯存仁堂、童涵春堂等赫赫有名的百年老药店,都是慈城人创办或经营的。冯氏为慈城名门,家族亦以经营药肆知名,清咸丰年间被称为“药王”的冯云濠即为其中的佼佼者。

 

  清同治十三年(1874),一代巨贾——“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胡庆余堂{dy}代药工中,便有一个名叫冯云生的慈城人。此后,冯云生之子冯芝芳也在胡庆余堂当药工。冯云生也许不会料到百余年后,他的第三代——冯芝芳之子冯根生会执掌胡庆余堂,并力挽狂澜于既倒,重振“江南药王”之雄风。他更不会想到,冯根生会成为现代中药事业的领军人物,他创办的“青春宝”企业集团,被誉为“中国诸企业之榜样”。

  中药现代化的先锋

  冯根生是1949年1月19日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的,从此开始他至今60年的中药生涯。当时,他才满14岁,从杭州高银巷小学毕业不久。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由于胡庆余堂每年只招收一名学徒,而传统的收徒制度解放后即被取消,冯根生便成了胡庆余堂{wy}的“关门弟子”。

  进入胡庆余堂那天的一幕,冯根生至今难忘,79岁的祖母含泪叮嘱:“记住,生意是学出来的,本领是做出来的,要诚实,有志气,当学徒是很苦的,千万不要当‘回汤豆腐干’。”祖母还唠叨冯根生:“不管今后长多大,干什么,都要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这些话成为冯根生一生的座右铭。

  依照惯例,胡庆余堂学徒期为一年,但因为解放后再没有师弟顶班,冯根生的学徒期居然从一年延长到三年。虽然当学徒很苦,但长时间严格的基础训练,也奠定了他深厚的中药功底,让他一生受益不尽。他当学徒时,每天5点前起床,一直干到晚上9时才能睡觉。三年下来,不仅把两千多种中药的品相、药性、配伍及存放位置烂熟于心,还把当初开店时印发的《胡庆余堂雪记丸散膏丹全集》这部药书背得滚瓜烂熟。他忆及这段经历时说:“我当学徒从最苦的活‘小炒’干起,到学制胶,学炮制,学丸、散、膏、丹的制作,两年下来煎药数目粗算下来有12万帖。所以,我中药的全套本领是苦出来的。学徒工{yt}干16个小时,365天天天如此,什么苦累都不怕了。童工不吃苦,能懂得中药是怎么回事吗?成功的人都是苦出来的。”

  这是两个流传甚广的真事。20年前,由冯根生创办的杭州中药二厂已经在中国中药行业出类拔萃,日本汉方药行业业务访问团来厂参观,有位专家递给冯根生一粒微丸,请他鉴别药丸的成分。冯根生微笑着说:“试试吧!”他将微丸放进嘴里,不慌不忙地答道:“此丹少不了麝香、犀黄、熊胆、蟾酥四味,噢,还有冰片,对吗?”日本专家愕然。此后不久,还有一次,一个新加坡代表团来访,—位华裔老者突然发问:“你们有用人的小便做中药的吗?”年轻的接待员以为老者有挑衅的意思,气氛顿时紧张。冯根生恰巧过来了,侃侃对答:“小便做药民间还有,过去中药作坊有小便间接熬的药,这味药叫‘人中白’……”老人激动地握住了冯根生的手。原来他也是中药世家出身,小时跟父亲做过这味药,他就想看看中药的学问在中国失传没有。久而久之,在海外冯根生便有了“药王”的美誉。这不能不说是与冯氏家族的传承,和冯根生在学徒期间接受的锤炼有着莫大的联系。

  三年学徒期满后,冯根生在胡庆余堂当过营业员、车间工人、采购员、仓库保管员,也担任过生物制品车间、人保科和制胶车间的负责人,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阅历,提高了他各方面的能力。

  冯根生的事业从1972年开始,他是xxx时代的厂长至今{wy}的幸存者。

  1972年7月,杭州胡庆余堂一分为二,位于市区的母厂更名为杭州中药厂,位于西郊的制胶车间自立门户,升格为杭州中药二厂。当时的制胶车间实际上只是个破旧的作坊式工场,几十名药工在那煎熬驴皮胶,生产酊水糖浆,连一台电动机都没有,总资产只有37万元。在胡庆余堂的9个副厂长、副书记都不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郊区工厂去的情况下,时任制胶车间主任的冯根生被任命为杭州中药二厂厂长。

  建厂不久,就有一个药品检查组来检查,说这哪像生产药的地方,倒像电影《夜半歌声》里的破庙。这话如冷箭插心,在冯根生脑海中闪出两个字“耻辱”。国宝被人看不起,搞中药的被人看不起,这个滋味冯根生受不了,他对全厂职工放出“大话”:十年内,要把杭州中药二厂建成全国{yl}中药企业。冯根生的誓言没有赢来掌声,大概是面对乱石满岗、荒草连地的环境,面对土灶、木桶、淘箩、铁锅等陈旧原始的生产工具,职工们觉得这话太渺茫了,他们实在无法将眼前的烂摊子与冯根生的“{dy}流”联系起来。

  1972年10月,冯根生改造工厂的行动开始了。那时,杭州中药二厂穷得连一袋水泥都要向邻居啤酒厂借,其他材料也要靠情面化缘得来,但他们还是克服艰辛修了路,翻建了厂房。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抓生产是要冒政治风险的,在冯根生改变工厂面貌的过程中,就有人将大字报贴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口。冯根生为什么要冒个人政治风险去做?首先是基于强烈的紧迫感,他想尽快改变工厂落后面貌,他更担忧曾有人断言:“中医中药,生长在中国,开花在日本,结果在韩国,收获在美国”。他是一个立志献身中药事业的人,对此当然绝不会等闲视之。

  中药是地地道道的国粹,有几千年历史。冯根生搞中药的独到之处,是“厚古厚今”,即他置身于传统,但能突破传统,从传统中找出路,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

  为冲刺目标,冯根生作出了三条决策:

  ——造就一支中药研究队伍;

  ——提升中药制药机械制造;

  ——建设一个不逊于西药厂的“中药城”。

  这就是具体化了的冯根生认为的“{yl}中药企业”。

  从1973年开始,冯根生广揽人才,求贤若渴。被说成是“臭老九”的知识分子那时没人敢要,看到“臭老九”都怕,他要了。{dy}个要来,冯根生被批斗得要死,他说:再要1个、2个反正也挨批斗,索性5个、10个全要了,这叫“死不悔改”。有一位50年代初在北医大毕业的女同志,因家庭困难想从山西调来杭州工作,“人间天堂”是那么好进的吗?她跑了十多个单位都失望了,就在她心灰意冷之际,见到了冯根生,当冯根生听说她在山西一直搞西药合成和植物提取,懂两门外语时,当即决定尽快帮她办好一切调入手续。她后来成为杭州中药二厂的总工程师。从1972年到1976年这段时间,冯根生从全国招来的各类工程师及技术精英达36个,自认为是发了一笔横财。

  1976年10月,“xx”十年内乱结束。正所谓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冯根生得以放开手脚进行中药改革,此时,他已配备齐了包括经济管理、植物化学、生物工程、化学分析、机械、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有条件一展拳脚了。冯根生的三条决策及随后的实施,使中药行业发生了一场革命。

  冯根生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他认为,中药的问题在制剂。他指挥的中药生产技术的改造,包括原液提取的自动化,分封包装的机械化,药液输送的管道化,现场管理的科学化。中药生产由此实现了划时代的大工业生产,可以说,冯根生既是中国传统中药业的{zh1}传人,他也是中国现代中药的奠基人。作家黄宗英说:“中医药是我国科学与经济走向世界的种子选手,冯根生则是郎平。”

  在中药的禁区——静脉注射液方面,冯根生持之以恒地组织攻关,经上千次实验,终获成功。1976年10月,中药针剂车间竣工投产。

  中国{dy}个以安瓿瓶装的口服中药浓缩液——生脉饮,在杭州中药二厂诞生,这带动了中药新剂型向“便捷化”发展。

  以人参和蜂王浆为主料的双宝素口服液,一经推出,即深受市场欢迎,并成为“xx”后在国际上打开销路的中药保健品的标志性产品。同时,参麦针、丹参针、养胃冲剂等几十个xx药纷纷投产,杭州中药二厂的生产逐步向现代化接轨。厂房也以建设国内{yl}厂房为目标,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并初步实现了工厂园林化。1982年6月,美联社记者威廉•塞克斯顿撰文在美国报纸上介绍杭州中药二厂,他写道“除了一个特点(传统中药)之外,这家药厂的情景同纽约或波士顿的先进化学生物研究所没有两样。”

  至此1982年建厂十周年之际,这个原作坊式的工厂,固定资产已达建厂时的近10倍,工业总产值从建厂时在全国排名第300位,跃升至第7位,职工人数增加了5倍,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全国中药行业样板厂”。当初冯根生向全厂职工立下的“十年建成国内{yl}中药企业”的目标全面实现。

  冯根生说:“优秀的企业家不是评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有60%把握的事,就可以去做;有70%把握的事,得抢着去做;等到事情有了{bfb}的把握时,再去做就太晚了。”

  在全国中药厂都挤在一些类似的品种抢市场,发展空间愈来愈小的情况下,冯根生考虑,必须另辟蹊径。1978年,冯根生决定从发掘和开拓我国的中药宝库入手,向“保健品”的领地进军。他四处采撷古方、验方,在搜集到的120个配方中,冯根生认定明朝永乐皇帝用的“益寿永贞”为最有前途的xx。

  1979年,根据“益寿永贞”方试制的青春恢复片(后改名为青春宝抗衰老片)成功了,经严格动物实验,证明其在抗衰老方面有神奇疗效,在120个配方对比实验中亦表现{zy}。生产后,立即xxxxx,且好评如潮。青春宝片的配方随即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绝密级”。青春宝片用的主要药材人参、地黄、天冬,均选自道地产地和{zj0}季节。人参选自吉林长白山,地黄来自河南,天冬来自贵州,这三个产地是人参、地黄、天冬的优质产地。青春宝问世以来,其消费者遍布大江南北、国内国外。其中有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日本xx古筝演奏家佐藤美美子、xx导演谢晋等在服用“青春宝”后给予很高评价。1992年,“青春宝”由商品名成为企业名。2000年,“青春宝”商标被认定为“xxxx商标”。

  现在,矗立在桃源岭下的这座现代化“中药城”,俨然是国内外同行心目中的“圣地”。这里有国内{lx1}、国际{yl}的中药提取车间、中药固体制剂车间,中药生产程控化已经成为现实。日本制剂机械技术研究会访华团参观后,在日本国内专业杂志上撰文惊叹:“青xxx业的自动化和电脑化,即使在日本也算得上是{zxj}的。”

  2004年8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时高兴地对冯根生说:“这么现代化的中药厂,我还是{dy}次看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冯根生:60年中药生涯 重振“江南药王”雄风_慈城望族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